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胡鸿琳《济南的冬天》(七上2课)教学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胡鸿琳《济南的冬天》(七上2课)
教学实录
(注: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由胡鸿琳老师执教。)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并结合课文章说明理由。
众生答。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理想”的,是“温晴”的,是“宝地”,我刚才也看到有个同学圈画的是“响晴 ” 的,那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特点里哪一个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呢?
师:那同学们跟我来辨析一下。“理想的”“宝地”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体会、一种感受、一种赞美和评价,真正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应该是它的———
生:(小声)温晴。
师:“温晴”“响晴”,你为什么说是“温晴”呢?
生:“温晴”是有一点温和在里面,体现了济南的冬天非常的舒服;“响晴”呢,则是热得不太舒服。
师:对,有温和,所以非常的舒服。 用“温晴”比“响晴”更加全面,没有风声而温和,没有毒日而晴朗,所以济南的冬天是温晴(板书)的。 有了这份温晴,济南的风景也有了独特的魅力。 那作者在文章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呀?
生:阳光下的山城,薄雪覆盖的小山 ,淡雅的远山,温绿的济南水。
师:她不光回答了问题,还把这些景物做了归纳,概括出四幅图景。 作者先写山,后写水,围绕着山和水还写了很多的景物。 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呀? 说说你的感受。
生答。
师:她抓住了这些景物传达出来的温暖 、舒适的感觉,这好像不是景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但是说的也特别的好。 那这些景物本身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我说一个字, 你们看一看,要是支持我就举手,好不好?(PPT 出示:“小”)有支持我的吗? (反复观察)看来没有。 那没关系,我们在课文里面找找看,看看有没有“小”,老师说的是不是?
众生答。
师:这么多小! 有一些好像没说“小”字,可我们感觉也特别的“小”。 你看看,松是———
生:矮松。
师:山上草雪相间,只不过是一件衣服 。 最后水天一色,变成了什么呀? 变成了———
生:蓝水晶。
师: 一个空灵的蓝水晶 。 而且作者说的是“ 这块———水 晶 ” , 是不是也
“ 小 ” 呀 , “ 小 ” 得都可以捧到手心里了。 济南真的这么小吗?
生:不是。
师:肯定不是。 济南可是个大城市! 有三千多平方公里,有四川德阳市的五个那么大。 那问题就来了,作者为什么把济南写得这么“小”呢?
师:所以大家看这一个“小”字,济南就变得非常“娇小”“秀美”“可爱”“动人”。 大家跟着老师来想一想。小山,成了小摇篮,呵护着济南这个小小婴儿的甜梦;小雪装点着小山,给它穿上一件漂亮的花衣;济南,是挂在窗前的一幅水墨画儿吧,又淡雅又富有诗意;济南,是手心里的一块蓝水晶,纯净、空灵。 一个“小”字,传递了作者浓浓的一份深情。 所以我觉得,济南不仅有了这样一份天气上的温晴, 更有了一份心灵上的温度了。 我把这个“晴”给换一个字。 (板书:温情)
生:北京。
师:有同学知道老舍的经历吗? (生摇头)那我告诉大家。 1930 年, 老舍结束了六年异国飘零生活,来到济南。 在这里,他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写作;在这里,他迎来了创作上的黄金时期,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他和心爱的姑娘每日鸿雁传书,倾诉衷情。 于是,他看山山有情 ,看水水有意,这份柔情蜜意,就像那趵突泉的泉水那样迫不及待地涌了出来!其实,文章里不仅仅是这一个小小的“小”字,我觉得文章“字字动人,句句传情 ” 。 今天,就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用心去感受文章里的这份深情。(板书:用心形图案将“温晴”“温情”圈起来)
师生配乐朗读课文第2—5段。
二、琢磨语言,品味修辞
师:老舍的文章里 ,儿化音用得特别多 ,是不是也特别可爱呀。 读的时候我们的感受会更强烈一些。 现在请同学们读读文章,把你觉得文章里富有感情的词语和句子圈画出来, 并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众生答。
生:“害了羞”。
众生答。
师:美的文章怎么赏析都是不够的,你看大家抓住了可爱的比喻,抓住了形象的词语,来赏析作者赋予济南冬天的一片深情。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文章里有些虚词同样也有情。(PPT显示:“妙的是下点小雪! ”)我怎么改的呀?
生:“最”去掉了。
师:我把这个“最”字去掉了。 你来说一下,加上这个“最”和无“最”,有什么区呀?
众生答。
三、片段练笔,总结全文
师:老舍是有情的,他把济南描绘得———温柔像慈母,秀气如少女,隽永似水墨,空灵若水晶。风景是散落的珍珠 ,而情感是把它串起来的丝线。 老舍就用这样一根美丽的丝线,把美丽的济南呈现给我们 。 让我们也尝试着来妙笔传情,好不好?( 出示德阳市东湖山公园图片及百度百 科相应的介绍文字)
生朗读教师所写的介绍文字,课堂在写一段文字的作业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