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用心聆听他的思乡心曲。回顾一下之前关于诗歌所学过的知识,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属于?(明确:律诗)。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再来看一看每句诗的字数,具体细分,它属于?(明确: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的停顿,可以是2/3,也可2/1/2,还可2/2/1,当然一首诗歌也可同时采用这3种停顿。请看大屏幕!
请按照白板上的停顿,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次北固山下”,结合课下注释,从诗题上能获得哪些信息?明确:次,旅途中暂时停宿;北固山下,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诗人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北。师:不错。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时,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下面再读全诗,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联?你读出了什么画面或感情?你认为这一联应该怎样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一二组从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三四组从哲理方面进行赏析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段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同学们还记得哪些关于思乡的诗句?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了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呢?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图,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 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 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 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712年~713年(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717年(开元五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721年(开元九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 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729年(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o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 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 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 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 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 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7、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1.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 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我们语文七年级下册里,还推荐了这样一首诗,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笔下的乡愁吧。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2.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电话、网络,我们的神州五号也顺利“上天”了,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思乡情感又怎样呢?有还是没有?多还是少?淡还是浓?熟背读歌四首,依学习小组进行竞赛(提示:可从熟练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语气节奏等方面评议优胜组)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