查看原文
其他

胡振叶《送东阳马生序》(九下11课)教学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胡振叶《送东阳马生序》(九下11课)

教学实录

(注:该课获2008年山东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目标预设】
      1.通过变换角色体验等形式,感受宋濂的苦乐观
      2.领悟“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
      3.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学构思:
      这篇文章理解难度不大,文章除了个别难懂词句没有注释外,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开篇提出“嗜学”,通篇运用了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由词句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充分体遵循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理念,设置使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的理念,力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2.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质疑法
      3.课型:教读课    
      4.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是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人屡见不鲜,同学们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生:爱迪生。
       生:陈景润。
       生:囊萤夜读的故事。
       生:程门立雪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也来结识一位这样的人,看看他是怎样克服艰难困苦、自强不息,成为明代大学士的。
       (师板书题目及作者,并出示课件,了解作者。)
       生读:宋濂(1310—1381),明初著名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著作收入《宋学士文集》。
       师: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词比较多,请看屏幕,你会读吗?嗜学 shì   叩问 kòu   叱咄 chì duō   皲裂 jūn   至舍 shè   僵劲 jìng   媵人 yìng   烨然 yè   皆被绮绣 pī   俟其欣悦 sì   以衾拥覆 qīn   缊袍敝衣yùn bì   负箧曳屣 qiè xǐ  右备容臭 xiù         
       (一生读,教师纠正,后齐读两遍。)
       二、读通文意
       师: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请你边读课文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要求能理解大意,归纳一下本文的重要语言现象。现在两人一组,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并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
       (学生翻译课文,小组合作交流,4分钟后,提出疑难,互相纠正,互相提问。)
       学生表现:
       生:“手自笔录”是什么意思?
       生:亲手用笔抄录。
       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是什么意思?
       生:又担心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名人可与之交往。
       生:假借的“假”是什么意思?
       生:也是“借”的意思。
       生:“无鲜肥滋味之享”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新鲜美味的东西可以享受。
       生:通假字(词语替换法):通假字,首先应找出与之相通的字,然后进行解释。例如: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生:一词多义法(归类法)
       例如:以:以衾拥覆(用)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
          俯身倾耳以请(而)
       生:词类活用法(活用变换法)
       例如:手自笔录 “笔”:名词用作状语, 用笔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 腰挂
       师:大家总结的方法非常好,老师这里也有两种方法:
       1.拓展法:
       例如:“既加冠”中的“冠”,古代指男子成年,一般指二十岁,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等年龄的代称。
       2.以故推新法:
       例如: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慕艳意(无,没有)
       师:其实这样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归纳。下面我们就进入角色,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藏书者”、“先达”、“同舍生”,试以“我所交往的宋濂”为话题说一段话,有创意地翻译课文,感知文意。(用第一人称来叙述。)
       学生表现:
       生:“藏书者”——宋濂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家境贫寒,无钱买书,得知我家有许多书,便厚着脸皮从我家借书。但是我怕父母知道,给它限制期限,结果他总能按时归还,我觉得他还是很讲信用的,不过还书时总是气喘吁吁的样子,像是跑着来的。有一次我想试试他真读书还是假读书,他竟能详细的陈述整本书的内容,甚至有些内容能够背下来,令我吃惊不已。后来我才知道,他借书后亲自用笔抄书,天气寒冷的冬天也是这样,因此每年冬天他的手总是生冻疮。
       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更加生动具体了。
       生:“先达”——我算是本地方圆百里有道德有学问的老师了,由于我有一些声望,许多年轻人来拜师求学,我的弟子还不少呢。作为师长不应在弟子面前温和随便,要保持严肃矜持。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宋濂,非常好学,经常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对老师非常恭敬,请教时,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很用心。有时我斥责他的时候,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说;等我高兴了,他就再请教。
       师:理解到位,表述非常清楚流畅。
       生:“同舍生”——在我们的同窗中,大都是富家子弟,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而宋濂家境算是贫寒的,穿着破棉袄,旧衣衫。但他并不在乎这些,学业上确实很出色的,他也很以此为荣。
       师:感触颇深!
       生:“媵人”——宋濂是一个求学若渴、能吃苦的人,他家离学舍路途遥远,又没有车马。有一回,是大雪天,他来到学舍后,四肢被冻僵了。我赶紧拿热水给他擦洗,又给它盖上被子。不知过了多久他才慢慢暖和过来,总算捡了条命。住在旅店中,一天只有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师:苦难是最好的大学。
       三、读懂人物
       师:大家以不同的身份介绍了你所交往的宋濂,现在你就是“宋濂”,请归纳你求学历程中遇到哪些方面的艰难困苦,并说明你是怎样面对和解决的。
       (生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思考、概括。)
      学生活动:
