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海龙《跳水》(五下17课)课堂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朱海龙《跳水》(五下17课)

课堂实录

     (注:本文为第22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优课比赛课堂实录,授课教师是连云港市东海县和平路小学朱海龙老师)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课文。

     师:这个故事的作者很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请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检查字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词。

     师:大家读得非常投入,有几个把我们需要注意的词,写在了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第一个词是谁写的?

     生:我写的是“桅杆”

     师:你要提醒我们什么呢?

     生:我要提醒大家这个“桅”字,平常我们会经常把这个字读错。

     师:再带着我们读一遍。

     生:桅杆(齐读:桅杆)

     师:桅杆是什么?见过吗?

     生:我所知道的桅杆是古代、比较复古的木式船上,挂船帆的东西,是一根很长的木杆。

     师:这就是——桅杆(生齐读)。是的,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看一下图片,就非常直观地知道这个词语了。很好!下一个词是哪个同学?你来,你要提醒我们什么?

     生:就是龇牙咧嘴的“龇”和“咧”容易读错。龇是一个平舌音,不能读成zhi,然后咧右边是个“列”,读liě,不读liè。

     师:带我们读一遍好吗?

     生:龇牙咧嘴。

     师:龇牙咧嘴是什么意思?你来说。

     生:龇牙咧嘴的意思就是表示龇着牙、咧着嘴。

     师:你能做一个表情吗?请你到前面来。面向大家,做做这个表情。(生上台表演)

     师:看到这个表情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可能他哪儿受伤了,感觉疼痛,要咬着牙。

     师:哦!可能哪儿比较疼,有种凶猛的样子,是吗?这人就叫龇牙咧嘴。掌声送给这位同学,还不错啊!

     师:还有个词是哪个同学写的?你来提醒。

     生:这个放肆也是平舌音,会读错,这个“肆”的笔画十分的多,我们要注意一下。

     师:好的,那先带我们读一遍。(生带读)知道什么是放肆吗?知道的不多,不着急的,当我们遇到一个新词,我们可以把它带回到课文中看一看。你从哪里、哪些词感受到猴子非常的放肆?(指名说)

     生:我从“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的“钻来钻去”中看出了这只猴子很放肆。

     师:钻来钻去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就是感觉她很随便、很自由。

     师:说得多好呀,这种任意妄为就叫——放肆。(齐说)刚才那个同学还提醒了,这个字很难写的,笔画特别的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怎么写好这个字,要注意点什么呢?

     2.指导书写“肆”

     生:我觉得要注意下它的“横画”的穿插点。

     师:这个字的“横画”特别多,行距要写得均匀一点,而且“横画”长短不一,我们一起伸出手,来一起写一下。

     师:(师范写生字,边写边讲解)好的,大家拿出学习单,将这个字写一个。师相机提醒坐姿。

     三、再读课文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大家注意了写字要点,写得非常好。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船上有一只猴子惹大家开心,然后突然拿走了一个孩子的帽子,那孩子去追猴子,下面的人看到了,觉得这个孩子很危险,船长突然想到了一个方法,让他赶紧跳入水中。

     师:真棒!还有谁想讲一讲?

     生2:我读到了一个猴子逗大家开心,突然拿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他爬上桅杆拿这个帽子,孩子就追了上去。但他往下一看,发现太高了,就没有勇气了,船长这时出来正好看见了,儿子正站在那么高的地方,看见他心惊胆战的样子,就吓唬他,让他跳下来、跳到水中,最后他就跳进水中,被水手们救上了甲板,男孩也因此获救。

     师:这两个同学真的不错欸。课文才读了一遍,就讲得这么的具体。但是啊,文中关键的人和事,却听起来不够清晰。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故事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的。书上已经把起因概括为“水手拿猴子取乐”,大家读一读这个短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把这个简要复述了,把水手和猴子这两个主要人物都合并成了一句话,把一段话缩成了一句话。

师:抓住了谁和谁在干什么,多好的发现啊!我们就学着起因的概括方法,把经过和结果也来概括一下。大家打开学习单,在上面填一填。

(生补充学习单,师台下相机指导)

      2.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填写学习单

     师:大部分同学都写完了,我拿了两份,请这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你来说一说你写的经过。

     生1:我写的经过是“猴子抢孩子的帽子”,结果是“船长救下了孩子”。

     师:你再说说你的。

     生2:我写的是“猴子逗孩子,拿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结果是“孩子跳水得救了”。

     师:好的,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同学写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孩子得救了,经过是不同的,你看哪位同学写的更加全面一些?

