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下第22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初语各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九下第22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力求生动地叙事、形象地写人。
     4.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教学重点:
     1.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力求生动地叙事、形象地写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坠青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1)注释①
     (2)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继承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他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西汉时期,触犯死刑的人,“拿钱可以免死”(50万铜钱),但司马迁没钱,只得自请“宫刑”,屈辱的生比惨烈的死更为可怕。司马迁最为可敬的一点,为了撰写《史记》,决然选择宫刑,去承受人生屈辱的极限。“宫刑”之后,作为男子的司马迁死了,作为士大夫的司马迁死了,但激扬文字的太史令诞生了。新生的太史令全然具备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开始以饱受歧视的社会最底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看待历史。】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万6500字,此书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帝王)、世家(诸侯、王侯)、列传(大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
     陈胜列入“世家”,算是一个特例,因为他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下面我们就去认识这位怀着“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掀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起义军领袖。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及句子的停顿。
     2.三生朗读,指正误,再读。
     3.生互读、齐读。
     4.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合作疏通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本文叙写了哪些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齐读课文,思考:本文叙写了哪些事?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1)介绍陈胜的姓名字号、籍贯以及他年少时的远大志向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他们为起义所作的准备
     (3)起义的经过及初步取得的胜利(发动、建立张楚政权)
       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
      2.研析第一节
     (1)齐读第一节,一起来看看年轻时的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疏通字、词、句
     (3)此节刻画陈涉,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谈谈你对“少年陈涉”的初步印象
      明确:A、动作描写 “辍耕之垄上”
           B、神态描写   “怅恨久之”
           C、语言描写   “苟……忘”“嗟乎!……哉!”
     “怅恨久之”: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苟……忘”:表明陈涉有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欲望,有有福同享的思想,说明陈涉不同寻常。
     “燕雀……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远大的志向,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
这样的时机果然到来了——
     3.研析第二节
    (1)齐读第二节,思考:
     A.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B.他们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C.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D.他们为起义做了哪些准备?
     明确:A时间:二世元年七月
     秦二世是靠赵高搞阴谋上台的(伪造了秦始皇的遗诏,将长子公子扶苏赐死)扶苏为人仁厚,对大将军蒙恬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执政还不满一年,(就有百姓谋划起义),足见秦二世统治的残虐,使百姓不满。
     地点:大泽乡 
     B.什么事直接导致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导火线 直接原因)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补充:对此,他们作何想法?
     “今亡亦死,……死国可乎?”
     充分体现了陈涉由清醒的头脑,宽广的胸襟,他毅然选择救国救民,举行起义,表现一代农民领袖朴素的爱国情怀和置生死于不顾而为天下的可贵品质。】
     (法皆斩:集中体现了秦王朝统治的残暴)
     因遇雨失期,已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是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这是他实现自己抱负的绝好时机,于是跟吴广商量决定了“举大计”的方针,尽管他也估计到有失败的可能,但又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
     追问: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天下苦秦久矣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
     一起来看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
     △“天下苦秦久矣”——全国人民均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扎实的群众基础
     △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
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
     读陈胜的此段话,你对他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有着敏锐地洞察时局的能力。
     D.他们为起义做了哪些准备?
     △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取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问卜念鬼
     △丹书鱼腹
     △篝火狐鸣
     为何要做这些准备?(做这些准备有什么好处?
     明:假借鬼神的名义,将陈胜的形象与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树立了其在群众中的威信。
     做好了准备,他们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呢?来看第3节。
     4.研析第三节
     ①齐读,完成连线题。
     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揭露苛政、晓以利害、坚定信念、指明出路)——袒右称楚——自立将军——发动总攻——收纳兵员、壮大力量——自立为王、响应甚众
      ②从被置于死地的九百戍卒,迅速发展成为一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的庞大队伍,你对陈胜有何评价?
     A.众被激怒,方才动手——足见其勇敢机智
     B.并杀两尉之后,士兵群龙无首,此时,陈胜站出来号令徒属并说了一番话,尤其是其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句话道出了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心声,彻底否定了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谣言,砸碎了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激励天下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起来反秦,体现了陈胜的反抗精神和人人平等的思想。展现了一个敢于斗争,充满英雄气概的起义领袖形象。
     C.起义势如破竹,一呼百应,也展示了其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五、思读课文,深层探究
     1.读文至此,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陈胜的“鸿鹄之志”具体指什么了吗?
     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2.陈涉少时佣耕却胸怀鸿鹄之志,并大胆付之行动,你从陈涉身上获得了哪些感悟?
     不以自己佣耕而自卑、自贱而自弃,有梦想,在起义过程中懂得思考,善用方法,有胆有识,有勇有谋。
     初三了,基础差,放弃
     光空想,不付出就期望成功
     一直在辛苦地学,但不讲究方法,也创造不了奇迹
     3.读《陈涉世家》的前部分,我们认识了一位虽出身卑微,但胸怀大志,并敢于斗争,在斗争中表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的农民领袖,但读《陈涉世家》的结尾部分,或许你对陈胜会产生一些新的看法,来看这样一篇短文。(评一评,议一议)
     参考:司马迁在高度评价陈涉的同时,也并没有掩盖他的错误和局限性,我们也应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补充:
     陈胜吴广起义,西汉赤眉绿林起义,东汉黄巾之乱,隋末农民起义(李密)
     唐末黄巢之乱,北宋农民起义(宋江),元末红巾军起义(朱元璋),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清朝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
     农民起义,多是在广大农民饱受剥削压迫的情况下发动的,这时,他们是真正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以一开始便能取得较大胜利,但农民毕竟是农民,他们平时只要能一日三餐饱就满足了,小富即安,很少居安思危,常常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而不思进取,所以即使取胜了,也常常只是一个短命王朝。
 
     六、总结全文
     面对强秦的严酷统治,陈涉首先发难,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反残暴的大旗,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虽然历时短暂,但意义深远。它标志着劳苦大众的觉醒,是历史脉搏最强烈的跳动,让我们记住陈涉,作为一个起义军领袖,作为一个豪气逼人的大英雄,他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向着公平、自由、民主朝圣。
 
     七、布置作业
     1.以“少年陈涉”为题,对“尝与人佣耕”进行扩写,200字左右。
     2.仿写:没有鸿鹄之志,陈涉怎能在大泽乡一声怒吼,揭竿而起,燃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没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马克思又怎能四十年如一日地查阅资料,写成光辉的著作《资本论》?没有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的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中国共产党又怎么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数十年?没有造福全人类的志向,居里夫人又怎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顽强的毅力,从8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0.12克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