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九上7课)教学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学语文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学各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至八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 李涵
李涵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九上7课)教学实录
(来自妙谈语文)
李涵老师来了!
她带着《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来了!
快来随小编一起一睹为快吧!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一起来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先请大家听读一遍,这封信的后半部分,由我和王悦斌同学为大家共同朗读,并请你们根据我们俩的语气、情感,结合背景,猜一猜我们有可能是以谁的身份在读这封信?
(师生合作朗读这封信的5-10段后,学生鼓掌。)
师:感谢大家。现在猜一猜我们有可能是以谁的身份在读这封信?
生1:雨果本人。
师:是的,这封信的作者。
生2:中国人。
师:对,有羞耻心的中国人在读,最能感受这切肤之痛的人啊!
生3:巴特勒。
师:巴特勒?我和王悦斌刚刚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情感来读的?
生3:生气的、悲愤的。
师:对,是生气的、悲愤的、义愤填膺的。如果是巴特勒上尉读这封信呢?或许是生气的,但他的生气一定是气急败坏的,也或许是羞愧难当的。所以,结合文本,再猜一猜?
生4:欧洲人。
师:我觉得前面要加上一个限定语,真正——
生4:文明的欧洲人。
师:不是所有的。
生5:人民。
师:对,大部分正直善良、明是非、辩善恶的法兰西人民,出现在第七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七段的最后一句话。
(生读: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师:治人者是谁?治于人者又是谁?
生:政府和人民。
师:要记住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二、识丑
师:可要维护世界的正义与道义,只有维克多·雨果、真正文明的欧洲人,大部分正直善良、明是非、辩善恶的法兰西人民、有羞耻心的中国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一个又一个、一国又一国、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的“雨果”啊……来吧,雨果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我们的愤怒。
(PPT显示第五段,生读)
2019/10/8
师:读得好!我四班少年们,要记住你们此时的悲愤!但在你们刚才的朗读中,老师听到了三个赞誉英法联军的词。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生: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师:是大文豪雨果用错了吗?我能不能把“更漂亮”换成“更丑陋”?“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换成“罄竹难书”、“罪恶滔天”?
生6:不能,这样更能体现出英法联军的行为的丑陋。
师:什么手法?
(生6思考,下面已有同学小声地说出来)
师:我们上学期曾经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遇见过,描写的是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实在是标致极了!”
生6:反语。
师:对,运用反语,更加淋漓尽致地讽刺了英法联军丑恶的行为、嘴脸!请大家做笔记。
(板书:极丑 联军)
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反语?找出来。
生7: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师:其实他想说: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
生:批判、谴责、抗议……
生8: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师:其实他想说:这就是——
生:野蛮对文明所干的事情。
师:我们一起来读下这四句话,男生前两句,女生后两句。
(PPT显示运用反语的四句话)
三、赏美
师:雨果多处运用反语来讽刺英法联军的丑恶行为和嘴脸。可众所周知,他是法国人,又是此次掠夺的既得利益者,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1分钟,可以在书上写下你的关键词。
(生独立思考)
师:接下来,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小组讨论后,生纷纷举手)
学生9
我认为这不是不爱国的表现。他批判这次胜利,是处在全人类的角度。他站在各国人民的立场上,批判了英法两国政府为自身利益而破坏了应属于各国人民的圆明园,而非不爱他的国。
正如文中那句设问句所讲——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老师
学生10
我认为不是。第六段作者提到了“名眼人”,体现出作者不希望英法联军的所作所为被全世界中的“名眼人”所误会,自己的国家被他人所看低。写下这封信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法国的人民对这种行为感到厌恶,法国也是有“名眼人”的,他不愿让自己的国家被抹黑。
对,这恰恰是他爱国的表现,写下这封信是为了让全世界的人知道绝大多数法国人民的立场和态度,说不定还唤醒了部分被舆论蛊惑的人民。
老师
学生11
他这样不是不爱国的表现。如文中倒数第三段最后一句话,“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的国家犯了过错,他希望他的国家能赎罪,能解放得干干净净,让自己的国家变好。
说得好!从我第一次教你们,就和你们说过一句话——爱自己,就是丰富、发展、超越自己;那爱自己的国,也是希望她变得更好,所以雨果选择了不逃避自己作为法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义无反顾地批判了这次行为,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国家了。
老师
学生12
我认为这不是不爱国的表现。他能够把政府的行为与人民区分开来,不把政府对圆明园的侵略行径转嫁到人民头上,他是人民的发声者。
人民的发声者、代言人!他爱国家、爱法兰西人民,只是不爱掠夺他国、侵略他国的法兰西政府。
老师
学生13
我也认为不是。如文中的第一段“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由此可见,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在法国政府和部分法国人民看来是体面的。而当时更多的人民容易受到政府所制造的舆论和自身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影响,雨果的存在是难能可贵的,他是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来评判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他是有良知的。
师:请大家记关键词——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侵略与被侵略,掠夺与被掠夺,破坏与被破坏,其性质本来是很清楚的。但是,一般的法国人,容易受民族主义的大旗所迷惑,但雨果头脑清醒,正直、有良知。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具有更广阔的胸襟和眼光。其次,雨果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也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见不得人类文明的成果就这样被糟蹋,站在全人类还有中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深明大义!那除了雨果的为人以外,还因为什么?如果圆明园只是一个极丑陋、极微不足道的皇家园林,他还会如此悲愤,如此辛辣地讽刺吗?