     生:我觉得第二位同学写得更加具体一点,因为他就写了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没有说猴子它为什么要抢孩子的帽子。第二位同学说了,猴子它是逗孩子才去抢孩子的帽子的。

     师:然后孩子在干嘛?哪位同学来补充?

     生:就是后面一个人说了人物和事情,很具体。

     师:是的,我们同学多会观察呀?我们就请这位同学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师指导:你觉得猴子是在干嘛?

     生:猴子是在“逗”孩子。(生写“逗”)

     师:接着想,孩子是在干嘛?用一个字。

     生:孩子是在“追”猴子。

     师:最后船长出现了,也用一个字。

     生:船长“救”孩子。

     师:我们就请这位同学,结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我觉得首先是水手一直在看猴子,拿猴子取乐,猴子很放肆,就去逗孩子,拿走了孩子的帽子,孩子很愤怒,就去追猴子,追到了桅杆上,大家都发现孩子很危险,船长看到后,就拿枪指着孩子吓唬他,让他跳下来,就这样船长救了孩子。

     3.体会故事情节

     师:讲得怎么样?(掌声)我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但简洁,而且清楚。我们回到这个故事中,你觉得哪个情节最让人揪心?最惊险?

     生:我觉得最惊险的地方就是倒数第二个自然段中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对着儿子。这个时候我非常害怕,害怕孩子会吓得腿软,便直接从桅杆上掉下来了。

     师:还有吗?你觉得哪个情节最惊险?

     生:我觉得是小孩站在桅杆上面晃晃悠悠想去取帽子的地方。

     师:好的,我们来看课文的插图。文中有哪些句子描写了孩子此刻的危险?

     生:“爬到了桅杆的顶端,他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晃晃悠悠地走上横 木去取帽子。”

     师:是啊,摇摇~晃晃。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非常地惊险?

     生;因为如果孩子失足跌下来的话,他就要没命了。

     师:还有谁要说?你来。

     生:我说的是吴同学的下一句“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们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望,两条腿也不由得发抖起来。”

     师:说说你的想法,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一下的。

     生:一开始“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们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这个地方就直接说出来孩子的危险;“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作为一个水手看到这情景也吓得大叫了起来,那说明是真的危险,并且孩子听到这个大叫也差点跌了下去。

     师:她看见了孩子直接的表现,也看到了水手的表现,我把刚才她找的句子放大。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刚才第一句她找到了,你从哪些词能感受到这种揪心?来读一读。

     生:我从这句话中的“只要一失足”和“直摔”、“就没命了”中感觉到的。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当时这个孩子在那个桅杆上站着是很危险的,只要他稍微不小心就会失足掉到甲板上没命。

     师:掉下去的概率大不大?

     生:很大,因为那个杆子特别细,演杂技的人走在上面都不平稳,更别说一个孩子了。

     师:你补充。

     生:我还觉得这句话的最后一句“也难以回转身来”中也可以看出,因为他要是可以转身下来的话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他只能往前走,已经没法回头了,很危险。

     师:你看,作者多么地高明,那这么多地方都直观地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惊险,作者还用了两种关联词语,刚才这位同学也找到了”只要···就···,即使···也···。它这种惊险就凸显出来了,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生:“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的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师:还有谁想来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如此危险的境地,孩子怎么就一步步走到这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聚焦这个问题。

