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军晶《麻雀》(四上16课)课堂实录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前两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学各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至八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统编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精彩报告及经典课例

小语各年级下册一至八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蒋军晶《麻雀》(四上16课)

课堂实录

(来自马头小学教师)

师:今天上哪节课文?同学们早就知道了吧?

生:麻雀。

师:你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屠格涅夫。

师:前苏联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屠格涅夫的《麻雀》。学习这篇文章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读一段话。(多媒体出示文字)

生:很多篇幅较短的故事文章都可以分成四幅画,我们称之四格漫画。

师:大家看到了,刚才这几句话,同学们读得不是很流畅,读的时候不能读得太慢,也不要读字的感觉,要读得连贯。(生再次齐读)

师:大家一起来看四格漫画一共有几个格子?今天我们要试着把故事转成四个格漫画的形式,帮助我们把故事记下来。但是这四个格子也不是乱画的,蒋老师来讲解一下。第一个格子是画故事的开始,第二个格子是画故事的发展,第三个格子是故事的高潮,第四个是画故事的结束,我们结合具体的例子来了解一下。讲这四格字格漫画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读麻雀之前,先进入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拔萝卜》,这是画的第一个格子的画,你觉得画的是什么?看懂了吗?如果你觉得看明白了就举手示意。


  

生:一个男人拿着叉子提着篮子去拔萝卜。

师:就是,清清楚楚,农夫拔萝卜。接下来第二个格子是画故事的发展,记得很准。你结合这个故事的题目,这个故事画的是什么?

生:萝卜太大了,农夫拔不动。

师:真的是这样,萝卜太大了。接下来是故事的发展,第三个是故事的高潮。可有意思了。高潮里格子了画了什么?看明白的举手。

师:真好,你来说。

生:这个农夫的妻子、儿子、小狗、小猫一起来帮农夫拔萝卜。

师:这个农夫请了很多人帮他一起拔萝卜, 最后是来到了这个故事的结束。故事一般都是这样的。结合这个题目,你看明白画了什么吗?

生:农夫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喝萝卜汤,如果你看到这个文字的故事会觉得很有意思。

师:我说开始的时候请你把这四幅画连起来讲一讲,待会说不定就抽到你了。现在开始。(生自由练读)

师:8号同学,请你站起来说一说,你很荣幸的。

生:一个农夫拿着一个篮子和叉子去拔萝卜。

生2:农夫请他的妻子、儿子、小猫、小狗帮他拔萝卜。最后他们的家人在一起喝萝卜汤。

师:我觉得这个讲故事跟复印机一样,不舍得多说一个字,惜字如金。四格漫画不仅帮我们练习画画,还帮我们把主要内容记住,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时间很紧,来不及画,我们就用另一种形式来替代,就是?

生:文字

师:我们来看这四格漫画不用写得太长, 把主要内容抓住就可以了。开始这个格子里面写的是一个农民准备去拔一些萝卜。第二个发展这个格子,它写的是他想拔出,然后来到故事的高潮部分,刚开始讲老师讲四格漫画,大家不太明白,现在明白不?

生:明白。

师:下面我们真正的进入麻雀这篇文章。故事不长,是个漫画,不是文字。我说开始之后,你们先把课文从头到尾先读,然后判断开始是什么?发展是什么,然后用文字补全,清楚了吗?开始






(生自由读)

师:读完之后,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写这四个格子了,不要忘了第二个任务。你的格子写完没?写完的也要停。你知道吗?这四个格子考验我们多方面的能力。谁愿意来试一试。(生上台)

师:站在我这边的就是一个很简洁的男人,你只写了两格,待会一比较你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生读自己练写内容)

师:除了写得慢,还有其他的原因,明白吗?好,麻雀的第一格,也就是开始的第一格。

生1: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突然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向前走,好像嗅到什么猎物。

师:你听听他是怎么写的。读。

生2:我和猎狗走在林荫路上。

师:非常简洁,该说的都说明白了。第二个格子写了什么?你来读。

生1:一只刚出生的小麻雀从大树上摔下来,猎狗张开大嘴准备吃掉它,老麻雀飞下来了。

师:还有形容词,张开大嘴,看他是怎么写的?

