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才华《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上25课)教学实录(张学伟评析)

更多语文名师精彩课例,

请点击阅读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238节)
初中语文名师课例第一辑(视频、实录、设计66节)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前两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语各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小学各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至八单元名师经典课例(视频、设计、课堂实录)

统编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精彩报告及经典课例

小语各年级下册一至八单元名师课例(视频、实录、设计)

彭才华

《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上25课)

教学实录

(张学伟评析) 

(来自彭才华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不动是假动是真

静观独思扬美名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彭才华

评析: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  张学伟

谈话导入,复习文言文

师:(板书:诸)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

生:诸。

师:能组个词吗?

生:姓诸;诸侯;诸位。

师:老师用“诸位”说一句话。诸位,鄙人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能听懂吗?

生:能听懂。

师:结合我们三年级学习过的知识,老师刚才说的是——

生:文言。

师: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做——

生:文言文。

师:(板书:文言文)我们以往学过什么文言文?

生:《司马光》;《守株待兔》。

师:说起文言文,有本书特有名,那便是《世说新语》。(PPT呈现相关介绍:《世说新语》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动人。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故事主公人是谁呢?

生:王戎。

师:(指名)请把“王戎”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请留意他是否写正确了,还要注意笔顺。

生写,学生观察再书空。

师补写课题“不取道旁李”,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精彩的教学,缘于精心的设计。板书生字“诸”,再组词并以“诸位”一词用文言的方式问候学生,继而复习相关旧知并揭示课题……开课的短短几分钟时间里,字词教学、文言知识、课题引入等等蕴含其间,且衔接紧密,过渡无痕。妙哉!】

有扶有放,读通文言文


师:一千多年前的文章,你们会读吗?

生:会读。

师:自己认为会读还不够,老师建议大家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检查,一个读,一个听,看看是不是真会读。

生同桌合作,检查朗读。

【评析:“一千多年前的文章”,最怕学生畏难。因此,同桌先检查,既高效地促进了每个孩子进步,又避免了学生因读得不好而有挫败感。】


指名三个同学朗读,相机正音。齐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不过,老师刚才说了,这篇文章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我们得读出那种古色古香的味道啊!来,一起看大屏幕(PPT呈现课文及停顿线)。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师领生读,很有韵味。)

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析:完成了朗读正音之后,教师着力做了一件事:“带读”。看上去朴素甚至笨拙,但扎实有效。课堂现场,学生的朗读进步明显。】

猜猜读读,读懂文言文

师: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理解这篇文章了吗?

生:理解了。

师:好!老师就检查两个词,如果这两个词能理解,大致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个“尝”,怎么理解?

生:尝,就是“曾经”的意思?

师:何以知晓?

生:这里有注释。

师:真好!学习文言文,我们已经有了经验,一定要善于利用课本上的资源,例如“注释”。请大家拿起笔来,把这个注释圈起来。

生圈画。

师:老师要再问问你,这个“尝”,在我们现代一般指什么?

生:吃的意思。

生:“尝”就是品尝。

师:你用这个意思来说一句话。

生:妈妈做了一道菜,我去尝了尝,哇,真好吃!

师:对的,小馋猫!同学们,同一个“尝”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常用意义悄悄发生了变化。这便是咱们祖国文字的特点。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板书:古今异义)来,咱们继续看看这个词——竞走。这个词,什么意思?

生:争着跑过去。

师:看来,你已经养成留意注释的习惯了。这里哪个字表示“跑过去”啊?

生:走!

师:哦!那时候可以用“走”来表示跑,对吗?这样的例子,以前我们见过吗?

学生沉思。

师:我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在三年级一篇文言文里曾经学过——

生:对了!《守株待免》里有!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师:是啊!“兔走”就是兔子跑得很快!(稍顿)这样的例子还有,例如,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里的“走”就是跑!

【评析:温故,可以知新。】

 师:真不错!在那个时候,“走”,就是跑;“竞走”是“争着跑过去”的意思,那么,现在呢?

生:就是一种运动。

师:是啊。不管是“尝”,还是“竞走”,在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常用意义。

【评析:一篇文言文,可教的知识自然不少。这一课,选择了“古今异义”,非常精当。教学进行的方式则是选取了“尝”与“竞走”为范例,让学生有了感性认知之后,再学以致用,实践迁移。】

 师: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意这种现象。例如这三个词,你们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课件把“游”、“子”、“信”三个词标示出来)

生:我知道“游”就是指游戏。

师:是的,在这篇文章中指游戏。而我们现在说游,很多时候是在说——

生:(齐)游泳。

师:是的。那么这个“子”呢?

生:就是指李子。

师:也就是说这是李树的——

生:果实!

师:不错。这个“子”其实也可以加个一个米字旁,籽,就是植物的果实。而我们现在说“子”便是——

生:儿子。

生:我知道这个“信”在课文中指“的确”。

师:是的,注释里说了。而现在的信呢?

生:书信。

生:有时候可能是说相信。

师:真好!同学们或者联系上下文,或者通过注释,就慢慢猜出了很多难点字词的意思。学习文言文,就要敢于这样去猜想,去推测。

【评析:“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小学的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敢于猜想,在猜想的过程中品尝语言的味道,在猜想的过程中接近文本的主旨,在猜想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文言的乐趣。】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试着说说全篇文章的意思了吗?(稍顿)请大家同桌之间尝试着说一说。

学生同桌练习,指名说。

指名分句试说意思,全班朗读相应文句。

指名说全文大意。

生:王戎7岁的时候,曾经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李树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快把树枝压弯了。小伙伴们一个个高兴地争着跑去摘那些李子,唯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有人问王戎:“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王戎笑着回答:“树长在道路旁,竟然还有这么多果实,这一定是苦的。”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师:太精彩了!精彩就在于你不但讲出了原文的基本意思,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加工!请同学们给他5秒钟掌声!

(热烈的掌声)

师:是的,这就叫创意,这就叫灵活。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这么好玩。你们也模仿着他的说法,再和同桌说一说吧。

学生同桌二度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说得热火朝天,我相信大家都能说好了。不过,这次老师不指名同学说意思了。请大家看屏幕,你们能根据这个提示,结合刚才的理解,背一背这篇文章吗?(课件中镂空部分词语)谁可以?

指名背诵。

师:难度再次升级!(课件中镂空增多)请女同学一起来!

女生背诵。

(课件只留文题,文本隐退)

全班背诵。

【评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在学生语言图式建构的黄金时期,“背下来”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一环。为了让学生顺利达成背诵目标,彭老师做了三件事:一是在背诵之前进行了形式多变的扎实的朗读,这是重要保证;二是先有理解再背诵,即先让学生说说文章大意;第三则是通过几次镂空原文,一步步提升难度,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渐渐达成目标。】

对比理解,悟王戎之智

(下面内容以图片形式呈现,可放大阅读)

尝试创作,品文言之趣




板书设计:


· 教学评析 ·


读为经,思为纬,趣为魂

              ——评彭才华《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  张学伟





=====================================

下面是图书推荐时间

上面案例原文载于《小学教学设计》(2020.12),收录于《如歌的行板——彭才华古诗文课堂15例》(书中附二维码,扫码可观看本课视频)。下面是彭才华老师的专著《如歌的行板——彭才华古诗文课堂15例》图书链接,希望您能喜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