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学中的“道”与“术”
—— 自主鉴赏课《你是人间四月天》课堂实录与评析
指导者: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张春晖
执教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初级中学 葛 婧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课文,教学课型为自读课。由于这篇现代诗歌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所以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相关材料,能找到的教学资源都很少。葛婧老师决定采用常规课的形式,以学生的读、赏、写为主来设计教学。新课标对于九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葛婧老师以此为重要依据,再按照第一单元“活动探究”要求设计自主赏析、自由朗读、尝试创作三个活动任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有感情朗读诗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读赏析,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3.重难点:品读赏析诗歌美点。具体教学主要分成四个环节: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写,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表达,激发出学生写的欲望,受到诗歌的感染和熏陶,最终达成诗歌教学的目的:只要有一颗诗心,每一处风景都有难忘的诗行!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现代诗《你是人间四月天》,这是一首饱含着作者爱与欢喜的诗,如同春日一首淡淡的歌谣,在你的耳侧,轻轻柔柔,而又余音袅袅。诗的作者是民国时期被胡适誉为第一才女的林徽因。有人说,这首诗是林徽因为悼念自己的挚友徐志摩而作,也有人说,这首诗是林徽因送给自己新生的儿子梁从戒的,不论为谁而作,我想,诗歌所表达的爱的情怀都是感人至深的!师:听诗是高雅的活动,接下来,老师范读诗歌,请同学们听读一遍,注意听。(背景音乐起,投影显示:听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生听得很用心,有的露出微笑、赞叹之貌。)师:课文有几个新词,我找同学来读一读,注意声音要清晰响亮。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试着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生自由朗读。)现在有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师:很流利,但是语速稍快了点。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把你比作四月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可在“说”“的”后面拖长一点声音,留出一个想象的空间来,有道理吗?师:你再试一遍,怎么样?(生再读第一小节。)有进步,接下来谁读?哦,你来!师:好,读给大家听听。(生读。)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爱的颂歌!同学们,我还关注到一个细节:这位同学再读“呢喃”的时候,有意放低了声音,请问这是为什么呢?师:很好,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朗读处理得多么细腻啊!音乐继续放送,现在请大家齐读诗歌,注意每个小节之间要作稍长的停顿,读出一种舒缓的语气来!(生齐读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师:这首诗清新而又充满温情,像一股清流涤荡人心,自发表以来,深受读者喜爱。请同学们试着从词语运用、音韵节奏、修辞方法、结构形式、情感表达等方面品读赏析,可以自选角度,说说你的美点发现。(生思考。)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结合旁批做了课前预习,真好!现在请根据投影提示,选择品析角度,组织好语言,说说你的美点发现。师:老师示范一下。(投影展示:这首诗很美,美在善于运用比喻,将丰富的情感隐含在大量的比喻中,如:将你比作人间四月天,被“笑响点亮”的四面风, “轻灵”的春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赞颂和愉悦之情。)生:第二人称“你”的多次运用,很美,美在一份亲切、自然,好像诗人在和自己面对面交流,使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顺畅、自然!师:了不起,这是本诗在写作上的一个亮点,被你发现了!生:诗歌都押 ang 韵,韵脚分别是天、变,烟、妍、圆等,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生:这首诗很美,美在运用四月天、云烟、星子、细雨、花朵、春燕等意象,表达诗人内心对爱的赞颂之情!师:看来你有些懂又不完全明白,意象呢?是客观事物经过作者的主观感受形成的艺术形象,比如四月天、云烟、星子等,这些意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轻柔美好,表达的正是作者内心充满爱的喜悦之情!继续寻美![板书:景美(意象):云烟,星子,细雨,百花等。]生:全诗三句一节,共分五个小节,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十分匀称,但是诗的第三和第五小节使用了倒装的句式,这样诗歌的节奏在整齐当中又富有变化,具有灵动的美。师:很好,林徽因写诗多么细腻,整齐之中还要寻求灵动之美!生:鲜妍、轻灵、光艳、娉婷柔嫩,作者用这些写人的词语来写春光,写出了自然的绚丽多姿与生机勃勃!师:这些清新明丽的颜色不仅创造出一种温馨柔美的氛围,还仿佛在我们的眼前晕染开来,让人看见了花枝招展的春天!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唐代诗人王维最擅长表现的手法?生:“你是人间四月天”不说你像,而说你是,肯定、赞美之意溢于言表!与副标题—— 一句爱的赞颂十分契合。师:这个细节都被你发现了!对,作者不仅用词美,而且用词饱含感情,真是语言运用的大师!生:最后一小节,作者直抒胸臆,强烈表达出诗人对爱与新生命的赞颂之情。