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小语各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王林波《童年的发现》(五下23课)
说课稿
步入奇妙的发现之旅
——《童年的发现》说课
王林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一定要密切关注语言文字,高度重视语言表达,只有紧扣学科本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1版的课程标准还非常重视识字与写字,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安排识字写字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描写了作者童年时一次难忘的发现之旅。这篇课文共有1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加之文章所写到的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内容并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外国作家的语言表达习惯又不同于我们,因此,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篇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作者概括介绍和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训练点。课文重点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童年时代的作者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对第三学段提出的具体要求,在细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胚、绞、汁”等7个生字,会写“胚、臀”等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明白作者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及对童年、对生活的热爱。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1.板书“童年”,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怎样形容?2.之前,我们学过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文中作者的童年是非常快乐的,她有许多的奇思妙想,有问不完的问题,因此,她也有不少自己的发现。(板书:发现。)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也能让新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亲切。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课文,能够将新旧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同时也渗透了新旧知识要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林海音的“有问题就会有发现”也为本课的发现之旅埋下了伏笔。1.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自己解决了刚才提出的哪个问题。(1)认读词语:胚胎、双臂、双腿、细胞。学生认读后重点指导“胚”“臂”的书写:“月”字在左边时要写得瘦一些,这样看起来才漂亮;“月”字做底时,就要写得又矮又胖,这样看起来才稳当。如何让每天10分钟的写字落到实处?我们要抓住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契机指导好学生的书写,让学生拿起笔,扎扎实实地去练习书写。当然了,生字书写的指导也不能一味地给予,而要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2)认读词语:胚胎发育,接着让学生进行词语的搭配训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不仅包括写句写段,也应当包括写词语、短语。这里引导学生发现词语搭配的规律并进行词语搭配能力的训练,让语言的习得落实到了每一点每一滴。让“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课程理念真正融进了教学之中。(3)对比读“驱逐、迫害、风险”和“哈哈大笑、格外高兴、笑出了声音”这两组词语,说说仿佛看到了两幅怎样的画面。1.课文两处写到了作者“笑出了声音”,到底是什么发现让作者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呢?年仅九岁的作者又是怎样发现的呢?默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探寻作者的发现之旅。②引读: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认真地看着鱼的身子,恨不得——通过做动作能够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但有时并不能深入地理解。这里在学生做动作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课文重点句子进行多层次的引读,就将词语的理解与课文内容的学习融为了一体,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认真。出示: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②引读:白天,坐在桌旁,我双手托着下巴,认真地想着——(生读: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我在细细地想——(生读: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吃饭时,我依然在想——(生读: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走路时,我也会想——(生读: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这里创设情境引读,能够让作者“绞尽脑汁”思考的画面呼之欲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了,学生的朗读自然也就更加动情了。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不应该忽视每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两个感叹词和两个感叹号的运用,进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它们的妙用,应该说学生达到了既得言又得意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1)读读课文第14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一段中有一句很简短的话却能把13自然段中那么长一段文字的意思表达出来?(2)表达的时候,有时我们需要具体的描写,有时又需要概括的表达。试试看,你能不能把课文14-19自然段具体描写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达出来?语文学习既要教会学生具体的描述,又要教会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设计关注了语言的表达运用,旨在通过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4.课文结尾处这样写道: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更多的时候我们又收获的是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出示: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更多的时候让我们感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的学习最终是要指向实践运用的,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悟的。这里设计句式的训练就是要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在发明或者发现过程中的体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言的好处,规范表达的乐趣。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同时,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表达方法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写的实践中学会写。这样的板书设计简约但却不简单,一方面,它体现了发现的过程;同时,它又提示我们发明或者发现的过程中可能潜藏着一些风险,但发明或者发现的过程又充满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