     四、精读课文

     1.关注“笑”,体会故事的层层推进

     师:请大家关注水手们的笑,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一步步走向险境。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1至4自然段,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然后说说你的想法。(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边读边圈画)

     师:好的,大部分同学都写完了,我们小组内交流一下。1、3排转身,组内说一说你们的想法。我们可以上图书馆的声音,声音不要太大,不要互相干扰。(师相机指导,生讨论)

     师:老师请一个小组到前面来领学,看看哪个组手举得最高。下面的时间属于他们四位同学,把他们的想法说一说。

     生:我觉得水手哈哈大笑的时候,猴子就很放肆地摘走了孩子的帽子,然后爬上了桅杆。但此时孩子还会笑得很开心,还没有愤怒起来。

     师:那你们有什么感受?在读第一次笑的时候。

     生:就是感觉猴子是逗大家开心才会肆意拿别人的帽子或者装饰品,它应该是只娇生惯养的猴子。

     师:猴子的放肆是不对的,是这样吗?好,你看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呀,说说人物的表现,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第二个同学接着来。

     生:第二次猴子的笑是大笑。猴子的表现是“把希尔帽子的帽子挂到了高处,孩子哭笑不得”,我觉得这个地方是因为刚开始水手们没有制止猴子拿帽子,它看到没有人阻止它后就更加的放肆了,还去欺负小孩,这个时候的猴子是得寸进尺的、很过分。孩子心里应该比较委屈,因为猴子这样做但没有人去帮他,心里肯定不开心了。

     师:好的,她想得多好,大家也可以说说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请你来说。

     生:我们组觉得第一个表现“哈哈大笑”孩子应该不是笑得很开心,因为我觉得,下面的第3自然段“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从“哭笑不得”“追猴子”看出来的。

     师:你看,他想反驳一下。

     生:第一个地方是“哈哈大笑”,如果说哈哈大笑是哭笑不得的哈,那后面的大笑应该写什么呢?

     生:我觉得第二个大笑就是脸被气红了。

     生:那笑得更欢呢?

     生:就是边追边喊。

     生:那岂不是越来越往后了?那这样就不对了,只是围绕税收的这三次笑,并不是围绕孩子的心情来写的。

     师:不着急,我们来看。我们回到课文中,他们争论了么?我们把它们出示出来。水手在大叫,孩子在怎么样?

     生:哭笑不得。

     师:那你同意他们的观点了吗?(生同意)刚才说的真好,你们看,作者真会写,就用这短短的一个句子就写出了水手、孩子、猴子的不同表现,甚至是他们的心理变化,谁来读好这两句。

     指名读,读得好有味道,师表扬。

     师:来继续交流。

     生:第三个笑是水手们笑得很欢,猴子的表现是扭身子、朝孩子做鬼脸;孩子是“脸气红”。我的感受是,我看到这个孩子脸被气红了就能看出这个孩子非常的愤怒,而且还有些着急和无奈,因为猴子把他的帽子抢去了,还对他做鬼脸,所以他非常的生气。

     师:听听大家的想法。

     生:我想反驳你们,这个上面并没有写猴子做鬼脸,而是写的是这样的顺序:孩子刚开始很开心,之后猴子摘下了他的帽子,爬向桅杆,这个孩子还是哭笑不得,猴子还去撕他的帽子,之后到孩子的脸气红去追猴子,这边应该是猴子应该去躲孩子,爬向桅杆的顶端,而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做鬼脸。

     生:做鬼脸是从第四自然段的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怪样,就把做怪样简要说了做鬼脸。

     师:听懂了,请坐。我们来看,这组抓住了水手的笑,我们感受到这种笑让猴子更加地——放肆,这孩子就变得——更加地愤怒、着急。是的,我们在争辩中感受到什么样的表现,其实它是在不停地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

     五、总结

     师:还有人想争论,但是哨声已经响了,所以我们课后还可以继续交流。掌声送给他们。

     师:面对这样的险境,船长又会怎么做、怎么想呢?这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下一次课再接着交流。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