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洁沙龙:正确打开教师培训的方式
于洁沙龙:
正确打开教师培训的方式
考勤、拍照、考核、吐槽,成了很多教师培训的常态,轰轰烈烈进行,最后也许成了一场“打卡游戏”。
教师培训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培训,因为教师是教育者,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也懂得如何学,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培训,如何提高效率,确保效果,让教师的角色从教者转变成学者再学以致用呢?如何让培训充满温度,让每个老师都能学有所得,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线老师,听听他们的想法。
一
以往的培训存在什么问题?
假期到来之际,老师们希望通过假期来舒缓一下紧张的工作状态。可是接二连三的培训打乱了老师的续命计划,教师的内心对培训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
有的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多则十几天,课程太满,从早到晚,整个培训下来,老师们精疲力竭。
培训内容缺乏实效性,教师学习缺乏兴趣。有些专家不了解中小学教师的真实生活,理论性较强,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严重脱节。教师听起来似懂非懂,不知所云,昏昏欲睡。
培训内容和自己的需求不匹配,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各学科老师之间的培训需求是不一样的,可是往往校本培训是所有老师一锅炖,没有针对性。
培训的内容之间缺乏关联,有时不同的培训却又相似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培训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培训,线上的培训多为观看录课视频,缺乏互动,甚是枯燥。线下的培训主要是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大多是被动地听,“满堂灌”成了常态,方法单一。培训多是大班额,教师数量多,互动少,体验少。
通常一线教师所要接受的培训都是学校领导发一个通知,指定某某老师去培训一下,教师觉得很被动,为完成任务而参加培训。
培训结束后,教师“听着很激动,回去一动不动”,没有把讲座中的内容运用到实践,时间久了,慢慢就淡忘了,培训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
一线教师渴望什么样的培训?
培训内容能否契合到被培训者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设计问卷调查,前期通过大量数据采集、分析、知晓被培训者的需求,根据需求设计内容。这种基于实际需求的培训,不是闭门造车,不是一厢情愿,能牢牢抓住被培训者的眼球,被培训者有意识地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主题班会设计培训,可以导师先做理论引导后,布置主题,按照分工由组内集体备课,一小时后推选代表进行说课展示。没有上台展示的,晚上自行设计主题班会,第二天进行说课展示。这种实操性的培训,让学员们的智慧激荡,在头脑风暴与交流学习中进一步加深了主题班会设计的理解,这样的培训是让人期待的。
现在的培训中项目化、大单元等热门词层出不穷,然而许多内容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让一线教师深刻理解,因此大家渴望能有小切口的针对性强的培训。从实际的日常工作中找出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在班主任案例专项研修中,教师能通过阅读案例,分析问题,并从中学到一些解决的方法与技巧,也能尝试着去解决自己班级学生的问题。老师们通过头脑风暴寻找问题学生的矛盾点与冲突点,从不同层面分析形成原因。大家能总结案例中班主任老师的闪光点放入自己的学习智库,同时能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善的策略。这样的培训方式无疑是具有实效性的。
短时间的线上和线下培训,无法满足教师长期的学习需求。教师渴望能找到同频道的有缘人,组建长期的学习共同体,增强研修的凝聚力。和积极上进的老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一旦自己出现懒惰的思想,受到周围积极氛围的影响,也会及时调整不良状态。
比如:班主任校本培训可以由学校德育领导牵头,组建学习共同体。每日读书打卡,增强教育理论输入及厚植教育情怀。在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教师可以记录日常育人故事,尤其是师生间的对话,以提高自身的“教育表达力”并在校内班主任团队中进行分享与交流,这不仅能打通壁垒,还能实现新老班主任的互助成长。
三
培训组织者怎么做好培训
很多培训因为不是老师们真正想要的,不甘不愿地去参加,培训自然效果差强人意。在培训前,如果组织者对教师进行一次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一定会大受欢迎的。
比如:每次班主任培训前,召集班主任讨论,班主任把目前困扰自己的班级问题写下来进行梳理,再汇总,合并类似的问题,最后由负责人把这些问题发给相关的专家,请专家在接下来的培训中有针对性地解答。
不同教龄、不同职业规划的教师培训应区别对待,如有的老师培训的目的想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可以将他们集中培训,通过实际的案例,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有的老师想促进自我发展,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基础,他们的培训更需要了解实践背后的理论。分层培训让每个老师都能在培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得。可以设置培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让教师参与选择。
比如:班主任培训“见招拆招”,邀请现场班主任们上场应对班主任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主持人当场讲解为什么会这样应对,让班主任们知道这样做的原因以及结果。全场充满互动,让人聚精会神,在模拟应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本领。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强,高效又有趣。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跟进、反馈、改进,很多老师在培训的过程深受启发,设想了很多回校后的实践,可是往往是“学习中激动、回去一动不动”。因此,在每一次培训之后,要让老师们把专家介绍的经验、方法、制度用于实际教学中。并适时反馈运用时存在的问题,罗列梳理后再请专家对其予以指导,帮助教师建立起系统性的教育经验、理论和制度。
比如:班主任沙龙中经常会有学习之后的跟进。每次沙龙稿的讨论点评之后,主持人会让参加的老师把自己的稿子在大家的意见之上再次进行修改,修改好后发给公众号或者杂志编辑挑选。是否选中,结果也会在群里告知,让大家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职业动力和幸福感。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教师培训之路,漫漫亦灿灿,明朗而清晰。让教师培训更有广度和深度,让每位教师在培训中不断成长进步,感受到教师培训的有料、有趣、有效。
追寻光,成为光,让培训成为双向奔赴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