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薛法根《火烧云》(三下24课)教学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薛法根《火烧云》(三下24课)

教学实录

     (注:这是薛老师在中国语文2019年会首届教学大赛活动中展示的一节课)

     【教学目标】
     一、识字,丰富积累词语。
     二、朗读,体验火烧云的变化美。
     三、仿写,写清事物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实录】
     一、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坐得真端正,你们穿的这个背心颜色非常亮,这是什么色呀?
     生:黄色。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颜色说得更奇妙一点?这是什么色呢?
     生:有点偏梨黄色。
     师:梨黄色?很好吃啊
     生:这是很好看的黄色。
     师:哈哈,小朋友,这个颜色是金黄色,对不对?
     生:对!
     师:金黄色,不是梨黄色,它还有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什么色呢?这是太阳色,发现了吗?所以以后你要告诉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我们班级穿的这个背心的颜色叫什么色?
     生:(超大声)太阳色!
     师:为什么说太阳色最好呢?
     生:因为太阳非常的美丽,而且颜色也和我们的衣服差不多。
     师:(笑容满面)这个小朋友太有意思了。
     生:太阳是鲜艳的,它带给我们温暖,我们人类才能接着活下去。
     师:好好好,所以我们穿着这个是为了活下去是吧?
     生:(哄堂大笑)
     师:还有小朋友要说的吗?注意啊,太阳,太阳是阳光,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像太阳一样阳光,知道了吗?心中要有阳光,知道吗?所以我们穿的是什么色?
     生:(大声)太阳色。
     师:太阳色脸上是有表情的,所以你们脸上要有什么表情?
     生:微笑。
     师:对,太阳一样的表情,明白了?
     生:明白。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薛。
     师:怎么知道的?
     生:一开始上课大家都非常紧张,最后知道是您薛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大家都特别地兴奋了,然后就得知了。
     师:知道我来上课就兴奋了,好,谢谢谢谢,你也很兴奋。你这个腿不好,等会上课的时候不用站起来,坐在位置上就行了,谢谢你啊,你很兴奋,看到我就很兴奋。
     生:因为我问我妈妈,那天上课的是什么老师?我妈妈说是薛老师,他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老师。
     师:你妈妈怎么知道我的?
     生:我妈妈是这个学校的老师。
     师:你妈妈是老师,你看,妈妈是老师的知道的就比别人的多。
     生:当我们知道教我们《火烧云》的是薛老师,是全国排行榜第一的老师,我们感到非常骄傲与自豪。
     师:小朋友谢谢你啊,这是你的排行榜。
     生:(大笑)
     师:现在还没有排到我。
     二、解释课文题目,要求学生理解含义。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一起念一下题目。
     生:《火烧云》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当一个事物不知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我们的工具书查字典,或者查词典,看一下现在汉语词典上是怎么说火烧云的。
(大屏幕展示:日落或日出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现代汉语词典》)
     生:日落或日出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
     师:很好,再念得响一点。
     生:日落或日出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
     师:明白吗?
     生:明白!
     师:来,一起读。
     生:(大声齐读)日落或日出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
     师:诶,说的很明白,很清楚,对不对?
     生:对。
     师:日落时的红霞叫?
     生:火烧云。
     师:叫晚霞,日出时的红霞叫什么?
     生:朝霞。
     师:好,有灵气,一点就通,因为朝霞和晚霞是五彩缤纷的,所以又叫?
     生:火烧云。
     师:(大笑)你们老是想火烧云干什么,说,叫什么?
     生:彩霞。
     师:诶,彩霞。朝霞,晚霞,彩霞,就是字典上给我们解释的火烧云,对吧,但是在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上是怎么说火烧云的?谁来读。
     (大屏幕展示: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呼兰河传》)
     (三位同学依次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师:《呼兰河传》里的说法和《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生:它用了比喻的手法和夸张的手法。
     师:到底是比喻还是夸张?
     生:夸张的手法。
     师:哪里夸张了?
     生:把火烧云夸张了红彤彤的,像天空着了火。
     师:那是夸张还是打比方?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像天空着了火,云像火,它没有夸张。
     师:还有什么不同?
     生:火烧云里面写的更生动一点。
     师:哪个字更生动?你读一读。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哪个字一写就生动了?
     生:“烧”字。
     师:那为什么这个“烧”字一用就生动了呢?“烧”是一个动词,知道吗?熊熊燃烧它就生动了对吧?
     师:好,非常好。还有哪些不同?
