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明道《游山西村》(七下21课)教学实录及讲座纪要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胡明道

《游山西村》(七下21课)

教学实录及讲座纪要

(注:本文来自“李利手记”公众号)
     一 、翻捡时代生活,进行古今对接:营造学习氛围,撩拨阅读期待。
     (一)导入
     同学们,我请大家帮我一个忙:有一则新闻一直困扰着我。说是一家内地企业和一家外企商谈合作,本来都谈的差不多了,结果外企商人说了一句话,内地老板没有接上来。这个外企负责人就说:我们的合作就先谈到这里吧。这个内地老板回到公司直奔办公室找了一本《唐宋诗选》,你能知道是为什么吗?很巧啊,我们今天学的也是宋朝的一首诗,看我们学完之后大家能不能帮我解答这个问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山西。
     二、自主散读全诗,发现重点韵词:合辙合韵诵读,初步了解诗意。
     (一)一读,定字音和节奏。
     教师问:以逗号为分有几句呢?两句为一联,分几联?
   (学生预习很好,基本可以背诵)
     (二)二读,读出韵律。
     教师出示:
     “浑”“豚”“村”“存”“门”,点明押韵字。
     (三)教师询问学生的疑惑,指出学习之中要注意查看注释。
     1.教师提问注释“春社”,学生回答注释,教师补充立春后的五五(25天后)。
     2.学生提出疑问:什么是“若许”?教师点拨:联想“问渠那得清如许”明确:如果这样。
     (四)用一句话,说出诗歌大意。(强调不要翻译,说出诗歌大意)
     (五)三读诗歌。可以敲桌,也可以心里想着韵律。
     三、赏析品味语言 合作交流分享:合情想象画面,生成入境方法
     (一)走进诗歌:出示合作学习任务单
     1.找出你们最喜欢的一联诗。
     2.你们认为这一联中哪几个字(词)最有意思?     3.凭借这一联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学生小组讨论,四人一组。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约5分钟)小组汇报成果。
     1.学生回答:颔联,重和复,明和暗。万千山水重峦叠嶂翻越了无数险岭,只疑惑是否还有路途。却道是柳墨暗淡花蕊明艳,又是一幅村庄映入眼帘。教师出示山水画,启发学生进入诗歌内部。
     2.学生回答第一联。教师启发学生回答“画面”。教师表扬词:既品味了词语,又描绘了画面,还分析了画面里的人。
     3.颈联。生:箫声伴随着鼓声,鼓声追随着箫声,大家一起庆祝春社日的到来……小孩拿着大鸡腿,鼻涕快流到了嘴巴上。(教师做同样动作,自然巧妙)
     4.尾联。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问题很有意思)学生:蛙声。
     教师总结:这个读为“入境”(进入诗歌的意境):抓住词语,增加语言,增加人和人的说话,添加调动感官(听到的,闻到的,看到的)
     (二)回望过程,悟出方法。
     要进入诗歌的意境,我可以:
     品字品词抓物景,调动感官添色音,     合情想象增人事,置身画面入意境。
     四、尝试发问质疑,相机知人论世:隔空对话交流,领悟诗情哲理。
     (一)学生发问
     1.“山”有什么其他的深意?
     2.“若”已经回家了为什么还说如果?
     3.爱国诗人陆游这首诗有什么爱国意味?
     (二)教师出示诗歌背景。
     乾道二年(1166年)。任隆兴通判,一年后被贬回到了故乡,这首诗就是他回到故乡后(乾道三年春)所写的。
     点明作者无论是在任上,还是贬谪,都关心这国家大事。“若许”的背后折射着作者对有朝一日能重新起复的心情。
     (三)比一比,辨一辨,评一评
     1.“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柳宗元《袁家渴记》
     2.“花落寻无径,鸡鸣觉有村”——耿湋《仙山行》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学生选择两者对比,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对另一位作者说出不喜欢的原因。
     它包含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即可读出诗人的钟情山水热爱民宿的闲情逸致及清谈旷达,又可读出怅惘,读出追求,读出希望。
     五、再次古今对接,古语焕发新意:课下体验反思,拓展比较阅读。
     (一)奇闻大揭秘,典句可妙用。
     回到谈判,外企说了一句什么,导致没有接上来呢?且听下回分解。
     (二)带着余兴出课堂
     1.用今天悟出来的方法自读本课另外两首《登飞来峰》《已亥杂诗》,用你独特的想象进入诗境;找出并领悟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提出你认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分享准备好。
     2.写一语段,用上今天所学的用典和语句。

