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注:本课获 2015 年福建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语文组一等奖) 师:许多东西会在时间的荒野里慢慢消失,可是四大发明却像明珠一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引导后人明白创新的要义。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中华民族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吗? 师:对,这四大发明,为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其中,活字印刷是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它节省了印刷材料,提高了印刷功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高度结晶。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文章———《活板》。 师:“板”又作“版”。从题目来看,你们觉得文章会写什么?怎么写? 师:那你觉得作者介绍的时候会重点抓住什么特征来介绍? 师:再来猜猜,作者要怎样介绍活板的“活”?大胆猜想,不要看课文哦!(生讨论。) 生:我觉得,是不是应该从制作活板的各个流程来写“活”? 师:太棒了,你的猜想合情合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探究活板的“活”究竟体现在哪,以及又是用什么顺序什么方法来介绍它的“活”的。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好好地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帮助,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互相校正并一起读课文。时间:5分钟。 师:同学们读对字音了吗?有没有不会读的音?没有?好,我来考考你们! (一个学生迅速站起来应答且全答对,全班响起掌声。) 师:敢挑战自我的人都是勇士!希望同学们接下来都争当勇士哦!接下来,我们看看句读,同学们检验一下刚才有没有读对! 师:我们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节奏,还要读懂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翻译,画出疑难之处,然后分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如小组仍解决不了的,班内解决。 (生认真圈注讨论,共同翻译。师巡查,参与小组讨论并点拨难点。) 握文言现象,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师:文言文,言是基础,文是升华。同学们,你们的基础打得如何了?现在,说说你们遇到的“拦路虎”,或者说说你们觉得应该重点掌握的词。 生:老师,我刚才被几个“为”字难住了,不过现在解决了。 生:第1自然段的“尚未盛为之”的“为”是动词,做,使用;“皆为板本”的“为”是判断动词,是;“又为活板”的“为”是动词,发明;最后一段“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的“为”是介词,被。 师:辨析得很清楚,说明你在这上面下了功夫。可是只有这几个吗?还有谁来补充?好,你来。 生:老师,他刚漏了几个。还有“未为简易”的“为”,可解释为“算是”;“每字为一印”“满铁范为一板”的“为”,应该解释为“作为”;而“不以木为之者”的“为”,可以解释为“刻”。 师:补充得很全面哦!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意思也会不同,这就是一词多义。同学们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还有谁再来说说你的收获或者困惑? 生:老师,我发现“板印书籍”的“板”应该是名词啊!这句怎么解释? 生:这里的“板”是名词作状语,用雕板。就好像下文的“火烧”的“火”,本来是名词,在这里也是用作状语,意思是“用火”。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解答。由两个例子,我们是不是可以探究一下什么情况下名词会活用为状语?注意看词性。 生:老师,我发现了。好像是当名词后面加谓语动词时,前面这个名词就活用为状语修饰这个动作。 师: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现!没错,你再大声说一遍,同学们记下来。 师:还有其他疑难的地方吗?翻译句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的?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生:我来。“持就火”是省略句,即“持之就火”,可以翻译为“拿着它靠近火烤它”。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还有谁有疑问?同学们互相帮助一下。 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都很强,还能互相帮助答疑解惑,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通过共同学习我们已疏通了文意。现在,同学们回过头看看,这篇文章所写的是不是符合你们刚才的猜想? 师:没错。标题是活板,开篇却介绍雕板,这是为何?有何用意?生:是不是为了说明印刷术是慢慢继承发展的? 师:继承发展这个词用得太好了!没错,活板印刷的发明不是凭空的,而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来的。这从下文的哪个词也可以看出来? 师:不愧是火眼金睛啊!(生笑。)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用意? 生:以雕板的不便来衬托活板的灵活。师:这种方法在说明文里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师:对,那第3自然段是在写什么?同学们一起翻译一下第3自然段。 生(齐):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地)保存收藏着。 生:不能。我认为这恰恰证明活字印刷术是真实的,是有迹可循的。 师:太棒了。老师喜欢你们说话的方式,“我觉得”“我认为”,敢于说,善于说,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因为敢于发声是自信的表现!同学们能行!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细节探究,品析活板之“活” 师:现在,我们重点回到第2自然段。这一段是介绍活板印刷术的整个流程,突出了哪个特征? 师:好,作者聚焦“活”字介绍了活板的哪几个方面?请同学们圈点批注,画出关键词,并用3个字来概括总结。 生:课文里的“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是写刻字活,“密布字印”是排板活,“奇字……旋刻之”是说造字活,“木格贮之”是贮存活。 师:概述得不错,不过似乎还少了一些信息,谁再来补充一下? 生:他少说了三点,还有“二板更互用之”是说印刷活,“每字皆有数印”是说字数活,而“用讫……殊不沾污”是说拆板活。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到位,看来集体的智慧真是无敌啊! 制字活(刻字、火烧)———设板活(药物冒之、置铁范)———排板活(布字、炀板、平字)———印刷活(活一板单印,二板更互)———拆板活(炀板、拂印)———贮存活(板书) 师:作者紧紧抓住活板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活”来介绍整个工艺流程,活板的先进也体现在“活”上。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师:都对。那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或者说,你们按作者的写作顺序读下来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按照工序走,可以将复杂的制板过程写得井然有序。 师:对,介绍事物不仅要抓住主要特征,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此外,作者为了凸显活“板”的活,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点批注,并说说这一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同学们动起来,让老师再来感受一下你们的智慧! 生:老师,我找到“薄如钱唇”这句,这是打比方,把薄薄的字比作铜钱的边缘,突出了字模形状的灵巧。 生:“则字平如砥”也是打比方,突出了活板的平整程度,使说明更准确形象。 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除了打比方之外,作者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若止印三二本……极为神速”,比较之后突出印刷的便捷和快速。 生:还有“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把木头刻的字和胶泥刻字进行对比,突出了胶泥刻字的优点。 师:对,作比较总是利于体现主要事物的优越性,这种方法———你值得拥有!(全班笑。)还有谁再来补充? 生:举例子。课文中的“之”“也”等字,还有“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这也是举例子,这样会使说明更具体准确。 师:同学们真是快、准、狠啊,基本是一语中的。作者为了介绍活板印刷术,抓住主要特点“活”按流程顺序加以说明,使文章井然有序,同时活用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可感,语言更是简洁、平实、准确,形容适度。这是本文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 师:这一课教会了我们如何介绍一门技术,接下来我们也要活学活用才行。老师发现你们美术课在教剪纸,是吗?这也是一门传统的技术,你们认为剪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师:对,就是“巧”。请同学们抓住“巧”,按剪纸的流程顺序,同时巧用多种说明方法,比如打比方、作比较等,介绍剪纸技术,字数300字左右,写好后交给老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