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爱莲说》(七下16课)教学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刘洋《爱莲说》(七下16课)
教学实录
君子之道 教学之道
——《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及观察
刘洋 冯善亮
(此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年第2期)
【教学创意】
《爱莲说》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学习重点是要在基本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文章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章的旨意并非直白道出,而是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出来的,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整节课主要的学习活动有三个板块:读懂文言,品读感悟,背诵落实。读懂文言,重在“实”而有“趣”;品读感悟,意在涵咏玩味;背诵落实,新在方法引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引领,诱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爱莲说》,爱莲会不会说话呀?
生(齐):不会。
师:那这个“说”是什么意思?
生:“说”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师:你善于读书,这是书本预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就知道了。首先,我给同学们背诵一遍课文,同学们看课文默读。
【评点】切题并强调书本“说”的含义,导入简洁实用;教师示范背诵,彰显教师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二、灵活处理文言,趣学君子之形
(屏显)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爱莲说,我们先从“爱”字入手。“爱”字在第一段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可爱、独爱、甚爱、独爱。
(师同步板书)
师:“可”在第一段出现了两次,“可爱”和“可远观”,两个“可”字意思相同吗?
生:“可爱”的“可”是“值得”的意思。“可远观”的“可”是“可以”的意思。
师:值得喜爱的花很多。说明可爱者——?
生(齐):甚蕃。
师:“甚”什么意思?
(生思考)
师:“甚”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表示“很”,“甚蕃”,很多的意思。“予独爱”,“予”是谁呢?
生:“予”是周敦颐自己。
师(笑):我为什么只喜爱莲花呢?课下有解释,我们齐读课下注释6到课下注释14。
(生齐读)
师:文言文课下注释的字词,你们要自学掌握。大家把“之”字圈出来,“之”在这里的用法很特别,如果不要这个“之”字,是这样的:予独爱莲,这是一句话;莲出淤泥而不染,又是一句话。没有“之”,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加上“之”这个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变成一句话了。“之”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同学们要多积累。
师:同学们看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
(屏幕显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生:句式相同。
师:“者也”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多次出现的词语,我们要注意。“者也”在文言中表示判断句式。可以翻译为“……是……?”,请你翻译这三句话。
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师(笑):非常准确。“者也”在一起是判断句,分开也是判断句。
师:菊花、牡丹、莲花分别代表什么?
生:分别代表隐逸、富贵和君子
师: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托物言志。
师:从整篇文章来说,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具体到这三句话,“象征”的说法更准确。通俗一点说,这是周敦颐给这三种花贴的“牌子”“标签”。
(屏幕显示)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师:喜欢菊花的,陶后鲜有闻,请说个带“鲜”字的成语。
生:鲜为人知。
师:聪明。喜欢莲花的,“同予者何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齐):没有像他这样的人。
师:喜欢牡丹的,众矣。有个成语叫做“人多势众”,“众”就是“多”。学习文言字词,要学会联系现代词语或成语。
【评点】学文言文首先要过语言关。采用整体观照法、猜读法、比较法、组词法、讲解法、自学法、举例法、前后勾连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关键句式等文言知识的兴趣。如此教学,学生对文言的学习才会饶有趣味。
三、推敲关键文句,涵泳君子之德
师: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喜爱莲花的理由。
(生思考)
生:莲,花之君子者也。
师:把这句话记下来,这可是千古名句啊。表面上写莲花,其实是写君子,借莲花来写君子,这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君子到底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
(屏显)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有挑战性的学习。
(屏显)
注:有创意的表达:莲花“不蔓不枝”,你不会攀附在别的东西上往上爬,你的身上具有单纯、独立的君子品质。
师:品读“不蔓不枝”这句话,我举个例子:爬山虎有个特点,它必须要借助墙壁或者树才能够往上生长,而莲花就不需要借助其他事物,它能够独立生长,所以我通过联想,发现了莲花具有单纯、独立的品质。另外六句话,请大家运用联想,联系生活,先找出莲的特点,然后发现君子的品质。
(生小组交流,师指导。)
师:下面我们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至少要说三句话。
生: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你不会在污浊的环境中沾染坏的习惯,你身上具有洁身自好的君子品质。
师:“淤泥”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污浊的环境
生:莲花“濯清涟而不妖”,你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你的身上具有不炫耀自己的君子品质。
师:生活中那些喜欢妖艳的人一般有什么心态?
生:炫耀显摆。
师:“不妖”,表明不炫耀、不显摆。“清涟”和“淤泥”相对应。淤泥是不好的环境,“清涟”呢?
生(齐):好的环境
师:在好的环境中不炫耀不显摆,这也是君子不骄傲、有修养的品格。第三句 “中通外直” 怎么理解?
(生沉默)
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松树是笔直的,把这种笔直拟人化,可以联想到什么品质?
生:莲花“中通外直”,你是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你有正直的品质,不会被诱惑。
师:你能把正直说出来,了不起!“中通”是什么含义?
