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钱守旺:我的好课“五字诀”
我的好课“五字诀”
作者:钱守旺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对于一个中小学生来说,他的生命质量是由每一天、每一节课组成的,每一天是否开心快乐,每一节课能否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来讲显得非常重要。
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能让学生轻松地学好知识,而且也能让自己轻松起来。20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理念新
教学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和手段问题,还有一个理念问题,很多时候理念改变了,教学自然会有创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先导,是关键。
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思维方式就会发生变化,很多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办法就会想到;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思维方式没有改变,即使教给教师很多具体方法、技巧,可能也用不好,也肯定不够用。
例如数学。教师的数学信念主要表达的是教师对"数学是什么?"(数学的本质)"数学该怎么教?"(数学的教)"如何学习数学"(数学的学)的看法。这种数学信念在教师知识和其行为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它往往和教师知识一起共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知识观、新的人才观、新的评价观和新的质量观。
教学思路新
人不仅需要在知识学习上走得快,更需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让人走得远"的教学不把传授系统知识视为教学的本质,而是创造条件,让人在知识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思想、体验和理解。教学设计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改革思想的实践活动,有了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的教学效果才有保证。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地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教学手段新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他们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评价形式新
在课堂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理地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有效促进教学。评价,一方面是作出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是要有激励、引导作用。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学生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才能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好的教学评价应该有两个指标:
一是评在"情真"上,让学生凭自己的实力获得教师的好评;二是价在"意切"上,让学生借教师的好评获得知识的实惠。如果换成一句话,那就是好的教学评价应恰到好处。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是渴望获得知识而参与的意向活动。这种意向使得学生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情绪稳定,有利于学习的成功,而成功的快感又会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新课导入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够有效地为新课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故事演讲、猜谜语、表演、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知识趣味化,静态知识动态化,生动活泼地呈现数学内容,充分以境激情,以情激趣。
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课堂40分钟应该是学生思考、分享和互动的40分钟。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和互动,会让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富有活力、富有动感,会让学生产生更多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
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渡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低年级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小小运动会、开火车、接力赛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高年级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课堂结束后延续学习兴趣
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引人入胜、情趣盎然的开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经过,耐人深思、余味无穷的结尾。数学课堂教学也和艺术作品一样,好的结尾可以鼓起学生思绪之翼,使他们对课堂内容遐想联翩,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留下的袅袅余音。
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后,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三、活
教学灵活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要实现教学目标,除了要有好的教材,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省时、省力,能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在教学实践中,就有一个如何从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的问题。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依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样的教材,可以有不同的教法,因为教的人不同,学的人也不同。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俗话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是"无定法"的基础,而"无定法"又是"有法"的创造和拓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逐步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教学效果最好,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指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都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都要坚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在未来的课堂上,什么样的教师将会受学生欢迎?
当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时,你提出了自己的方法,可你的思路不断地被学生打断的时候;
当一个教师不断地被学生提出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难住的时候;
当一个教师感觉课堂上总是学生在津津乐道地讲,而自己说话的时间在减少,感到自己渐渐退到幕后的时候。
教材用活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儿童知识化,而是让儿童智慧化。要提升学生的智慧,教师就不能"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生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伸长"学习的触角",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够收获更多"能带走"的东西。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做法是:替换教材中的例子、拓展教材的主题、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必须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必须量力而行,符合本人和本地实际。
学生教活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把智慧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把知识装在脑子里。为教之道在于导,为学之道在于悟!学会思考是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一位教师,一所学校,如果不能教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那将是教育的失败。
把学生教活很重要的四个方面就是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数学思考;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看作一泓平静的湖水,那么问题就犹如投入湖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浪花。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产生认知冲突的焦点。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意识应该成为基本意识。因为,所谓教学,说到底,就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学会了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的"教"才能见成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要让学生有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题型模仿,类型强化,技能操练固然在教学中需要去做,但如果这些措施离开了数学思考,也只能是无效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才能真正感悟到数学的本质和价值,也才能在创新意识上得到发展。
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就要让学生学会"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会数学思考,就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经历积极思考、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
第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撑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应用意识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该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并应通过有效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落实。
应用意识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 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情感激活
当我们给学生上课时,我们表现出来的热情会传递到学生的身上,成为他们本身的热情。如果你缺乏热情,那么学生也会缺乏热情。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需要每天尽可能地表现得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情感互动是师生能够达到知识交流、思想碰撞的前提条件。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言。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沟通和相融。只有情感相融,才能激发师生的灵感和创造力,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气和乐趣,激发充满智慧的挑战,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从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生命的灵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
四、实
实——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教学要"到位",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过程真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教学内容充实
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2. 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3. 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
4. 要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处,改变过去"掐头去尾只烧中段"的做法。
5. 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延伸"。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延伸"。
教学过程真实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而教学效果最终将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上。要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去进行教学设计。
只有真实的公开课才有价值,无论这堂课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从这样的课堂中,才有可能发现教育规律,才有可能改进教学、改进课程设置。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暴露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
课堂训练扎实
练习是认知策略从陈述性阶段向程序性阶段转化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有效的认知策略必须在各种学习任务和不同的情境中加以练习才能获得。只有经过练习,个体才能把关于认知策略的执行步骤的知识,转化成自觉地支配自己学习行为的程序。
我们知道,组织练习活动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例如,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典型性,练习安排要有坡度、有层次,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练习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等,这些基本要求是广大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除了认真贯彻以上原则外,还要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组织丰富、有趣的练习活动。同时要关注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落实
就是一节课下来,看一看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表现就是学生的学习成效。其大小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预定的教学目标达成程度如何;教学目标的临时调整是否有价值;每一位学生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全面发展。
五、美
课堂氛围美
根据课程目标,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
人类天生需要别人的赞美。当人们感受到别人的赞美时,就会不遗余力地表现出自己的潜能,会更努力地工作,并表现得更加出色。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
教师风格美
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可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一个不争的事实:没有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就很难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师的教学风格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种类型:儒雅型教学风格、新奇性教学风格、理智型教学风格、情感性教学风格。
一个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下面四个阶段:模仿教学阶段、独立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和有风格教学阶段。
数学味道美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数学味道美是指教师要把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数学家发现数学的时候,是火热地思考着的。一旦研究完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冰冷的美丽形式。教师的工作是要揭开这层形式外衣来显现数学本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内涵。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把书本上的东西说清楚,还要对数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认识。数学是符号化的形式化语言,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进行再创造,通过火热的思考,将教材中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的知识。
学生感受美
学生如果没有情感储备,课堂上自然难以实现高峰体验。"情感态度"的课程目标与"育人"密切相关,按照《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表述,它可以包括"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科学态度"等。这些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并不仅仅有益于学习某一知识,也不仅仅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而是全面起作用的因素,是长期起作用的因素,是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些方面的发展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无论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
学习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起着动力的作用。愉快而积极的情感能活跃思维、激发智慧潜能,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反之,痛苦而消极的情感会阻碍学习,并削弱和降低学习的效果。
=========================
钱守旺老师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