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曹俊华《伟大的悲剧》(七下22课)教学实录(全国第七届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曹俊华《伟大的悲剧》(七下22课)

教学实录

(注:本节课获得全国第七届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一、导入     【目的:以介绍南极,介绍斯科特探险情况导人本课,以使学生更快地走入文本。(用时2分钟)】     师:(展示南极地图及南极风光图片)南极被叫做“难达之极”,她一面以她的冰清玉洁、神秘莫测展示着她诱人的魅力,一面又以她的酷寒凶险、漫天风雪拒绝着人们好奇的目光,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士探索的步伐,挪威人阿蒙森、英国人斯科特先后踏上了南极这片未知的土地,准备为人类撩开她神秘的面纱。请大家看一段当时留下的真实的录像资料。(放映斯科特和阿蒙森探险故事的视频文件)     师:但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没有为成功者阿蒙森作传,却为失败者斯科特写下了激动人心的篇章,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一幕《伟大的悲剧》吧。(板书课文标题)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字词检测     【目的: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扫除阅读障碍。(用时2分钟)】     师: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大屏幕出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
     三、概括情节     【目的:课文很长,人物较多,情节复杂,学习概括课文,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故事脉络,为下一步的品味研读打下基础。(用时6分钟)】     师: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梗概。有同学会说,这么长的文章我可怎么概括呀?老师教大家一个概括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信息进行筛选,对于记叙性的文章来说,重点信息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好,下面我们看看谁读得快,概括得好。(学生读书圈画)     师:好,第一个关键信息,时间。      生1:1912年1月16日。     生2:概括为1912年就行了。     师:地点是——     生:南极。     师:在这过程里有他们往极点前进的过程和从极点折回的过程,哪一段写得比较集中呢?     生:从极点折回的过程。     师:人物都有谁?     生: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师:五个人都要列举吗?     生:用斯科特一行概括就可以了。     师:很好。事件怎么概括?     生:他们费尽了千辛万苦到达了南极却来晚了,并且最后死在了南 极。     师:用“死”这个词好不好?     生:不好,用牺牲好一点。     师:“牺牲”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用这个词更能表达我们对斯科特他们的尊重。哪位同学能完整地概括一下?     生:本文讲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极点,但在返回途中悲壮地覆没了的故事。
     四、解读“悲剧”     【目的:紧扣课题,理解为什么称之为悲剧。(用时3分钟)】     师:“悲壮地覆没”这个词用得很好。你简要地谈谈自己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受好吗?     生1:我觉得很心酸。     生2:我感到很悲壮,很感动,很钦佩他们。     师:是啊,所以茨威格把它称为是“伟大的悲剧”为什么说它是一场悲剧呢?     生3:因为他们葬身在南极。     生4:还有他们失败了。     师:也就是说这个悲剧里有他们的死亡,还有他们的失败(板书“失败之悲,死亡之悲”)
     五、品味伟大     【目的: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对重点句子、语段朗读,对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用时20分钟)】     师:但是,文章给我们带来的又不仅仅是悲,刚才同学们谈阅读感受的时候谈到钦佩,深受感动,那么就请你和你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一下,文中哪个情节最打动你?为什么?然后我们再探究一下在这背后蕴含了斯科特他们怎样的精神内涵。(生交流,讨论)     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谈一谈?     生:第10自然段很感人。因为这个自然段使我看到了奥茨是一个英雄,正是他的英雄气魄感动了我。     师:既然这么感人,能不能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读一遍?     生:好。(很投入地朗读,大家鼓掌。)     师:在这一段里所反映出来的奥茨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     生:从表面上看,奥茨是受不了寒冷才去自杀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之所以选择自杀这条道路就是不想拖累他的战友们,想使他的战友们没有负担,他选择生命的自我完结是为了成就整个探险事业。     师: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生:舍己为人,牺牲自我。(板书“牺牲自我”)     师:刚才你在朗读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词你朗读得非常重,“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战栗”这个词你为什么读得那么重呢?     