       生:没有书,只能借、抄。——“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 常向有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按约定日期送还。
       ——致书之艰                               (师板书“致书之艰” )
       生:遇到问题,只能到很远的地方找老师问。——“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
       ——寻师之艰
       生:请教老师要毕恭毕敬,看老师脸色——“先达德隆望尊……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不曾稍微把言辞和态度放委婉些。
       ——问师之难                               (师板书“从师之难” )
       生:求学路途顶风冒雪,足肤皲裂;差点被冻死,至学舍,多亏受人照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当年我从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拿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行、住之苦
       生:陋食敝衣——“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 我寄居在旅店里,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 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好像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
       ——吃、穿之苦                              (师板书“求学之苦” )
       师:本文主要从致书之艰、从师之难、求学之苦这三方面来讲述了作者的求学生涯。作者讲述这些的目的是劝勉马生努力学习,老师也写了一篇《送东阳马生序》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篇的劝勉效果更好。
       (课件出示:“贫困是一位良师,苦难乃一所名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良好的读书条件并非人皆具备。期望马生能珍惜年华,精心向学,终能成为吾国之栋梁之才。”)
       学生表现:
       生:宋濂的劝勉效果更好,因为用自身的事实经历更易打动并说服马生。
       生:老师写的只是空头说教,说服力不强。
       生:为达到教导的目的,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比板起面孔能起更好的激励作用。因而从自己当年的求学经历谈起,委婉地说到马生的好机遇,从而要求马生专心用功读书。
       四、读出自己
       师:面对这些困难,作者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最终成为一位学识丰富、文采彪炳的大文学家。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完成这样一个句式:“我读出了一个          的宋濂”。
       学生表现:
       生:我读出了一个勤奋、刻苦读书的宋濂。从“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这句中读出来的。        (师板书“勤” )
       生:我读出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宋濂。从“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句中读出来的。
       生:我读出了一个有强烈从师愿望的宋濂。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这句中读出来的。
       生:我读出了一个尊敬老师的宋濂。从“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 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中读出来的。
       生:我读出了一位隐忍、坚毅的宋濂。从“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这句中读出来的。
       生:我读出了一个有志向的宋濂。从“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中读出来的。
       师:正如韩愈所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要有所成就,环境条件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勤奋、刻苦、勇于克服困难,自强不息。文中表现了宋濂少年时致书之艰、从师之难、求学之苦,但他同时认为“有足乐者”,由此,你认为苦与乐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苦与乐相互依存,苦中有乐,乐中有苦;
       生:以苦为乐,其乐无穷;
       生:先有苦后有乐,有苦才有乐。                   (师板书“乐” )
       师:作者虽家境贫寒但执著为学,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对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方式,你有怎样的看法?
       (自由组合,分别以当代中学生的身份,或“宋濂”、“先达”的身份,开展一次对话活动。)
       学生表现:
       生:应肯定学习态度和刻苦精神,正确认识是非关系,辩证看待刻苦精神与快乐学习的关系、学习条件与成才的关系。
       生:应认识到彼时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中国旧式教育沿袭已久的、普遍的传统。
       生:应领会作者意图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生:应肯定其中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
       生:要正确处理好尊敬老师与追求真理的关系,倡导教学相长,倡导与老师平等交流,各抒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没有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学生表现:
       生:想当官,想赚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了自己的将来。
       生: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选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国家倡导我们:你读书吧,读书就可以当大官、赚大钱、你就可以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
       生: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一个可怜虫,作者努力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
       生:知识就是力量。
       生: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甚于物质上的满足。作者便是这样。作者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于所者来说这是一种乐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追求,就可以领略到做学问的趣味,生活才更具价值。
       师:学习这篇课文,大家有这么多的感触,其实,要想做成一件事,都会遇到重重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拾级而上的过程,每上一个台阶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虽然苦,但因有勤和乐的相伴,最终会学有所成。这也是我对在座各位同学的期望和勉励!(板书并勾画台阶)
       下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