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聊课】王崧舟老师这样教《我的战友邱少云》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学语文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学各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至八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比较难教的课文,难就难在那个时代距离孩子们比较远,而且艰苦程度远远超出了孩子们的想象,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教这篇课文,即便是名师大咖如王崧舟老师,也曾遇到过出乎意料的“突发问题”,让他焦头烂额,难以应对。
那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他执教公开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上有位学生举手质疑,认为邱少云是个笨蛋,明明他有其他选择,完全可以不用牺牲。王老师坦言,当时他没反应过来,直接批评学生“你才是笨蛋”。话一出口,他自己是痛快了,可是学生却非常难堪,王老师看在眼里,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唐突,因此后悔了很长时间。
课后他反思课堂,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凭借教学智慧将问题转换一下,而绝对不能说学生“是笨蛋”。后来在一次公开课上,他果真又遇到了一位同学提出了同样的质疑,他反问道:“你是不是不想让邱少云死?”如此反问,把学生引向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不可谓不巧妙。
但是问题又来了——对于学生的类似问题,采取这种“回避”的方法,虽然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但能解决学生的疑问吗?连学生最基本的疑问都解决不了,怎么能是好的课堂呢?
是的,学生的此类“质疑”教师是不应该回避的,也是回避不了的。那么这个疑问何时解决呢?教师要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邱少云的坚强和伟大,这才是关键。
闲话少说,我们看看王菘舟老师是如何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吧。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步骤。
第一步,情感铺垫。
对于红色经典,尤其是这种悲壮故事,课堂的情感铺垫是关键。没有合理的铺垫,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方面,我们看看王崧舟老师是怎样做的:
【课堂实录】
师: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斗中,有无数的先烈长眠在朝鲜的国土上,在这些烈士中就有这么一位,请同学们深情地来呼唤他一遍。
(教师指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自豪地喊一声。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第二步,自读自悟
课堂应该交给学生,而不是由教师“霸占”。语文课堂的“交给”方式便是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
王老师这节课的“自读自悟”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了解大意。
师:文章写了邱少云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读不准的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读后进行展示。
第二层次:反复揣摩。
师:刚才我们才读了一遍,就对邱少云有了这么深的了解,但这样学语文还不行,还要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去认真揣摩、体会。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最能反映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把这个词圈出来。
学生自读自悟,自由圈画,教师巡视,让圈出词的同学将词写在黑板上,然后逐一品析。
第三步,移情体验。
如何对学生圈画出的重点词语进行品析?移情体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比如对“纹丝不动”一词的品析,王老师是这样做的——
【课堂实录】
师:“现在,我们都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多近啊!你们要是稍有一个风吹草动,就会被敌人发现。那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来,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一起感受感受潜伏气氛的紧张和严峻。”
师:“如果你是邱少云,在自我牺牲和整个潜伏部队受到重大损失之间,你选择什么?”
生:我选择自我牺牲。
师:因为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后果,是吧?(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宁愿以自己的剧痛、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战友们的安全、来换取战斗胜利的坚强战士。同学们,这就是意义重大的纹丝不动,这就是艰苦卓绝的纹丝不动,这就是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