     生:我感觉《呼兰河传》写的更清楚一点,然后《现代汉语词典》写的呃我感觉看不懂。
     师:《现代汉语词典》白编了,看得懂的。小朋友你不能说这句话写得 好,那个就看不懂啊,都看得懂的。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是吧?哪个小朋友说?刚才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说他用了比喻很形象,是不是?有画面感,还有的小朋友说他应用一个“烧”原来是静态的,现在变成动态了,哎呀,生动了是吗?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一个是《呼兰河传》他写的很具体,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他写的生动一点。
     师:好的,一个是写的很明白,一个是写的很生动。
     师:小朋友这句写火烧云他用了一个比方,他给我们一种形象感。让这个火烧云这个朝霞或者晚霞一下子动起来了,有画面感,对不对?还有一点你注意哦,这里面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
     生:晚霞时候,日落时候。
     师:怎么看出来呢?
     生: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师:听到没有,他是一直从西边烧到东边,从这个方位就知道是
     师生一起:傍晚的火烧云。
     师:好的,这种说法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他用的是描写,而上面那种呢?是什么说明,这是一个什么事物?解释火烧云。对吧,这两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好?
     生:《呼兰河传》写的更好。
     师:你喜欢下面这种是不是?但是老师告诉你哦,要是科学老师问你什么是火烧云?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老师会怎么说?
     生:那应该是要用那个《现代汉语词典》里边的。
     师:那你说哪个好。
     生:两个都要自己的好处。
     师:对了,开窍了。两个都好。
     师:前面那个比较——
     生:坦白。
     师:不是坦白,是直白,后面那个写的比较生动,写的比较形象。明白啦?所以一个事物写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方法写。
     师:好,我们来读《呼兰河传》里这种形象的,通俗的写法,读
     生:(齐读)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这种说法那些没看过火烧云的,你一说,他就懂了,连那些三岁小孩,你一讲,他也懂了。
     师:好的,看到过火烧云吗?看到过的举个手,小朋友,我们现在雾霾天太重,很少看到火烧云了,想看吗?
     生:想!
     师:现在我们看看火烧云,到底是怎么样的。
     (大屏幕展示:第一张火烧云图片)
     生:(惊叹)哇!
     师:你干什么这样哇?
     生:漂亮。
     生:很美丽。
     生:又漂亮又美丽。
     生:很灿烂。
     师:你看,人家这个词多好,多有文学修养,很灿烂。
     生:像火烧的一样。
     师:对呀,就像火烧一样,对不对?好,想不想看?
     生:想!
     师:再看一看
     (大屏幕展示:第二张火烧云图片)
     生:(更惊叹)哇!
     师:像火了吧,熊熊燃烧的火是不是?在宁波能不能看到?看不到啊,想不想再看?
     生:想!
     (大屏幕展示:第三张火烧云图片)
     (大屏幕展示:第四张火烧云图片)
     (大屏幕展示:第五张火烧云图片)
     (大屏幕展示:第六张火烧云图片)
     (大屏幕展示:第七张火烧云图片)
     (大屏幕展示:第八张火烧云图片)
     师:为什么声音低了?不一样了对不对?还想看吗?
     (大屏幕展示:第九张火烧云图片)
     三、深入课文,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和文本赏析
     师:好了,小朋友们,看了这么多火烧云之后,如果你来写火烧云,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把它的美写出了。
     生:它的形状和颜色。
     师:会这样写的举手。(学生举手)
     师:写它的颜色,还要写它的形状,打开课表,快速地看作家萧红是不是写火烧云的颜色?写了没有?
     生:写了。
     师:第几自然段?
     生:第三自然段。
     师:有没有写他的形状,写了没有?
     生:有,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师:是不是?
     生:是!
     师:你看,我们想的和作家想的一样。我们已经具有了作家一样的眼光,真了不起,那我们先来看火烧云的颜色,对吧?
     (大屏幕展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
     师: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说,写颜色,我也会写,他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一下看。
     生:(富有感情朗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
     师:你读得真好,那这个小朋友写的好不好?
     生:我觉得没有萧红在《呼兰河转》中火烧云写的那么好。
     师:这个写的好不好,还可以,还不错是不是,哪儿不错。
     生:最后从五颜六色到美丽极了,写的不错,因为他用了三个四字词语。
     师: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这三个四字词语,其中两个是成语,是不是?哪两个成语一起读?
     生:五颜六色,变化多端。
     师:他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得多,变化得快,这两个成语很重要吧,一起读。
     师:一个叫?
     生:五颜六色。
     师:另一个叫?
