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江《乡愁》(九上3课)课堂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黄厚江《乡愁》(九上3课)
课堂实录
(节选)
师:好的。你们都很优秀,这一首诗要学的东西你们都能自己学好了。但是更优秀的孩子啊,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有问题意识。不仅能看到这些特点,还要有疑问,有问题。有没有同学有问题?好,那位同学有问题了,有什么问题啊?
赏析
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提问,是共生教学得以开展的关键。
生: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写出来的?师:他关注写作的背景,非常好。我刚才说了,写于哪一年?生:1972年,台湾。师:那个时代大陆和台湾基本断绝了一切联系,台湾的亲人和大陆的亲人更不能自由往来。诗人生活在哪里?生:台湾。师:所以他就思念家乡,思念大陆。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没有了?那我们再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问题来。同学们读了好几遍了,很辛苦。这一次黄老师来读吧。在我读的时候你们看看能不能想到什么问题。你们如果还没有问题,我就有问题考你们。好不好?生:好。(师范读,读毕学生一片掌声)
赏析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必备技能,贝壳们不要忽视了!每天或每周要定期练习,录音回放,从朗读——朗诵——吟诵多层次培养自己的能力。
师:谢谢!鼓掌是次要的,有问题是最重要的。有没有同学有问题啊?你们没有问题,下面黄老师提问题了啊。黄老师的问题可多了,比如,刚才有同学说这个叠词用得好,情感表现得更丰富、更细腻,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有韵味。但黄老师在想:难道用了叠词就一定好吗?假如把“小小的”换成“大大的”,“窄窄的”换成“宽宽的”,“矮矮的”换成“高高的”,“浅浅的”换成“深深的”,好不好呢?
赏析
若学生不能提出相关问题,则需要教师进行推动。提问不能过分生硬,在交流过程中要细心留意学生发言,从中生成问题。
生:不好。师:为什么不好呢?我觉得,“大大的邮票”表达了更丰富更沉重的情感啊。为什么不好?哪位同学讲一讲为什么换得不好。生:因为感觉“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都是很开心的。师:噢。你的意思是感情基调、感情色彩不对。换过了以后,情感就没那么深沉了。是这个意思吧?请坐请坐。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生:有。师:同学们语言品味能力都非常强,有时候突出事物的小反而表现的情感更深厚。“高高的坟墓”对爱的表达不够深沉,“矮矮的坟墓”中情感表达得更深沉。有没有同学还能从其他角度说说为什么黄老师换得不好?生:老师换的都是与之前那个词相反的,就是感觉之前那个比较小一点的更能表现出乡愁。师:这个同学结合前后的词语来理解,非常有道理。人家前面用的量词是“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这里用‘‘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深深的”,就不相称、不协调。是的,很有道理。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更重要的理由呢?生:我觉得,它是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修饰后面的这些东西。这个修饰的词都突出了小。东西虽小,里面的情感很深。师:请注意,这个里面其实隐含了一种表现手法。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应该是一种反衬,说对比也可以。坟墓很矮,情感很深;船票很小,情感很深。对不对?这就是反衬和对比。但说“一湾浅浅的海峡”好,我不同意。大家有没有去过台湾?(生:没有)我也没去过,但是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的那个海峡浅吗?
赏析
教师的言语技能很大程度体现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复述凝练。学生回答表述多停留在表面,教师如何牵引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呢?请贝壳们好好思考。
生:不浅。师:对呀,什么“浅浅的”,它都能开潜艇的。如果浅浅的,我们就走过去好了,所以我认为余光中不准确啊。大家想想,为什么“浅浅的”好而“深深的”不好呢?这位同学声音大点。生:虽然说它很浅,但是它把大陆和台湾隔绝开来了,而且永远都无法迈过。师:说得多好。但是不是永远无法跨越呢?生:不是。师:对呀!我们坚信有一天一定能够跨越,而且很快就能跨越,现在不是已经自由往来了吗?但是她这个理解的思路非常好!吿诉我们,让我们不能跟台湾同胞随时拥抱在一起,是不是由于海峡的原因啊?生:不是。师:海峡再深也浅。对不对啊!生:对。
赏析
挖掘学生认知与文本内容的冲突点是开展深度学习的技巧之一。
师:这是很复杂的政治原因,它内涵很丰富。刚才那个同学问得好。特定时代、特定政治,造成了我们不能跟台湾同胞正常地联络、拥抱、相聚。好的,刚才一个同学提到的一个问题忽然让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他说前面是“一枚”,换成“大大的”,就前后不协调了。那我就干脆一起换掉,前面的量词换成“一枚枚”“一张张”“一方方”“一湾湾”。这样改好不好?