生:“战栗”这个词体现了大家的心情非常矛盾,他们不知道应该放他走还是要留住他。他们在发抖,是因为奥茨这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毕竟是他们的战友,他们不忍心让他就这样牺牲。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就是奥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主动选择了死亡,也就是选择了高尚和尊严。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一段,每当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都会被深深震撼,我也想给大家朗读一下。(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鼓掌)      师:文章里感人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还有哪些地方非常打动你呢?     生:我认为第13自然段特别感人。因为可以反映出斯科特超人的毅力,还有他临死还在怀念远方的亲人、朋友和祖国。     师:表现他超人毅力的词有哪些?     生:“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师:斯科特除了写日记以外还写了什么?     生:信。     师:给谁写了信?     生:给他的妻子,也就是他的遗孀。     师:只给他妻子写吗?     生:一切他所爱的人。     师:他都爱什么人?文章中能不能找出具体的地方?     生:祖国和全人类。“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师:在斯科特濒临死亡的时候,他没有一丝后悔,没有一点胆怯,他心中充满着对家人、对朋友、对祖国、对人类的爱,正是这种爱,使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征程,正是这种爱使他显得更加伟大。(板书“无私博爱”)     师:还有哪些情节也很感人?     生:我觉得第6自然段也很感人。(学生朗读课文)     师:这位同学朗读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词处理得很好,就是重读了“16公斤”。你认为通过这样一个细节的描写,能够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即使自己快要死了也要为祖国留下一份研究南极的资料。     师:他仅仅是为祖国而留吗?     生:全人类。因为我认为科学是无国界的。     师:这位同学补充得很好。威尔逊博士留下了16公斤重的珍贵的岩石样品,本来南极是一个非常凶险的地方,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丢下这些东西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在他“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也没有扔掉这么沉重的科学研究资料。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斯科特他们探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争夺第一名,还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为了人们更好地了解南极,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     师:这些人的牺牲就是为了科学而献身。这是多么的崇高,多么伟大呀!(板书“献身科学”)     师:刚才同学找的大多围绕着从极点折回途中发生的事情,往极点去的途中有没有也很感人的地方呢?斯科特他们做到了我们很多人做不到的事呀。     生:在第2段的最后一句。其实斯科特在这时候可以完全不接受为阿蒙森作证的要求,他甚至可以把挪威的国旗拔掉,换上英国的国旗,但斯科特没有这么做,这体现了他们诚实的高尚品质。     师:这一段里有一个词特别能显示出他们对待作证这件事的态度,你认为是哪个词?     生:“忠实”。     师:对。这体现了斯科特一行人的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品质。他们仿佛是自觉自愿地背负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对他们来说,这十字架代表的不仅是受难,是牺牲更是责任,是使命,而这,正是他们伟大精神的体现!(画十字架)
     六、探究升华     【目的:这个环节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目的使学生理解,英雄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有恐惧有悲哀,但是他们在战胜自我的脆弱时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是使他们成为英雄的根本原因。另外,引导学生从写作上体会素材真实的特点。(用时6分钟)】     师:我们印象当中伟大的人总是英勇无畏的,可是我却从文章中发现,英雄们也害怕,有时甚至还非常恐惧,沮丧。当他们看到阿蒙森的营地时,阴云笼罩在他们心头,当他们确定自己不是第一个到达极点时,向往已久的圣地竟变成了一场恶梦。极地的漫天风雪使他们惊慌,刺骨的寒冷使他们畏惧,他们还是不是英雄?为什么?     生:是英雄。因为他们面对生病的战友不放弃。     生:还有他们坚强执著、不言放弃。     师:是的,我们不能苛求他们是完美的,是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他们有我们常人身上的脆弱,但是,他们最终战胜了自己的脆弱,变成了铮铮的铁汉,所以,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师:茨威格这样写是否有损他们的英雄形象呢?     生: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英雄也是这样。