生2:猎狗发现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师:这样就可以了,我们不是具体写这个故事,把它的框架写出来就可以了。请所有人仔细听,我请他重新读过,好吗?开始。

生:我和猎狗在林荫路上。

师:接着发展是?

生:猎狗发现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师:来,紧接着来到故事的高潮,老麻雀奋不顾身的和猎狗搏斗。

师:结束是?

生:它和猎狗决斗,我换了猎狗。

师:真好,又快又简洁,又准确又清楚。给他掌声鼓励一下,你也很努力,下一次我们把它写得更好。刚才四格已经写完的,你也觉得自己写得不错,请举手。你不要觉得四个格很简单,我还要请几个同学读一读的,你对高潮的判断到底准不准确?所以现在你不要发挥了,你刚才怎么写的,现在就这么读。

生1:老麻雀保护小麻雀。

师:刚才那个小男生写的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不同。

生2:老麻雀从树上飞了下来,准备保护小麻雀。

师:你来读。

生3:老麻雀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把猎狗吓退了。突然老麻雀从树上冲下来,想要保护小麻雀。

师:你看它是带感情来读的,我们都觉得这个画面是故事最重要的画面,也就是高潮部分。来之前我请我们杭州学校里面的学生也来画这个漫画,他们时间充足,他们画的是不是你们刚才所描述的画面?

生:是。


师:韩同舟同学画的,是不是这个场面?格丁儿画的是不是这个场面?潇一己同学画的,是不是这个场面?楼品言同学画的是吗?只不过是这个小鸟画的有点像小鸡。最后来一幅厉害的。你们觉得这幅画是谁画的?

生:老师。

师:我根本画不了这么好,这是另一个版本里面的语文书,插画家画的,画家当然画得好了,所以把它放大。请同学们再回到文当中默读,你觉得哪些句子就是在写高潮部分,请你用横线画下来。

师:全文七个字段,哪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这个故事的高潮?



生:四、五自然段。

师:大概是这几个句子。主要这些句子写了高潮,我们要主动研究这一部分文字,蒋老师把它稍微变一变,我把它装到一个格子里,开始装到一个格子里,把另外一个格子也装了,现在一目了然了,你有发现什么?

生:开始和结束的部分都很短,中间的文字很多。

师:是的,应该五六百字的文章,短小的都有这个特征,开头和结束要显得简洁一点。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头结尾写两行半,中间分两段”中间分要写的长一点,多一点,具体一点。我们现在只剩下高潮部分,我们写这个妈妈,老麻雀救他的孩子,把它给写长,写具体无非四个方向,写老麻雀的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我们语文老师也是这样教我们的?是在这篇文章里,哪一个词最难写?为什么?

生:神态。

师:神态不像人的五官有变化?

生:心理。

师:心理来写,要靠我们去揣摩,语言也很难写,为什么?

生:因为动物不是人,它不会说话,只会叽叽喳喳。

师:说的很对。你再去读读这个文章,看这个片段里,你看不到老麻雀的语言,看不到马老麻雀的心理变化,发现文章里有描写语言的吗?写心理活动了吗?都没有。但是这段话也要把它写清楚,写详细,要从好好写小麻雀的动作,神态开始。我说开始之后并齐读,也可以默读,拿出笔来圈一圈。只有你很仔细的读,把握关键的词句,把它记在心里,才能完成。

(生朗读师巡视。)

师:我要考验你们了。方格里有164个字,就是写老麻雀动作,神态、声音,不知道你们记住了多少?不能看课本了,顺着老师的这句话,自己往下写。(突然……)

师:记住了没有,现在拿出课文纸四格漫画的反面 ,抓紧 !

