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8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学语文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学各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至八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九上8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来自作文榜)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根据提示绘制文章结构图,明确文章观点与材料。
2.调动生活经验,结合作者观点,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材料仿写。
二、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绘制文章结构图,明确文章观点与材料。
三、教学难点:
调动生活经验,结合作者观点,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材料仿写。
四、教学课时:1
五、教学方法:图示法 定义法 读写结合
第二单元解析
人文主题:本单元由《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论教养》《精神的三间小屋》4篇议论性文章组成。这些文章,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通过学习,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我们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基本特点。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要能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论教养》解析
人文主题:领悟“教养”对提升自身素质,增进人际和谐的作用。
语文要素:结合旁批阅读课文。体会文章观察细致、事例生动,说理深刻明晰,行文自然晓畅的特点。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情境导入
教师语言:我们经常听见有人在吵架时喊出:“你真是没教养!”那么,教养是什么呢?教养来自哪里?体现在哪里?教养,离我们有多远呢?教养和礼貌、教养和风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今天,我们就走进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本课论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 1906—1999 ), 20 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 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 年,进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1946~1953 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 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在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 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 20 世纪俄罗斯知识的象征。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本课论题的思考。
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教师引导:请自读文章,并思考在作者看来教养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教养,怎么做才能有教养。圈画关键语句,并梳理文章思路。
自读提示:
(1)阅读文章并分层。
(2)圈出教养的具体表现。
(3)思考教养与风度的关系,思考人为什么要有优雅的风度。
(4)全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交流问题答案
学生活动:
1. 自读文章,圈关键词句、思考问题,梳理文章结构。
明确: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对众多事例进行了比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第一部分( 1、2 段):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 3-12 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三部分( 13-18 段):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2. 交流自读所得,明确作者观点。
明确:做人要有教养,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设计意图】
通过论证过程的梳理,把握文章观点。
比较阅读分析论证方法
教师语言:比较《敬业与乐业》中作者论述“敬业”与本文作者在论述“教养”时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阅读文章 5-12 段,分析文中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及效果。
教师语言:本文论述什么是“教养”时,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种论证的方法就是正反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通过映衬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
这里我们要强调关键词:“对照比较”“差异点”“映衬”,进行判断时,我们要根据定义来判断。我们看一看《纪念白求恩》中一段话,请从关键词角度进行判断,是不是正反对比论证。
课件出示原文: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学生活动:1. 阅读文段,根据定义判断。2. 口头表述。
示例:
《纪念白求恩》先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表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又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通过“对照比较”,出现了白求恩和一些人“差异点”在于对工作、对人民的态度上,从而“映衬”突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设计意图】
学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小结、课后活动
教师语言:本节课我们从文章题目产生疑问,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自读、梳理了文章。学习了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根据定义从“对照比较”“差异点”和“映衬”角度进行判断。接下来我们试着为文章补写论据,进一步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仿写,任务二选一。
任务一:5-10 段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谈“无教养”的例子。请你仿照第 5 段,调动生活经验,写一个“无教养”的例子。
提示:
(1)圈关联词,判关系。(“可是”“那么”)
(2)圈修饰词,调动生活经验,根据前后关系进行表述。(“陌生的”“亲手”“疲惫不堪的”)
任务二:11、12 段作者从日常中谈“有教养”的表现,请你根据作者观点,调动生活经验,写一个“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围绕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设计意图】
通过作业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用言语实践的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同时加深对“教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