斯科特一行为科学献身,如果把这些描写他们害怕的细节删掉,那就不太真实了。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就是“真实”。也就是说,斯科特他们不仅是真正的英雄,而且是真实的英雄!那么咱们来看课文中茨威格是怎样表述他的观点的。     生:用课文的最后一段表达他的观点。(齐读最后一段)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察到这一点,斯科特一行深深打动我们的是他们心中涌动着的博大而深邃的爱:因为爱事业,所以无怨无悔;因为爱公正,所以诚实守信;因为爱朋友,所以甘愿自我牺牲;因为爱家人,所以胸怀宽广;因为爱祖国,所以坦然接受死亡……他们在南极的脊背上为全人类树立了一座爱的丰碑。(课件展示南极大地上纪念碑的形象,配以抒情的音乐)     让我们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斯科特、威尔逊、奥茨、埃文斯、鲍尔斯。     (师生一起读出这些伟大的名字)     师:岁月流转,爱淹没了所有的悲伤,是爱让南极昼夜不息的风为英雄们唱着永恒的赞歌,是爱让南极所有的冰雪为英雄们庄严的祭奠。如今,南极的风依然凌厉地吹着,它把英雄的故事传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七、拓展延伸     【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雄的伟大品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用时3分钟,交流用时3分钟)】     师:2002年2月7日,英国王室成员安妮公主为纪念斯科特来到南极。假如你作为小记者得以随行、当你看到在南极无边的荒野中沉睡的英雄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小小的简陋的坟墓的时候,当你看到坟墓上历经风吹雪打,已经日渐褪去了颜色的十字架的时候,你想要为这些我们敬仰的英雄立一块墓碑,你会在上面写些什么?请你写一段文字以表达你对这些英雄的敬佩或追思。(学生思考、写作,教师巡视)     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表达。     生: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他们的牺牲就比泰山还重,他们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所以我要送他们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掌声)     生:这里埋葬着英雄,这里流淌着热血,这些英雄他们为家人,为国家,为全人类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的肉体永远埋在了南极,但他们的灵魂永远不会逝世,他们将在南极变成一颗不朽的明星,照亮所有的人,为科学而奋进!(热烈的掌声)     师:请坐。把“逝世”改为“逝去”你看是不是好一点?(学生笑,点头)     生:探险之路,艰难险阻,为了信念,永不退缩,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英雄之旅,万丈光芒。     师:句式整齐,才思敏捷呀。    生:这是一支刚强不息,为了完成祖国交给他们的使命视死如归的队伍,这是全人类的骄傲,他们都是大写的人。     师:虽然我们这个同学个儿小小的,但用词却铿锵有力。我觉得“大写的人”这个词用得很精彩。     生:你们因渺小而伟大,你们因平凡而伟大,你们献身科学的精神让我钦佩,你们是民族的骄傲,是全人类的骄傲。     师:确实是这样。英雄已逝,但英魂长存。今天就让我们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本课吧:只有一种死,永远也不代表毁灭,那就是:自落的花,发芽的种,成熟的果,脱壳的笋,落地的叶……由此可以坚信,英雄的美德在于面对死亡而永远没有失败。      【点评】     这节课获得全国第七届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其特点有四:    一、巧设主问题,有效实现长文短教。其主问题的设计紧扣课题“伟大的悲剧”,以“解读悲剧”“品味伟大”“探究升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共用时32分钟)来实现。全课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二、紧扣文本,重视语言的品味。师生交流的问题由文本而生,答案也由文本而出,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本,训练阅读能力。在其中关键处,以指导诵读的方式,或调整语速、或变换语气、或调节轻重,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反复品味,颇有“语文味”。     三、注意学法指导。在概括情节这一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教学生用抓记叙文“六要素”的方法来概括情节,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很好地协调了语文的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的关系。从文本的具体内容来看,它不仅承载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听说读写),同时也较明显地凝聚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本课在坚守语文的基本任务的同时,也使“其他任务在实施基本任务的过程中自然灵活地加以展现”(陈金明先生语),而没有舍本逐末,上成脱离文本的德育课或南极探险课。     当然,本课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对斯科特留下的那封信的探究是否到位、全课收束语中比喻的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应在对文本细节的解读定位、教学语言的精准等方面再下功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