(学生写,师巡视。)

师:四行……三行 ……六行…… 两行 ……注意啊 !大家非常努力的在回忆,在还原 ,蒋老师觉得你们非常棒,但是下面我没有时间一份一份的看过去 ,你自我校对 这句话,164个字 ,其中第一句就值得我们注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你们读得连贯一点 ,现在把这些红色的字去掉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但是屠格涅夫在写的时候“落”个动词的前面,加了红色的字,用了比喻。好,你们读得连贯一点,再把这些红色的字去掉读一读。

生:再次齐读。

师:统计一下,刚才默写的时候忘记这一句的举手,(生举手)忘了,忘了还有好几位,现在把手放下,这个比喻句乍一看不起眼,仔细读可棒了,我们再来第一遍,强调红色的部分。

(生读)

师:下面我来问你,看出了什么?是怎么落的?从这个比喻句里面你看出什么了?你说看出了?

生:麻雀不想让猎狗吃小麻雀,所以要落在地上保护它们。

师:但是我想知道你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老麻雀奋不顾身的落在了地上,这个形容词“奋不顾身”你怎么就感觉到奋不顾身了呢?

生:因为它像一块石头,石头它是一块很僵硬的东西,作者把老麻雀比做石头,可以看出,老麻雀十分想保护自己的孩子。

师:奋不顾身,我想知道石头落下,是怎么落的?你能感觉到吗?

生:这里我能感觉到,老麻雀速度非常快,不是像一片树叶飘下来。

师:对不对?来,你还能看出什么?

生:还能看出来老麻雀想要保护小麻雀的决心。

师:为什么能看出决心?石头和决心有什么关系呢?

生:因为石头非常重,落在地上十分坚定。可以看出,它十分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师:你看,没有左躲右闪,非常快地落下,这是非常坚定的,如果有补充再举手。

生:像石头一样,就看出,它没有在飞上去的念头,不犹豫。

师:所以这个比喻,再怎么不起眼,仔细读读非常棒。你看读了一遍又一遍,很可惜,还是很多同学把它忘掉了。我们再来看,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忘记,跟我读。

师:绝望的尖叫着。

全班同学读:绝望的尖叫着。

师:听到你们的声音,绝望的尖叫。接下来又是一段声音,嘶哑的声音,重复,我统计一下,刚才你们默写,这两个词都忘掉的举手,两个都忘了,其中一个忘掉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改好了,真好听,他浑身发抖,你的呢?

生:发出嘶哑的声音,心想,猎狗你千万不要不要吃我们,我们不好吃吃,我是为了救我的孩子开始发抖的。

师:这个角度真独特,让他放弃念头的原因是自己不好吃。你们选哪一个?最后一个改过之后的,你们俩淘汰。第三条横线谁写了?起立!(生起立)我们听哈准备着一场搏斗,他心想……

生1:即使今天我拼死一搏死于兽口,也要保护好我的小麻雀,让他平安长大。

师:唉呦!这是一个有文化的妈妈死于兽口,不错。准备这场搏斗,他心想……

生2:我要击败猎狗,不然我和我的孩子都要没命了,那谁来照顾她呢?

师:其实思路就和上一个人的一样。

生3:他呆立着不动,决定着搏斗,是因为我一定要赢,不管是同归于尽,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平安。

师:你们选谁?

生:最后面的女生。

师:你们俩淘汰。女生拿着子上去,现在我们完整的串联一遍,串联一遍。感感受一下用上心理搏斗的效果。好吧,你是第一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他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他心想……

生:猎犬我宁愿和你同归于尽,也不会让你去伤害我的孩子。

师: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他浑身发抖,他发出嘶哑的声音,他心想……

生:这个猎狗这么大,如果我死了,谁来照顾我的孩子呢?

