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优秀教师?《道德经》如是说……(1)
《道德经说什么》阅读随想
文章链接
===========================
如何做优秀教师?
《道德经》如是说……(1)
——读《道德经说什么》随想(3)
韩鹏杰教授认为,《道德经》主要是针对三类人读的:第一类人是“士”,第二类是“王”,第三类是“圣”。
什么是“士”呢?士的本意是“做事”;在古代,士也属于一个阶层(共四个阶层:天子、诸侯、大夫、士),即在基层做事的人,包括基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包括家庭成员。
这样看来,教师这个职业应该属于“士”了。
那么,老子认为“士”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和修养呢?
一、做事小心谨慎。
《道德经》第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何意?
犹和豫是两种动物,这两种动物出动的时候,共同的特点是小心谨慎,就像行走在结着冰的冰面上一样,一步都不能松懈,一松懈就滑倒了,就像害怕被敌人进攻一样,小心防范。
这段文字中,老子借犹和豫两种动物,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只有像“豫”一样不敢妄动,像“犹”一样谨慎戒备,不敢妄为,才不会败事。
记得某位教育界的老领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成绩好,可以一好遮百丑;安全出了问题,则会一丑遮百好。
细思之,确实如此!身为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出问题”,自己和学生、学校都不能出问题,这是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
怎样才能“不出问题”?那就是老子所说的——“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什么时候最容易出现问题呢?老子在第六十四章写道:”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也就是说,在做事快要成功的时候,最容易出现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老子随即指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与我们常说的”一百里半九十“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态度端庄庄重
也是第十五章,在“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之后,老子接着写道:“俨兮其若客。”
仅一句话,就写出了老子为人处世的态度——端庄、庄重,不随随便便,不放纵自己,看起来就像在做客一样。
“俨兮”是一种态度,“若客”是一种表征。真正的智者,哪怕是一个人独处,都是端庄庄重,不随随便便,不得意忘形的。他们对人对事懂得分寸,懂得尊重和敬畏,同时也会保持适度的距离。
身为教师,不也应该这样做吗?
三、精神焕发、性情温暖
接着十五章,上面说了三句,第四句便是“涣兮若冰之将释”。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应该像心里的坚冰一点点得到融化一样,使误会、隔阂、疑虑一下子完全消除。
一个境界高的组织者、领导者,他走到哪儿,哪儿就如春风解冻一般,坚冰消融。
试想一下,坚冰怎样才能消融?是靠雷霆万钧、天崩地裂吗?不是!靠的是温暖。
大家或许都读过寓言故事《太阳和风》:
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比较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要他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用力对着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愈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紧。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有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太阳于是对风说道:“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故事很简短,道理却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温和总是比暴力更有力量。
身为教师,待人处事不是对学生、对家长疾言厉色,那样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只有给人温暖、安详,以尊重、爱语让人心生欢喜、心悦诚服,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临时有事,暂时搁笔,明日接着聊,敬请关注!)
喜欢这本书,就点击看看吧!全网最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