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上27课)课堂实录及视频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学各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至八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于永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堂实录及视频
继续整理资料。
今天开始整理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然而上网一搜,发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儿——这么出名的一篇文章,怎么竟然找不到几个名师的课堂实录或者教学视频?找到了于永正老师的视频,但为什么竟然没有课堂实录?
既然这样,我就只能自己一句一句地听,一句一句地自己整理了。
用了多半天的时间,终于整理完了,把视频也附在后面了。下面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粗浅感受。
我觉得于老师的这节课,可谓情感真挚,一唱三叹呀!
为什么这么说?
从整体设计上,于老师紧紧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一句,每读完一个故事,都让学生通过读这句话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学生越来越投入,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另外,于老师通过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补充资料来丰富课堂,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写作方法,通过课堂小练笔来学习语言技巧的诸多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闲话少说,大家还是欣赏于老师的课堂实录吧(也可以先看后面的视频)。
一、直接入题,板书课题
1.教师边讲解写法边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一读课题我们就知道,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3.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生答,教师讲解鲁迅先生的两个弟弟:周作人、周建人。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把有注音的词语读出来,记下来,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
2.学生读课文,教师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然后巡视。
重点词语:
追悼、吊唁、爱抚、呻吟、囫囵吞枣、饱经风霜
重点句子:
①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②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三、分段读文,理解内容
(1)第一自然段:学生读,教师指导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强调:
①追悼一词的解释(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②思考:作者周晔的心情是怎样的?读课文“那时候……”到段末,体会。
③一生带着感情读“那时候”一句,教师评价后,生再自读体会。
④一生再读此句,教师强调。
⑤强调“吊唁”一词,体会与“追悼”的区别,理解词语的含义。(还有一层意思:向死者家属表示安慰)
⑥学生再读,教师总结:追悼、吊唁两词都是通过读书来理解的。
⑦板书中的“爱抚”,我们读完下一个故事就懂了。谁接着读第二个故事?
(2)第二自然段
①一生读,教师点评。
②教师读文“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学生接着往下读,就是对“囫囵吞枣”的解释。
③囫囵吞枣的本意是什么?生答,教师强调,生再齐读“老实说”后面的句子。
④学生练习朗读,准备与师分角色朗读。
⑤一女生上台饰作者,与师分角色朗读。思考:为什么鲁迅先生仅是说了“还是我的记性好”,而作者却觉得“比挨骂挨打还难受”?
(3)临走的时候,伯父还送了周晔两本书《小约翰》和《表》,这两本书是鲁迅先生亲自翻译的,都是外国的儿童文学作品。
①读了这个故事,“爱抚”的意思懂了吗?什么意思?(生答)
②师板书“爱戴”,问:里边的“爱”与爱抚的“爱”意思一样吗?(一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爱,一个是长辈对晚辈的疼爱)
③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再读第一段中的后半段,感觉是不一样的。教师打出图片,学生齐读:我呆呆地……
(4)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发生在鲁迅家里。这个故事完全是对话,对话完了,故事就结束了。
①先把各个故事自己读一读,认真体会对话的语气。
②这个故事中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一句比较难理解,下面再读课文,看看能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一生读故事前半部分,思考:读到第二小节,如果你是语文老师,给这个句子写个评语,你该怎样写呢?(动作描写细致、细腻,表情生动)学生齐读体会。
④生接着往下读,至“那怎么——”。师:这里的破折号表示什么?(声音的延长)学生朗读体会。
⑤生接着读至“碰壁?”师:问号怎样读?生体会。
⑥生接着读至“恍然大悟”,师:她真的“恍然大悟”了吗?
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二分钟,请一生到前台来表演,师饰鲁迅,生饰周晔,其他生饰客人(师提示:要注意“哈哈大笑”)。请一个笑得最开心的同学说出笑的原因。
师补充:鲁迅先生为了和敌人斗争,曾经用了一百多个假名字,可见鲁迅先生处处遭到敌人的迫害,这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四周黑洞洞的”。
⑧同学们,这个故事运用了对话的方法,写得非常生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经常写对话,对话写完了,故事也结束了。所以我们要掌握好写对话的本事,要会写对话。怎么样才能会写?多读就会了。下面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提示语的,怎样写对话的。
⑨同学们,你看鲁迅先生的对话多么幽默,多么风趣。可是从此以后,周晔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了,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周晔怎么能不难过呢?读了这个故事,再读这段话(教师PPT打出“我呆呆地望着”一段),你的体会和刚才又不一样了。
教师起头,学生齐读。
(5)还有一件事情,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黄昏。请一生读这个故事。
①暂停,纠正字音:怒号
②暂停,理解“呻吟”的含义:学生读课文“有一天黄昏”一段进行理解。
③暂停,练读“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④暂停,请同学们看“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我也想板书一些词语,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请你们读课文,看看哪个词合适,写到黑板上,说出原因。(教师强调:表示动作的词看出伯父和父亲有帮助别人的同情心)
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深入体会。
⑤读了这一小节,你就知道什么叫“具体”,怎样写具体,今后写作文你就不愁写不具体了。再读此段。
⑥这个故事的最后两段比较难懂,请一名学生接着读,然后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还能说什么呢?一切都在他的表情里,在他的动作里,在他深深的叹息之中。
学生自读此两节体会。
师: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位对旧社会非常憎恨,对劳动人民非常同情的伯父逝世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去世的时候才56岁。从此之后,周晔再也见不到伯父了,想到这里,她的心情怎么能不万分悲痛呢?学了这个故事,再读“我呆呆地望着”一段,心情一定会与周晔一样沉痛。学生齐读。
(6)伯父去世以后,周晔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给她讲了一件事,请大家把阿三的话读一读。
①一生读。
师:听了这段话,周晔写了一句话,读——(生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②板书:别人。
师:只从课文中来看指哪些人?(生:周晔、车夫、阿三)
师:这只不过是三人代表罢了,鲁迅先生想的是劳动人民,是全国的少年儿童。所以,来吊唁的人有工人有学生。到这里,周晔在第一段提出的问题:伯父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答案明确了没有?(学生齐读: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为别人着想的人,会永远被人民所记住。
四、总结全文,课堂练笔
1.这节课学会了描写人物的方法。
2.板书中的“饱经风霜”漏了?对这个词懂得的同学举手?虽然同学们都举手了,但是我不完全相信。你们究竟懂到什么程度?我要考查一下。请同学们写一段话,如果这段话能够写好,就说明你对饱经风霜这个词真的理解了。写什么呢?课文中说车夫的脸是饱经风霜的脸。在旧社会里,这些饱经风霜的人的脸是什么样子呢?从头发到眼睛到皮肤,甚至包括他穿的衣服、头发。给大家开个头:这个车夫才三十岁……要求:里面不准出现“饱经风霜”这个词,通过你的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3.三生写完后上台展示,略。
下课。
注:欣赏于永正老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精彩视频,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如果找不到“阅读原文”,请点击下面链接阅读:https://www.sohu.com/a/198500810_6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