生14:不会,因为圆明园太富丽堂皇了。
师:(面向全班)太——
生:如梦似幻。
师:太——
生:金碧辉煌。
师:太——
生:光彩夺目。
师:总之,一个字,因为圆明园太——
生:美
(板书:极美 圆明园)
师:哪一段写了她的美?
生:第三段。
师:请大家默读第三段,边读边用铅笔划出你认为作者刻画圆明园刻画得最美的一句。
生15: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
生16:因为这一句把圆明园描写得很详细,让我们能身临其境地观赏她。
师: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老师也最喜欢这一句,这一句话以一个分号隔开,分号前后都出现了一个必须轻读的字——
生:梦。
师:“梦”字,读得太重有可能你的美梦就破碎了,也有可能就变成噩梦了!我们全班一起来一遍。
(生读这句话)
师:那面对这么美的圆明园,作者都用了哪些词语高度赞美了它?我们一起来勾画一下。
生:典范、杰作、结晶、梦、文明的剪影、奇迹……
(PPT显示相关句子)
师:总共有七句话,我请七位同学合作朗读一下,让这七句话插上情感的翅膀。谁愿意读,主动站起来。
(七位同学依次朗读)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读(PPT显示)
四、思今
师:对,更是属于全人类的奇迹。可惜啊,无独有偶,属于全人类的又一个奇迹在今年的四月份遭遇了灭顶之灾,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整座建筑严重损毁。面对这一事件,国人主要分成了两派,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热帖。
PPT显示:
生17:大文豪雨果是位法国人,但他却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待圆明园被毁,看待“两个盗贼”,钦佩他的清醒的头脑和正直的人格,而如今巴黎圣母院的惨状让我想起昔日文豪的看法。所以,现如今我们也应该,以一份可惜来对待这件事。
师:还是那句话——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同样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同样是遭受大火,圆明园被毁,我们痛心疾首,巴黎圣母院失火,我们也应该痛心疾首,如果我们拍手称快,和当年火烧圆明园的强盗又有多少的区别?那样就都变成了漠视人类文明成果之人,都是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人!
生18:如今,巴黎圣母院被毁,的确是一件值得惋惜的事。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对于法国当年所做的事的惩罚。这世上没有真正的理解,只有法国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事,才能做到感同身受。
师:傅雨的观点是巴黎圣母院被毁虽然值得惋惜,但认为这是一种惩罚、报应。有同学有不一样的意见吗?
生19:巴黎圣母院被毁,惩罚的是谁?惩罚的仅仅只是法国这个国家吗?可是各国人民啊!而且当年绝大部分的法国人民是和雨果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的。
师:其实啊,网友“崎岖不平”和傅雨的心理我们是能够理解的,但是我们应该向雨果看齐,深知它们都是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它们的消失同样是全人类的损失。
生20:我想说点别的。书中写道“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可见巴黎圣母院与圆明园在人们的心中是一听闻便同时会想到另一方的存在。那么当人们在游赏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便也还能想起那已是一片废墟的圆明园了,更能让人们时刻想起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由此,也可不忘历史,铭记于心。
师:我们是应该牢记历史,但不能延续仇恨,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生21:雨果在文章中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所以对此我们也不应用狭隘的民族主义去看待这件事。圆明园被毁是因为战争,而雨果反对战争,尊重这份属于世界的文明。世界的文明瑰宝,无论是巴黎圣母院还是圆明园,都应当是人民的。我们应当为圣母院的失火感到惋惜,同时也要铭记历史,并且尊重和爱惜属于我们人民的艺术宝,知道文明无国界,和平无国界。
师:最后两句说得多好——“文明无国界,和平无国界”。本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文章,高明的雨果先写美再写丑,更淋漓地批判了“丑”,在批判“丑”的同时,也表明了对“美”该有的立场与态度,最后在“思今”的环节,更让我看到了同样美的你们,思想之美让你们的胸襟变得更广博!真好!最后,让我们记住极丑的英法联军,极丑的英法政府,更要记住极美的圆明园,极美的雨果!
下课!
教学反思
李涵
1.议论性文章同样也要重视朗读。这堂课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就是朗读上的设计,让学生更加贴近了文本和作者,同时还用自己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我总共设计了六次朗读,且形式多样——师生合作朗读(本堂课的第一个小高潮)、学生齐读、教师指导朗读、男生女生分工朗读、七位学生合作朗读,可以说,朗读贯穿始末,让精彩不断延续。
2.“思今”环节是本堂课画龙点睛的部分。巴黎圣母院,属于全人类的又一个奇迹,在今年的四月份遭遇了灭顶之灾,整座建筑严重损毁,我借网友的两种观点让学生结合今天学的课文谈谈看法,一下子就让他们的思想飞舞了起来,他们侃侃而谈、各抒己见,展现了和雨果一样博大的胸襟。那一刻,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3.语文学习是要多记多背的。雨果笔下的圆明园是极美的,一些句子美得几乎令人窒息,可我却忘了在课堂上让他们背一背,没有做到让这些语言镶嵌在他们的脑海里,实在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