     生:变化多端。
     师:写的不错对吧,但是萧红写的比这个更好。她高明在哪里呢,自己读。
     (大屏幕展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她是怎么写的,是不是更高明?你发现高明在哪里?要会发现。高明在哪里?
     生:她把颜色写的更具体了。
     师:哪些颜色?请你们拿出笔把这些颜色画出来。
     生:有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还有哪些颜色?
     生: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师:画出来的举手。我们来看这些颜色,读。
     生:(齐读)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紫,梨黄,茄子紫。
     师:颜色比刚才写的更多了,更丰富了,再看,除了丰富之外,作家萧红还高明在哪里?
     生:她还说了我们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说也说不出来。
     师:刚才她用了什么符号?省略号,这里不用省略号,而是用了一个句子,读。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还有没有?再看看有什么高明之处?
     生:她把颜色都写成四位数,三位数和两位数。
     师:四位数,三位数,两位数。我们不是数学课,是语文课,好不好,小朋友,来站起来,来读一下。
     生:红彤彤,金灿灿。
     师:红彤彤,金灿灿写的都是一种颜色。刚才是红的,金的,黄的,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什么词?
     生:ABB。
     师:为什么要ABB呢?一会儿红的,一会儿金的,有什么不同?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感觉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儿?这是有点难的,要用心体会才能辨别出来的滋味。
     生:金灿灿写出了那种金是什么颜色的金,什么颜色的红。
     师:注意啊,ABB的为什么用两个BB呢?告诉你啊,这种颜色让你感觉到一种喜欢,红的,金的,没有这种情感色彩,但是说红彤彤的,金灿灿的是不是更让人喜欢?这种带有一种感情。
     师:来,你来读。
     生:一会儿红彤彤的。
     师:一点感情都没有。(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师:你看讲了几种颜色?
     生:两种
     师:是双色的,都用了半什么半什么是不是啊?好,这往下看。
     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这种颜色有什么特别的?
     生:也是写两种颜色。
     师:也是一种颜色,像茄子紫那样的紫色,这是什么色呢?叫比喻色。现在你能够给我说出一个比喻色来吗?
     师:你说一个比喻色,刚才我们上课的时候就有一个比喻色。
     生:太阳黄。
     师:再说一个。
     生:珍珠白。
     师:再说一个。
     生:宝石绿。
     师:宝石它不是绿的。
     生:宝石蓝。
     师:真好,非常好,一连说了三个,来,再说一个。
     师:像苹果的叫?
     生:苹果红。
     生:苹果绿。
     师:苹果绿,像玫瑰的叫?
     生:玫瑰蓝。(师生大笑)
     生:玫瑰红。
     师:小朋友,你不是色盲,要知道玫瑰红。还能说哪些?
     生:西瓜绿。
     生:孔雀蓝。
     生:柠檬黄。
     师:不错啊,柠檬黄都知道。
     生:葡萄绿。
     师:葡萄绿?行行行,有些葡萄也是绿的。
     生:祖母绿。
     师:诶,祖母绿。
     生:青蛙绿。(师生大笑)
     师:注意呀,这里的都是事物,都是那些植物啊,水果啊,没有青蛙绿的。
     生:象牙白。
     师:她这里写颜色,小朋友们注意啊,是用的是红彤彤的叠词,半什么半什么是把两种颜色用在一起的,还有用比喻色来写,你看两个两个三个排列的非常整齐。整齐是一种美,你看都是两个两个对称。你的两只耳朵是不是对称的?两只眼睛是不是?两个鼻孔是不是?如果是一个呢?那就不好看了。
     师:一起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第一个高明之处是颜色写的多。用词非常的?
     生:准确。
     师:对了。再看,还有什么高明的地方?
     生:这段话写出了它的变化极多。
     师:看到了吗?用了个什么词一起变化极多,变化极快,看到了吗?用了哪个词?
     生:一会儿。(一起读这段话)
     师:刚才这位同学写的两个词,五颜六色,变化多端, 在这里用了那么多个词就写出了哪个词的特点呢?五颜六色。用了四个一会儿,写出了变化多端。注意哦,成语在我们写作当中要少用,要多用这些描写的词,描写的句子,这样就写的更美,更好。
     师:这里写的火烧云的什么?
     生:颜色。
     师:他这就把颜色写出来了,非常美。接下来他又写什么?
     生:形状。
     师:课文当中写了哪几种形状?(大屏幕展示)
     生:马,还有狗,狮子。
     师:三个形状是不是啊?好。老师小时候也写过这个形状,我是这样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的像马,有的像狗,有的像狮子……好看极了!(同时大屏幕展示)老师写得好不好?