师:他呆立着不动,准备一场搏斗。他心想,他心想……

生:即使我今天拼死一搏死于兽口,也要护好我的小麻雀,让他平安的长大。

师:长大也要让它们平安的长大。这就是加上心理活动之后的效果。好,给他们掌声鼓励。

师:所以做这三个动作内心是非常丰富的,他扎煞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她浑身发抖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她呆立的时候会想些什么?选1到2处就可以了,开始。

(学生认真思考并按要求完成学习单的内容,6分钟后评比。)

师:好,已经写了两三处了,停笔。头抬起来,每一处都要选一位写得相对比较好的同学,关键是选的要让你们来选,所以每一处我蒋要选三位同学。第一处写好的同学举手,第二处的请举手。从他们三位当中选一位,你们仔细听,而他发抖地发出嘶哑的声音。

生1:他心里想,猎狗这样的庞然大物,我就要和他搏斗了。如果我没我被打败,我和我的孩子都会被吃掉的,但我会尽力的。

师:妈妈啊!这是一个内心活动非常细腻的妈妈!

生:这个猎狗这么庞大,我要是被它咬死了,其他的小麻雀谁养活?由谁来照顾呢?

师:这个其他的小麻雀应该是我的孩子,改一改就行了。

生:它混身发抖,它发出嘶哑的声音,它想,猎狗这么庞大,我要是死了,我的孩子是不是也会被它吃掉?

师:改好了,真好听,他浑身发抖,你的呢?

生:发出嘶哑的声音,心想,猎狗你千万不要不要吃我们,我们不好吃吃,我是为了救我的孩子开始发抖的。

师:你们入座。但蒋老师更重要的问题来了,这就是研究,你说屠格涅夫这个作家,心理活动为什么不这样不写?会不会比我们写得更生动更准确?更恰当,有没有可能?这个可能性太大了,但是扎煞绝望,他有没有写出这些活动?没有。他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有没有?

生:没有。

师:写心理活动?

生:没有。

师:他呆立着不动,一场搏斗有没有写心理活动没有?

生:没有。

师:所以他的心理活动在这段话中都没有写。我们来推测一下,我也值得推测。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和屠格涅夫对话,他早就去世了,对不对?推测一下,屠格涅夫为什么不用心理活动描写?

(老师巡视学生思考,老师边走边巡视边说:你有在想吗?对,另外一位同学说,你有在想吗?)

生:因为麻雀不会说话。

师:那你说说看。

生:因为屠格涅夫想让文章更加有深度。

师:老师说为什么写上心理活动就没有深度了?

生:那样显得比较幼稚。

师:老师说那所有加上心理活动的都比较幼稚了吗?所以你这个推测好像说不过去,可能你心里想的和你所要表达的不太一样,那你说说看!

生:他想让读者细细的去体会。

师:噢!这可能是一个原因。他不写的话,我们的想象空间反而更大,你说你们刚才所写的两个句子都一样吗?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文雅一点,有的通俗一点,有的直接一点,有的悲伤一点,都不太一样,对不对?不写的反而更有想象空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吗?麻雀它只是个动物,他不没有思想,如果写了就不真实了。老师说听明白没有?如果写上去反而显得这件事不太真实。学生接着回答,因为当时的情况非常的紧迫,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它可能只是出于条件反思反射做出一系列的动作,用上很多心理活动,反而没有紧张感,对不对?不真实。特别是刚才有一个同学写得心理活动特别长,两个横线全写满了,就未必写得长就是好。屠格涅夫索性就不写了,对不?你也可以思考,屠格涅夫为什么不写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这三个动词,三个动词在默写的时候全忘掉的请举手。(几个学生举手。)

师:还好还好,忘掉两个的请举手。多可惜呀!由于时间关系,这一段文字咱们就不朗读了。今天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只是在研究麻雀的,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什么部分?

生:高潮部分。

师:其他部分是不是也值得研究?其他部分稍微短一点,但是仍然值得研究的。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注:蒋军晶老师《麻雀》精彩视频,请看今天发的另一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