赏析
共生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基于现场教学而生发内容,教师的探究性思维非常重要。
生:不好。师:为什么也不好?生:如果是“一枚枚”感觉有很多张。师:为什么很多张不好?很多张就表现他乡愁很多啊!对呀!一张就是一点点乡愁,“一张张”邮票上全是乡愁啊。为什么很多张不好啊?生:但是第三个的话,“一方方”感觉有很多个坟墓。(全班笑)师:非常好,请坐。这个同学很细腻啊!这样去读就读出问题来了。“一方方”就会告诉我们有很多的坟墓,同时告诉我们他就有很多的(生:母亲)。但黄老师要告诉你们,余光中那个年代的人,一人不一定就只有一个母亲啊。有很多母亲,那母亲的坟墓不就是“一方方”吗?(全班大笑)当然,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从诗歌的情感表现角度来看。“一张张”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生:“一张张”就说明经常写信,乡愁就不强烈了。师:这个时候邮票越多,乡愁越淡。对不对?生:对。师:“一张张船票”说明你经常回去,还愁什么呢?“一张”,难得回去,很难回去。战火纷飞啊,距离遥远啊。对不对?(生:对)想回去却回不去啊!这个乡愁就浓了。好的,以上是我提的问题。你们有没有问题啊?没有,我又提问题了。还敢不敢回答我的问题呢?生:敢。
赏析
在前面部分,黄老师从咬文嚼字的角度带学生感受诗歌情感的表达,接下来回归诗歌内容与主题。虽然课堂看似由师生互问推动,但整体教学进程把控得当。
师:《乡愁》是一首诗,诗歌表达情感主要是靠什么啊?生:具体的形象。师:对。我们有时候称它为意象。所谓意象,就是承载着情感的具体形象。这首诗,主要是靠哪几个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啊?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师:除了这四个意象四个形象以外,有人认为“新娘”“母亲”“大陆”其实也是表达乡愁的意象。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那么,你们认为在这三个意象中哪个最重要?生:大陆。师:很多人都认为“大陆”最重要。对呀,最后一小节是诗的主旨所在啊。诗的主题就是表达渴望祖国统一。有没有人有不同的理解呢?你认为哪个最重要?(对一生)生:我认为是母亲。师:为什么认为母亲这个意象最重要呢?生:因为小时候他就离开了母亲,然后最想念的一定是母亲。师:她认为最想念的是母亲,所以母亲这个意象最重要。你认为最重要的是谁啊?(问另一生)生:也是母亲,然后我是补充她的。我们现在都说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嘛。师:噢,她也认为母亲这个意象最重要,因为祖国也是母亲。诗人也多次说过大陆母亲。那么新娘呢?她跟母亲有什么关系呢?生:她是孩子的母亲。(全班笑)师:非常有道理!我非常认同这几位同学的意见,母亲是主要的意象。生我们的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爱她念她;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是孕育我们母亲的母亲,我们更要思她念她爱她。还有一个人我们不要忘了!生:新娘。师:对!孩子的母亲也是母亲。所以最主要的意象,我完全同意就是母亲。余光中先生就曾用两个比喻来说明自己与大陆、台湾的关系。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比的吗?生:比作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妻子。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他说:“大陆是我的母亲,台湾是我的妻子。”好了,《乡愁》这首诗我们学习得差不多了。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乡愁”了吧?生:知道。师:说说看,你认为乡愁是什么,一个人只许说一句话。哪位同学先说?这位同学很主动,你认为“乡愁”是什么?