     生:(齐声答)一般般。
     师:不能用一般般,要么好,要么不好!
     生:(齐声答)不好。
     师:我写的也不好吗?没有作者写的好是不是?
     生:(齐声答)对。
      师:好的。那我看,为什么不好,不好在哪里?
     生:因为马、狗和狮子是动态的,天上的云也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所以这样写不好。
     师:哦。(做恍然大悟状)你看,它不能是有的有的,一个一个放在那儿,它是变化的。好,我们来看。(大屏幕展示原文)自己读。
     生齐读。
     师:知道作家比老师高明的地方了吗?
     生:(弱弱回答)知道了。
     师:还有些人不知道,再往下读一段。
     生齐读。
     师:知道作家高明在哪里吗?
     生:(大声回答)知道。
     师:(笑)有人还不知道。再往下读一段。
     生齐读。
     师: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作家高明在哪里?
     师:还有人不知道,知道的举手。
     学生三三两两举手。
     师:好,不知道的看。
     (大屏幕展示: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来两三秒钟/那匹马变模糊了。)
     师:高明在哪里?知道的举手。
     举手的人逐渐变多。
     师:还不知道?
     (大屏幕展示: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师:知道的举手。
     依然有几人未举手。
     师:哦哟,有人还不知道。
     全班哄堂大笑。
     师:请再看。
     (大屏幕展示: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可是一转眼就没了/再也找不着了。)
     师:知道的举手。
     师:你看看,作家比老师高明在哪里?
     生:(犹豫)他写的比较具体。
     师:你没说具体。高明在哪里?
     学生回答不出。老师笑着请他坐下。
     师:(换了一个学生)你来把这个词语读一读。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变模糊了。
     师:你看,他写出了什么?
     生:(犹豫)写出了时间。
     师:唉,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开始出现了一匹马,是什么样的,然后过了两三秒钟,这匹马又变成什么样的。最后这匹马变模糊了。他写出了什么?知道吗?
     学生回答不出。
     师:注意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换另一个学生)你告诉他。
     生:那匹马在不断变化。(此处在老师的要求下重复了三遍)
     师:不是那匹马,是什么?
     生齐答:火烧云。
     师:对了,是火烧云在变化。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
     生齐答:形状。
     师:(对着刚才那个回答写具体的学生)懂了没有,所以你说的写具体把什么写出来了?
     生: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把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过程写出来了,这叫写具体。接下来,狗是不是一样的?变化了吗?
     生齐答:变化了。
     师:狮子呢?
     生齐答:变化了。
     师:对了,这叫变化,它怎么变的,我们来看一看这匹马,老师来问,你来接着读。如果你听得懂老师的话,你就会接得准。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什么样的?
     生齐答: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怎么样了?
     生齐答: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师:后来又怎么样了?
     生齐答: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师:嗯。忽然又来了?
     生齐答:一条大狗。
     师:那条狗什么样的?
     生齐答: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几条小狗。
     师:狗是怎么变的?
     生齐答: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师:接着又来了什么?
     生齐答:一头大狮子。
     师:什么样的?
     生齐答: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师:最后怎么变的?
     生齐答: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师:发现了没有?他们都是在变化。(教师板书:变)写形状一定要写出这个变化,再比较一下这三种动物变的速度怎么样?是不是一样快?有什么特点?比较一下。
     生:马是过了两三秒钟,而狗是跑着跑着就不知到哪里去了,又来了一头狮子,是一转眼就不见了。
     师:非常好。她抓住了三个表示时间的词。一个是过了两三秒钟,比较慢。狗呢,是跑着跑着就不见了。狮子是一转眼就不见了。变得越来越快。好了,明白了没有,作家比老师写的高明在哪里呢?她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而老师只有一个一个的事物。她把这个变化的过程写清楚了。
     四、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师:小朋友们,我来考考你们(大屏幕展示出第一张火烧云的图片)像什么?不要说出来。(接着大屏幕展示第二张火烧云的图片)像什么?(大屏幕展示第三张火烧云图片)像什么?然后让它动起来。(大屏幕展示第四张火烧云图片)像什么?