(生沉默)
师:“中通”课下的解释是内部贯通,我认为“贯通”没有“通达”“豁达”解释好。通达也就是通情达理,通达的人内心包容,为人处事不偏激,但是呈现给别人的状态是正直的,这是我对“中通外直”的理解,这样的人当然可以称为君子。从第五句中的“香”,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可以联想到君子身上正直美好的品质。
师:请你完整表达。
生:莲花“香远益清”,你的品格美名远扬,你身上拥有的美好品质使人敬佩。
师:这位同学有很好的形象思维。“香”不仅指香气,还可以联想为美好的品德和名声。第六句“亭亭净植”,如果拟人化,这个人的外观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生:给人干净挺拔的感觉。
师:是啊,你看国旗手就给人“亭亭净植”的感觉,所以君子必须具备美好的外表。第七句,怎么理解?
生:莲花可以从远处看,但是不可以玩弄它。
师:“亵玩”表明不尊重,“亭亭净植”和“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可以连在一起理解。孔子有一句名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文”代表一个人的外表,“质”代表一个人的内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一种内心的强大,一种对尊严的坚守,内外兼修的人才可以称为君子。何谓君子?周敦颐用七句话把君子之道写透了。
【评点】“作者心目中的君子之道”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通过举例示范、提供思维工具、激活思维对话等教学艺术,鼓励学生依据文本生发联想。教师恰当点拨,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感,同时不忽视对学生进行规范且高质量的口语表达。做到了使学生在语言的品读中陶冶情操,在思想的交流中学会正确表达。
四、理解特殊表达,玩味君子之心
(屏显)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师:这篇文章给我们写了三类人:陶渊明一类的人,世人,我这样的人。周敦颐会怎么评价这三类人呢?先给大家提供三则资料。
(屏幕显示)
陶渊明与菊
陶渊明清高,有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饮酒赋诗,逍遥自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因为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
(屏显)
众人与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赏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牡丹芳》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唐 白居易《买花》
(屏显)
周敦颐与莲花
从30岁到52岁,整整22个年头,周敦颐始终在州县两级地方官的位置上徘徊。在这22年的为官生涯中,他秉公执法,正直无私,清廉一生,周敦颐在47岁时写下《爱莲说》,
——《宋史-周敦颐传》
师:“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听出什么言外之意?
生:有点遗憾或者可惜吧。
师:把这种遗憾、可惜读出来。
(生朗读)
师:“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谁来代替周敦颐回答这个问题。
生:肯定没有像我这样的人。
师: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因为做君子太难了。
师:你继续猜想:假如世界上有志同道合的人,作者会怎么想?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作者又会怎么想?
生:有就高兴,没有就算了。
(生齐笑)
师(笑):如果我是周敦颐,我会说:有则喜,无则不怪也。
(生齐笑)
师:“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大部分人喜爱的是牡丹,周敦颐会怎么看?
生:周敦颐会看不起这种人。
师:你能用文中词句证明吗?
(生沉默)
生:周敦颐不会看不起喜爱牡丹的人,君子的内心是可以包容别人的。
(生鼓掌)
师:你读懂了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周敦颐用“独爱”来表明自己的追求;对于自己的追求,他敢于说“不”:“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至于别人的爱好,他温柔对待,只是以“宜乎众矣”来感慨一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从周敦颐身上学到的君子之风。
【评点】教师和学生一起沉浸文字之中,朗读、想象、感悟作者含蓄精妙的表达。补充的资料恰到好处,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师生的对话,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主旨的理解推向深处;教师最后的解读尤为精彩,教师本身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再次得以印证。
五、 落实当堂背诵,传承君子之道
师:精美短文,我们要当堂背诵。请大家参考“提纲背诵法”。
(屏幕显示)
《爱莲说》背诵:提纲法
1.时代顺序:晋(陶渊明爱菊)—唐(世人爱丹)— 予爱莲
2.莲的形象:不染,不妖;四言句式(四句);总结。
3.花的象征:菊隐逸——牡丹富贵——莲君子
4.“爱”的评价: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
(生背诵,竞赛展示。)
【评点】当堂背诵是检验文言文落实的重要标准。教师重视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这样的文言文学习,扎实而又充满趣味。
【总评】
刘洋老师热爱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艺术精湛,他执教的《爱莲说》课例,值得学习的亮点主要有三点。
一是教学结构清晰高效。全课主要教学环节为三个:读懂文言,,品读感悟,背诵落实。读懂文言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学生不爱学习文言文,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难能可贵的是刘老师十分注重方法和趣味引导;品读感悟是文化传承的具体抓手,刘老师引导学生对文字的品读感悟简约而有韵味;背诵落实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刘老师追求当堂落实的做法,值得许多语文老师学习。
二是学法指导科学精妙。这堂课的学法指导都是在师生对话中巧妙传达,如整体观照、猜读、比较、组词、自学、举例、前后勾连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点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特别是对“之”和“者也”这两个语文知识的讲解,刘老师都是联系生活打比方,精妙之至!
三是教学语言精心锤炼。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明确地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可见教师语言多么重要!刘老师的示范背诵、精要点拨、鼓励学生、启发追问、个人解读等无不展现他个人对教学语言的珍视。由于他对语言教育性、情感性、审美性等诸多价值的认识,他才不遗余力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纵观整堂课,没有简单的知识传授,没有机械的训练,而是师生互相鼓励、思维碰撞、共同成长的愉悦历程,这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刘老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生命激励生命”的语文教育,我有理由相信,他的不懈努力,将能使他达到更加自然纯熟的教学境界。
(执教:刘洋 观察:冯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