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颖《一着惊海天》(八上4课)教学设计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一着惊海天》优秀课例

(执教: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陈颖老师)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文章侧面烘托、反复渲染的写作方法,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

2.和消息进行比较阅读,明确通讯的文体特点。

3.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全世界88%的人口和80%以上的国家的首都均位于距海岸不到1000千米的地区。”

“全世界拥有60架以上作战飞机的国家有57个,拥有60架以上较先进的三代机的国家有37个,其中多数为美国盟国。”

——《美国最新海上战略》

所以……


二、读题

一着惊海天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和原标题有何区别?

(“目击”——现场感、真实性、时效性、激动自豪感)

【设计意图】通过读标题初步感受新闻题材之一通讯的特点——现场a感、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具有情感倾向。


三、整体感知

播放新闻视频短片:舰载机歼-15在我航母上顺利着舰起飞

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震撼、惊心动魄、伟大、惊险,不容易)

文中用什么词生动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过程——刀尖上的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形式观看同一新闻事件,让学生能够形象感知画面,并进一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了解。


四、品读语言——“刀尖上的舞蹈”

刀尖:难、惊险、紧张、小

舞蹈:姿态优美、轻巧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说说何处体现“刀尖”,何处体现“舞蹈”?

(学生回答“刀尖”过程中,板书“侧面烘托、反复渲染”)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语言“刀尖上的舞蹈”,串联起文章精彩语段,学习文章侧面烘托、反复渲染的写作方法,感受着舰过程的惊险,技术人员的操作娴熟,为下一阶段感知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做铺垫。 


五、体会情感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飞行员:请指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3000英尺!

着舰指挥员:航向270,航速170节……

飞行员:明白!(干脆利落)

(镇定、从容、自信,配合完美  代入感、紧张感、现场感)

【设计意图】指导朗读,有助于学生代入情境,体会到现场感和紧张感,切实感受到技术人员的镇定、从容、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一场刀尖上的舞蹈终于完美落幕,但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在不同的新闻体裁,却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刀尖上的舞蹈”其实就是什么?——舰载机着舰

(PPT展示消息)

我们发现,这则消息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和我们的课文内容相对应起来。(表格)

对比发现,通讯更具有——文学性(板书)

请你说说,为什么在舰载机着舰之后大家如此激动,并且“许多人落泪了”。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议论)

明确:因为“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强军路上迈出的重大一步,也是我们自主研究成果的重要证明,它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与不懈奋斗,它是国之骄傲,这是大家如此激动并感动的原因。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抒情)

结合全文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学生经典发言:阅读完全文,我认识到祖国正在走向强大,走向繁荣,我为祖国军事上的重大突破感到自豪。同时,我也能感受到祖国发展的不易,作为新一代新生力量,我们应该在看到国家富强的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而今的努力,就是对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好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体裁的对比阅读,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述,帮助学生区分消息和通讯,总结异同点。最后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六、归纳总结

和消息的异同点:

同——真实性

异——文学性:通讯>消息

评论性:通讯>消息

时效性:消息>通讯

简洁性:消息>通讯(完整性:通讯>消息)


七、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新闻体裁——通讯。因此,我从读题开始,层层引导学生感知通讯的文体特征。并通过一个主问题“刀尖上的舞蹈”串联全文,赏析精彩语段的同时,学习文章侧面烘托、反复渲染的写作方法,水到渠成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针对新闻单元的文体特点,我的设计亮点是选取了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体裁,通过对比阅读同一新闻内容的不同表述,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并总结消息和通讯的异同点,明确通讯的文体特征,加深他们的印象,而不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

我的设计不足主要在于,本单元是新闻活动探究单元,而本课只能算是一堂立足文本细读的单篇新闻阅读教学。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策略方面,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