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型体罚”在中小学兴起,老师不打不骂,依旧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

“新型体罚”在中小学兴起,

老师不打不骂,

依旧把学生治得服服帖帖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河南某学校的一间教室内,传出了熟悉的《小鸡恰恰舞》的配乐。


本是上课时间,为何会有网红舞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因是因为班上有4名学生上课迟到,老师为了惩罚他们,就让他们站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跳“网红舞”。



老师表示:这是一种“新型体罚”方式,一举两得,不仅能起到一些惩罚作用,让迟到的学生牢牢记住了自己的小错误,还能有助于活跃班上的气氛。


但当该视频在网上流传后,评论区留言两极化。


有家长肯定这位老师的“新型体罚”方式,认为这种惩罚方式着实值得发扬。


也有家长反对,认为惩罚就是惩罚,只会进一步打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其实,这种惩罚方式,无非就是因为在现如今这个环境下,老师们不敢打骂学生,但是又不能放任不管,所以才尝试的“新型体罚”。


不得不说,现在的教师太难了!


为人师者,就没有惩罚学生的权利吗?


纵观现如今的教育,老师只能战战兢兢教书,又有几个敢堂堂正正育人?


当下,教书和育人正在被割裂开。


老师放任不管

是最严厉的惩罚


现在教育很可悲的是,很多老师不敢管学生,老师批评学生,不仅学生本人会顶撞,甚至就连家长都会找到学校、教育局,要求老师赔礼道歉。


老师轻则颜面无存、身败名裂,重则开除教职,丢掉饭碗。


这叫老师如何敢管学生?


身边有这样的例子。


我读初三那会儿,我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是个很负责的老师。


临近中考,老师恨不得每一分钟都得到最佳利用。


可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女同学却总是在偷看小说。


老师多次劝说都不管用,一怒之下,让她在教室外站了整整一节课。


没想到这下捅了马蜂窝,她觉得丢了面子,就跟家长告状说自己受委屈了。


第二天家长就来到学校,要求老师道歉。


甚至还提出了:不道歉就开除老师,更换班主任的要求。


老师只能无奈道歉。


但从这件事后,老师就再也不管那个女同学了。


最后可想而知,这位女同学成绩一落千丈,没能考上好高中。


家长们“努力”破坏小社会的规则,把老师放在对立面,只会让老师越来越怂,也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无法无天。


这样的孩子,何谈还有未来?


好孩子都是管出来的

严格是对孩子的负责


请把戒尺还给老师,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


老师之所以不敢管、不能管,最主要还是因为家长舍不得管。


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孩子是被宠溺成才的。


就像李天一,他的父母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家庭背景良好。


这样的孩子,就算不成才,也很难想象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然而,正是父母的溺爱一步步将他推向毁灭的深渊。


只要是李天一想要的,李双江夫妇都要积极满足。


李天一在学校里作威作福,经常欺负同学,他们也一味偏袒。


作为父母的他们丝毫没有警醒,没有及时修正这棵长歪的树苗,反而听之任之。


就这样,被惯坏的孩子,一步步误入歧途,最终锒铛入狱。


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在学校被老师揍,回家父母接着揍,父母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孩子不听话您使劲打”


可是,如今的老师说实话,不是非一般的关系,真是不敢对学生动手,就是因为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多,孩子骂不得,打不得。


如今能遇到一位肯惩戒孩子的教师,真是孩子的幸运。


外甥女读小学时,碰到一位十分认真的英语老师,孩子背不过单词拧耳朵,回来孩子哭着跟妈妈老师拧她耳朵了,姐姐看到红彤彤的耳朵,心疼孩子,很生气,认为老师过分了。


我是这样告诉她的:


老师冒着丢掉工作的风险来管你孩子,还得生气,不拧孩子耳朵,


人家工资不会少一分,你得对这样负责任的老师感恩。


如今外甥女上了重点高中,时不时还跟我提,真的很感谢那位英语老师,背单词的本领就是从她那练就的。


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太富足,过得太平顺了,未来生活有波折的时候如何经得起。


家有家规,学校有纪律,社会有法律,有一些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规则之下才是自由。


从小守不住家规,学校纪律老师又不能严格执行,那么走上社会,律法也会对孩子让步网开一面吗?


复旦大学钱文忠说过,教师不能不严厉,教育不能没有惩戒。


惩戒有尺度

教育有温度


梁启超先生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演讲时提出一个令人震聋发聩的问题:


“请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


学生们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


梁启超却说:“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教育的本质是成人。


让孩子“成人”,仅以“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是不成的。


还需要有“惩戒教育”。


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规则》指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学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惩戒措施:



但为了防止将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教育惩戒,《规则》细化了禁止实施的七类不当教育行为:



说到底,惩戒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希望各位家长莫要再以爱的名义,断送了孩子的未来。


也希望家长们和老师好好配合,好好沟通,做到严慈相济,关爱与严格并重,争取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本文来源网络,侵删


==============================


教育惩戒图书精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