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七下19课《外国诗二首》
教学设计
1.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 3. 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创设的意境,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文主题: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既包括散文,如《紫藤萝瀑布》《一颗小桃树》,也有诗歌,如《外国诗二首》《古代诗歌五首》。这些诗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学习本单元,要感受课文中蕴含的这里,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拓展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人文主题:诵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语文要素: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师语言:俄国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学生回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教师补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国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设计意图】简单交代本诗的影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语言:阅读诗歌我们可以采用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悟、四诵。 一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1. 读题目,解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说你对“欺骗”一词的理解。 2. 读作者:简要了解作者: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国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但始终不渝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限的艺术魅力。 3. 读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教师语言: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弄清每句诗句的大意。 相 信 吧,快 乐 的 /日 子 /将 会 /来 临。 学生活动: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弄清每句诗句的大意。 【设计意图】了解并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朗读诗歌,理解诗句大意。 教师活动:真正读出诗歌的意蕴关键在品。二品:“品”即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和表现的手法。 1. 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说说对“生活欺骗了你”的理解。 预设:“生活欺骗了你”是指诗人处在背沙皇流放的时期,深受迫害,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理解我我们身处困境中,无法挣脱,理想追求等一时无法实现。 2. 面对困境,诗人抱以什么样的的态度,为什么要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你是如何理解的。 预设:从“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诗人是抱着乐观镇静的态度来面对困境的。因为“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对此我的理解是,当身处困境,自身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时,要怀着乐观镇静等待。正义、成功、梦想成真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3.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设计意图】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师语言:从他人的人生经历或经验中,悟出自我成长的启示,是我们读哲理诗的目的所在。三悟:即,悟出自我人生成长的启示。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师语言:哲理诗往往将人们的生活诗化,总结人生智慧,传达理趣。请大家再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哲理诗,反复诵读,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学生活动: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哲理诗,反复诵读,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师语言: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弗罗斯特( 1874 - 1963 ),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等。 1912 年弗罗斯特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要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要么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这首诗就是有感于人生选择而作。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伫立、思索)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决定、选择)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初步了解诗歌主题,理解诗歌大意。 教师语言:从全诗 4 小节中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地选择。 【设计意图】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体会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教师语言: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理解。 教师小结: 本课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在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正当年少的我们,也应该直面我们的人生,去思考人生的大问题。结合本课的学习和你的思考,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慎重选择人生道路,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