胡明道讲座:深度学习下的古诗词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内涵解读:学习者基于自发自主的内在学习动机,有学习的欲望和期待;过程是基于本质的理解,而不是单纯的接受;将来可以批判和运用到实际生活;以高阶思维(分析概括创造想象)为主要认知。     二、关键词:学习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教育技术;评判性思维;教学策略。     DLN制定的深度学习六大目标:掌握核心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性问题;有效沟通;合作学习;学会学习;发展积极的学习心智。     三、影响深度学习因素:有学习的动机和个人的要求;宽松的和谐的氛围;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形成链条性的问题;小组学习的互推互助互辩。     四、需要辨析的几个问题     1.深度不等于知识的艰涩和高难度。这个深读是获取知识的方式,自己个人的思考。     2.批判性思维不是否定,也不是批倒,而是一种思维的品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的过程是通过反思自己现在获得的知识,从知识中自己去进行分析、追寻、质疑,然后用自己得到的材料来进行评估,重新进行逻辑的推论,最后得到有价值的结论。(质疑和论证有机统一,是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精神的外在表现)     3.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思辨性学习,深度学习的关系。     创新能力是最核心最高端的是一种素养的体现,是我们最终极的目标。     批判性思维是达到创新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一种思维品质,一种手段。     思辨性学习,深度学习是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     文化自信和辨析性理解     四、深度学习研究的意义(为什么)     (一)时代对“人才”要求的诉求催生了“深度学习”的研究     美国深度学习发展历程:     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     1976马顿、萨尔乔提出:“深度学习”     1995年 赫尔提出“高阶思维”     发展期:詹森、尼克森提出“思维导图”     深化期:2013年实践探索DLN六大目标     (二)各国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对创新能力的共性要求     (三)我国教育的现状凸显了“深度学习”研究的迫切性。     关注知识、进度。育人不足,育分有余。      五、走进古诗词,寻找遗憾。     读背始终式;男生读女生读男生女生一起读老师读学生读老师学生一起读。每次朗读没有目标。     结论先入式;读范仲淹《秋思》要读出苍凉的意味。     逐句授受式;如《钱塘湖春行》讲什么是孤山,什么是贾亭西。     离体问答式:完全忽视了古诗文应该培养的鉴赏能力,讲成了论述文。离开了篇体,古诗词应该讲出古诗词的特性来。     六 深度学习的意义     1.符合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产生、发展的过程需要刺激学习者的动机     2.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3.有利于培养全面的均衡的德智才情能的人才     七 古诗词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1.在情景创设中,撩拨阅读期待,引发阅读期待和兴趣——引趣     有问题就好奇,有好奇就冲动,有冲动就有向前发展的可能。     2.在互动赏析中的过程中,有效刺激思维,发展联想想象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激思     3.在环环相扣中,层层推进的品读过程中,提升“涵咏吟诗,入境背诵”的学习能力——导习     4,在发问平台的搭建过程中,激发质疑热情,发展批判性思维。——出问     发问方式;时间发问;整合方法。     5.在合作解疑的交流碰撞中,领悟诗词情感,提升合作素养。——工学     6.在回顾反思的过程中,生发“乐学”情趣,习得“善学”的方法教师帮助学生积累方法,但要记住方法是生成的,不是灌输。——积法     7.在把握心理流向的过程中,调节学习情绪。——读心     8.在课下链接及比较阅读中延展赏诗热情。比较阅读,群诗阅读。——续思。     最后,我们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师自己的核心素养,学习名师,要把:     把理念转变为行为     把思想转变为方法     把知识转变为智慧     把技术转变为艺术     让我们的教学再上一层楼,成为一名快乐的研究型的新型的教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