师:他认为是对重要东西的思念。你补充一下?你认为这个重要的东西可能是什么呀?生:是自己的母亲或大陆。师:你是从诗歌里去挖掘的,很好。但思念故乡是不是就一定是思念大陆啊?生:不是。师:还有哪些东西呢?生:和家乡有关的东西。师:是的,仅仅说思念家乡,还比较空泛。乡愁更多的是寄托在具体的东西上,如邮票、船票,家乡的村庄、家乡的一条小河、小河上的小桥,行不行?(生:行)小桥旁边的树行不行?(生:行)树旁边有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一个水塘,行不行?(生:行)师:对呀!这就是乡愁。成都的一个诗人流沙河说过对乡愁的理解,他讲得比我们更深刻。我们刚刚讲过了,什么叫“乡愁”呢?把我们跟家乡联系在一起的那个东西,或者说隔断了我们跟家乡的那个东西。流沙河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乡愁是—种思而不得的情感。”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生:有。师:天天想母亲,天天睡在母亲怀抱里。有没有乡愁?生:没有。师:天天跟新娘住在一起,是乡愁吗?生:不是。师:对啊,想见新娘而不得,想见亲娘却见不到,想回大陆回不去。这就是——生:乡愁。师:好的,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挑战最后一个学习任务。这首诗有几个小节啊?生:四个。师:对,四个小节。现在,我认为这个诗有点过时了,因为它这个“而现在”写在1972年,现在形势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所以我觉得我们给这个诗再写上第五小节。我们大家一起来写,好不好。我们这位女同学,请她带个头吧,你想了一个什么比喻啊?生:旗帆,就是五星红旗。师:乡愁是?生:乡愁是一面小小的旗帜。师:哦。她说“以后啊,乡愁是一面小小的旗帜,我在这头,同胞在那头”。有没有其他同学来试一试的呢?又是一位女同学,好的,说说看。生:后来啊,乡愁是一次久久的欢聚。师:噢,她说是“一次久久的欢聚”。再请一位同学,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比喻更好?有没有?没有?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两个同学写得好不好。一个认为“将来啊,乡愁是一面小小的旗帜”,一面国旗,我们是五星红旗,台湾也是五星红旗。另外一个是“一次久久的欢聚”。有没有同学发表评论?来,我们把问题简单化,认为这两个同学写得好的,举手给我看看。(无人举手)认为这两个同学写得不太好的,举手给我看看。(此时一生举手)生:老师,我可以再写一句吗?师:可以可以。生:就是到了现在之后,台湾和大陆已经可以自由地往来了,所以我觉得,“后来啊,乡愁是一张小小的机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以通过机票把诗人和大陆联系起来。师:对对对,这个机票想得到不容易啊。可是,到底好不好呢?我们还要从全诗出发去讨论。首先从时间顺序来看,再从思念的对象来看,然后还要从感情的角度看。前面是想母亲,想新娘,想母亲,想大陆,这个地方就是想台湾,好不好?再从情感表现去看,前面都是表现对大陆的思念,这三个同学写的是都已经团聚了。好不好呢?生:可以。师:当然可以。有没有同学在大家都认为好的时候觉得有点问题?看来没有。黄老师也写过一首,你们来评点一下看好不好。—将来啊,乡愁是一层薄薄的屏幕,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为什么在屏幕里面啊?我女儿在海外。我想我女儿了就跟她视频,所以她在里头,我在外头。好不好?生:好!师:有没有同学认为不好的?没有?看来大家还是不善于发现问题。我告诉你们,肯定不好。为什么呢?原诗第四节思念的是谁啊?是祖国!我第五小节再来一思念女儿,好不好?生:不好。师:就是呀,它不是削弱了诗的主题了吗?对不对?生:对。师:对呀,我再来写一段好不好?生:好。师:将来啊,乡愁是一片冥冥的宇宙,我在这个球,你在那个球。(全班大笑)这个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不好呢?(生讨论热烈)生:这个球,那个球,跟故乡有什么关系啊?师:是的。这个球,那个球,跟故乡有关系吗?没有。乡愁能不能少了“乡”字呢?生:不能。师:那乡愁能不能省了个“愁”字呢?生:不能。师:那刚才三位同学,一个是比喻为一面旗帜,一个是久久的聚会,一个是小小的机票,飞机飞过来飞过去。还有“愁”吗?生:没有。师:她们是写得不错,但却没有表现出一个“愁”字。那么,谁写得好呢?肯定是余光中写得好。对不对?生:对!师:余光中有一次回大陆,在福建泉州参加一个活动。有人即兴朗诵了这首诗以后请余老现场增写第五小节。余光中是这么写的,他说:“将来啊,乡愁是一座长长的桥梁,我去那头,你来这头。”这和我们那位同学写的“乡愁是一张小小的机票”基本一样啊。(掌声起)你们觉得余光中写得好不好啊?(有生举手)生:他说乡愁是桥梁,桥梁你可以来我可以去,还愁吗?不愁了呀。师:有没有道理?生:有。师:对呀!什么叫乡愁啊?乡愁是一种思而不得的情感,所以好的诗无论如何都不要再续写。否则,它会把诗的结构、诗的情感、诗的主题全都破坏掉。下课。
知识卡片
基于现场的教学机制是共生教学的根本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现场教学目标的调整。共生教学强调,必须根据现场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为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充分的空间。
二是现场教学内容的共生。从共生教学的角度看,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里,教师带进课堂的内容少,课堂上再生的内容多。
三是现场教学活动的组织。这是把课上“活”的必要条件,也是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共生的必要条件。
四是现场教学思路的变通。共生教学强调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强调后一个环节都是由前一个环节自然而来。
没有完美的课堂,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设计。在学习名家的教学时,贝壳们要积极思考,从中汲取精华,学习经验。
思考题
你认为黄老师这堂课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处理呢?
如果要进行共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你会从哪些方面做预设应对?
内容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黄厚江.《乡愁》课堂实录(节选)[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