     师:来,模仿课文的写法,请你拿出笔在本子上写一写,一会儿,天空出现什么,什么样的,它又是怎么变的,最后怎么消失的?给大家五分钟。不一定是图片上的,你可以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写得越奇妙越好。
学生动手开始写。
     师:实在写不出来,你可以模仿第四自然段,稍微换一下就写出来了。
     五分钟后
     师:好,把笔停下来,我们来请几个小朋友读一读。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辆小汽车,车头向西,车尾向东,车是开着的,好像正在比赛,忽然这辆车就消失了。
     师:(笑)太快了。开着开着,这辆车就消失了,还可以,马马虎虎。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只大野狼,看上去特别凶猛,瞧,它正和另一只大野狼在打架呢。过了两三秒钟,战斗结束了,它们也变模糊,消失了。
     师:战斗结束了?不要是战斗结束了,这个战斗过程很复杂,你应该是什么,打着打着。你看,它们是跑着跑着,追着追着,好吗,改一改。
     师:好,还有不一样的。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只狼,狼头向南,狼尾向西,那只狼十分凶猛,好像在捕捉一只小羊,追着追着,那只狼不见了,小羊也不知去哪了。
     师:很好,掌声鼓励下。
     全班掌声雷动。
     师:你看,他能借鉴这三段中的,他既有第一段的写法,又有第二段的写法。好,非常好,还有没有写得更妙的?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只狼和一只兔子,狼在不停地向前追,兔子在向前逃,它们跑着跑着,渐渐消失在了天空中。
     师:很好。因为老师给了你们图片,所以你们都写了狼。可我现在不要狼,我要其他的。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个乌龟。
     师:不是一个乌龟,是一只,这个乌龟是大还是小?你再来读一读。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大乌龟,背着一个重重的壳,爬着爬着,过了两三秒钟,这个乌龟就不见了。
     师:爬着爬着就不见了,非常好。同学们,我们要善于观察、想象,把火烧云的变化用这样一个句式把它写出来,这就像作者一样高明。
     师:好,这是写火烧云的颜色,但是作家萧红,除了写颜色,除了写形状,她还写了火烧云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是什么?请你们看第一自然段。谁能看得出这个自然段写的是火烧云的什么方面呢?
     生: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火烧云照到一些事物上,它变成了什么颜色。
     师:好,写的是地面上事物的变化对不对?但其实是什么照到了地面上?
     生:太阳。
     师:再看看。
     生:霞光。
     师:把这个词圈出来。(教师板书:霞光)是霞光。因为火烧云它像火一样燃烧,所以它能发出光来,让地面上的事物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写光很难写,写霞光更难写,怎么写,下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叫?
     生齐答:火烧云。
     师:下课!

     【教学评价】
      一、“教”得直接,理解中学会积累
      语言的积累靠什么,不是简单的抄一抄、记一记,是应在教师有引导有启发的语言情境中慢慢形成的一种意识性的习惯。在这节课例第一版块的学习中,教师以“词语”组块教学来设计。如,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教师在解释“紫檀色”时,顺带描述词语表示的意思(是一种树木像紫檀那样的颜色),然后引导学生拓展“像茄子那样的紫是……;像梨那样的黄是……”学生受到启发,联想起了“天蓝、海蓝、茄子紫、梨黄、鱼肚白……”
     二、“教”得透彻,比较中品析语言
     萧红的《火烧云》是一篇经典文章,是小学生品读语言、感悟写法的最好范例。薛法根老师在课例中以“比较”的方法来贯穿整体阅读行为,引导学生联结生活联系自我,不断地进行理解、分析。
     如在处理“火烧云”的描写这一句:首先出示《汉语词典》中对“火烧云”的描写:日落或日出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信息,明确火烧云的时间、颜色是句子的主干。接着出示书中的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两个句子一上一下进行直观的比较,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学生谈到文中的句子更能吸引读者,特别是在“烧”这一个字上,更能体现出“云”的生动、是一种看得见的活生生的云态。两个句子的比较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描写火烧云形态的方法,同时学习品读语言。
     按我们常态的思维方式大致仅到如此,但是薛老师不仅仅停留于此,他继续在这个比较的话题上作了进一步的探究:这两句话都写得好,只是放在不同的语境中,科学老师在对这种现象作解释时,就需要汉语词典中的解释,这是科学的直接解释,科学性强;在萧红的文学作品里,是为了语言的美感,小说中对于环境的描写更需要这样的渲染,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师者从一种现象两种比较的语言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切合性,即所谓的:语境与运用。
     三、“教”出成效,练笔中学以致用
     写作是需要媒介的,是需要例文的引向和方法的促成的。在中年级的课堂写作中,“段”仍是主要的训练支点。薛老师的课例中最后一个呈现的环节也是“练笔”。提供一个语言环境“炎炎夏日,烈日当空。”提示学生要写出事物的“变化”,注意形态、颜色及过程。学生在原文的借鉴中,明白“变化”应如何在事物的捕捉中进行呈现,充分体现“盛夏”的特点。观察与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