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才华《古人谈读书》(五上25课)教学实录与品评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前两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学各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至八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统编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精彩报告及经典课例

小语各年级下册一至八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彭才华《古人谈读书》(五上25课)

教学实录与品评

执教: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彭才华

品评: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林志芳

一、破题入课,了解作者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5课,请齐读课题——

生:(齐)古人谈读书。

师:真好。课文当中的“古人”是指谁,谁和我们“谈读书”?

生:在课文中是孔子、朱熹和我们谈读书。

师:没错!(课件呈现孔子简介)孔子,大家都很熟悉。他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今天学的第一则来自《论语》。而《论语》是——(学生跟读)在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而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则确实都是孔子所说。

【这一则当中的句子皆为孔子所言,但《论语》中的话并非都是孔子所言,细致的提醒。】

生:(齐读)。

师:我们再看朱熹!(课件呈现朱熹简介)一起来读——

生:(齐读)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中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师:真好,一段陌生的文字全班能读得这么整齐而流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短文来自朱熹的《童蒙须知》。(稍顿)那么,课文中孔子、朱熹跟我们谈读书,都谈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各自把课文读两遍,争取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把每句话读通顺,好吗?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提醒“自个读”)

【从课题中的“古人”一词入手,谈话引出作者介绍,入题清朗自然。

与我们谈读书的不是普通的古人,而是孔子与朱熹这两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是因为读书超越了经验性生存的时空局限,达成了具有永恒审美魅力与文化影响的人格之在,他们的读书方法不仅是作者切己体察的感受,还是经过历代学人体验传承的宝贵经验。】


二、品字悟义,正音读文

师:都读完两遍了吗?(读完了)刚才第一个朗读要求就是把每一个字音读准确。(课件呈现字源图“诵”)

大家看这幅图,它就是我们这一课的一个生字,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字?

生:我猜这是“知”字。

师:“知”?敢猜自然是好的,不过得有根据哦。咱们来看看,左边是什么?

【“敢猜自然是好的,不过得有根据”,评价语里既有温暖的鼓励,又有理性的引导。】

生:嘴巴。

师:嘴巴,其实这是一个字。

生:言!

师:对啦,是个“语言”的“言”;右边是一口?

生:钟。

师:对!我们学校也有一口铜钟,声音怎样?

生:很大。

师:很大,很洪亮!这大概是个什么字啊?

生:我觉得是“诵读”的“诵”。

师:好!“诵读”的“诵”。(课件依次呈现“诵”的篆体、隶书、楷书字形)咱们中国的汉字是最讲道理的,这就代表了那口钟,它代表着声音很响亮,所以“诵读”是声音洪亮的朗读。来,我们一起声音洪亮地朗读这个字——

生:诵!

【“洪亮地朗读”就是“诵”,用体验帮助识记,由知导行。】

师:真好!猜了第一个我们就敢猜第二个了。(课件呈现字源图“谓”)

这个可能是什么字?(生纷纷举手)你猜猜是什么字?

生:有可能是“谓”字。

师:(笑)很好!他很谨慎,说有可能是个“谓”字,我们来看(课件依次呈现“谓”的篆体、隶书、楷书字形),同样是言字旁,而右边是一个“胃”,我们的“胃”是用来干嘛的?

【“他很谨慎,说有可能是个‘谓’字”,教师反馈语言敏捷精准。】

生:消化食物。

师:“谓”其实就是告诉你,先把自己的想法消化消化,想清楚了,再对别人说。(课件呈现字义)“谓”的意思是?

生:(齐读)告诉,经过思考再告诉。

师:来,猜最后一个(课件呈现字源图“诲”)

同样是言字旁,这个是?

生:有可能是“诲”字。

师:没错。(课件依次呈现“诲”的篆体、隶书、楷书字形)我们看到这边是个女性,下面变成母亲的“母”,上面又多了一撇一横,变成了“每”,其实它代表的不是“每”,而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说到,朱熹的字里有个“晦”,“晦”就是昏暗。那么“语言”加“昏暗”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呈现“诲”的字义)是指教导,让人从昏暗中明白事理。也就是说,你原来很懵懂、迷茫,我告诉你之后,你感觉拨云见日,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这就叫“教诲”的“诲”。

(课件呈现“诵、谓、晦”三幅字源图)

师:三个字同时出现还认识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开始填写第一题,在对应的图片下写上对应的汉字。

(生填写)

师:这三个字都是言字旁,注意言字旁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宽窄。

(投影展示个别学生的填写情况,点评书写,朗读)

【教师从课文中选出同偏旁的三个字“诵”“谓”“诲”展开生字教学。猜图、正音、释义、书写,整个过程扎实全面又充满趣味。

教师再三强调:“我们的汉字是最讲道理的”。确实,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它是一个意义的空间、更是一个审美的空间。如果说单纯表音的文字是“纸币”,使用者通过语言符号到达符号背后所指代的意义,而符号本身是没有意义或者价值的,那么汉字的不同就在于,汉字是“金币”,是天然的珠玉——这一语言符号本身就有意义和价值。

让孩子们感知汉字背后的“道理”,这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识记生字,更能培养儿童对汉字文化的亲近与热爱。】

师:这一课比较难的三个生字我们掌握了,还有些字的读音比较特别,你会吗?

(课件呈现:是知也)

生:(朗读)是知也。

师:这个地方读“智”,因为它的意思是?

生:同“智”,智慧。

师:是的,我们的文言文当中经常有这种现象,它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常用的意思不一样,我们今天说“知”是什么意思呢?

生:知是知道。

师:而那个时候“知”还可以表示?

生:智慧。

师:所以这个字念?

生:智!

【古今异义。】

师:好的,这个字读什么?(课件呈现:默而识之)

生:默而识之。

师:这里的“识”是指?

生:记住。

师:没错!“识”是多音字,现在仍然有这个读音。多音字的字音往往和意思是相关的,我们一起来读这两个词——

生:(朗读)是知也。默而识之

师:真好。多音字可能与它的读音相关,这个字读?(课件呈现:“敏而好学”的“好”)

生:好(第四声)。

师:因为它的意思是?

生:喜好。

师:还有一个“好”看到没有?(课件呈现:“好古”的“好”。)

生:好古。

师:“好古”啥意思啊?猜测一下。

生:很喜爱以前古代的东西。

师:太棒了,爱好古代的事物、古代的人、古代的文章等。

【认读多音词,多次强调“多音字的字音往往和意思是相关的”。】


(注:下面内容以图片形式呈现,可放大阅读)


(来自彭才华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原文发表于2021年第12期《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

下面是图书推荐时间

今天推出的是彭才华老师的专著《如歌的行板——彭才华古诗文课堂15例》,希望您能喜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