师:直抒胸臆,好!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采用了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两种方式,将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板书:情美:爱、赞颂、喜悦、情景交融。)师:每次读这首诗,它都美到令我怦然心动,我也仿照它的样子写了首小诗,你们想看看老师的创作吗?师:不着急啊,我先给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投影展示三张照片),这几张照片是国庆期间,我从火车站到环湖公路溜达时拍摄的,那时那地,我的脑海里突然就跳出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的一段话:“这个世界很迷人,因为她是有心的,一棵树,一朵云,一抹斜阳都可以作证!”同学们,老师相信,只要拥有一颗诗心、一份诗情,再平凡的地方也能成为最美的风景!再平凡的生命都能写出最美的诗篇!接下来,把我的小诗送给可爱的你们:你是天真,是庄严,是梦的浮现—— 你是戈壁十月的心。师:(师读毕,生响起热烈的掌声)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用我们今天学习到的诗歌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发挥联想和想象,完成即兴仿写任务。(投影展示:模仿课文的句式,发挥联想和想象,以《我说你是—— 》为题,当堂创作一首表达形式相近的诗歌。两个小节即可。学生课堂尝试创作诗歌。)师:我发现有同学已经写好了,谁先主动来分享你的作品?师:今天,我们共同完成了一趟赏美之旅,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投影作业:1.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课多种表现手法,力求多角度,画完整。2.拓展阅读林徽因诗歌《秋天,这秋天》。)基于第一堂课教学出现的时间不够问题,我将教学设计重新做了调整和改动:首先压缩了品读环节,将赏析好词与寻找写法合二为一,变为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词语、音韵、修辞、情感等多方面寻美说美,有效地节约了课堂时间;朗读处理上,我将视频播放改为自己范读;最后,按听说读写的顺序,我将自己的仿写放在结束部分,以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这堂课,无论是朗读指导,还是具体赏析,哪怕是一个词语的高低起伏,一个意象的声色形韵,我几乎都给学生以点拨和回应,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说改进后的这节《你是人间四月天》,我和学生共赴了一趟美的旅程。但是教学就是遗憾的艺术。现在看来,这堂课的设计我仍然没有跳出诗歌教学的老套。如果胆子再大一些,敢于尝试一下余映潮老师的“诗歌联读”法,精选几首主题相同,内容、角度各有不同的诗歌构成群诗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厚学生的心灵,使课堂充满浓郁的诗意,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这是黑龙江教育援疆的挖掘的一节名优课例,葛婧老师分解诗歌鉴赏教学中的“道”与“术”,阐明了一个道理:理念层面的认知明晰了,教学的行为策略可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当然, “术”的层面的知识学习缺位,“道”也难以产生。二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即“学什么”,就不可能得“道”,换句话说, “道”是一种结果,教学内容是载体,教学策略是手段。当“道”产生了,我们要探讨的是,老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课堂教学到底发生了什么。本节课葛婧老师自然、亲切的教态所展现的个人魅力,师生愉悦、有效的互动所构建起的浓浓情感场,课堂行云流水般学用活动的自由转换,教学内容选点的明确与精准等,都令人难忘。一个开口能吟诗、合书能著文的深厚学养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终生的,这样诗化的课堂,时时处处皆可成为修炼的道场。在葛婧老师的课堂里,学生很享受,有所得,因为他们知道了比“术”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切实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化美化情化境,切实感受到拥有诗心所带来的美妙生活体验。对于他们,这是最重要的。诗心生发喜爱与热爱,进而能够坚持不懈地阅读,坚持不懈地写作,语文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这样寻找美、感受美的进程中得以真实有效地达成。具体到这节课的设计理念,葛婧老师至少观照到了以下四个维度的学理内容,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相匹配的教学方法:1.关于“以学定教”理念的落实。对于诗歌教学的学习,葛婧老师一是让学生具有文学鉴赏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二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三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四是使学生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并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互动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调动起所有学生参与思考的热情。在主要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在“听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之美” “品读诗歌,找寻诗歌的手法之美”两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很好地处理了诗文阅读鉴赏课如何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实现多维度细读文本的问题,建构起“音韵美” “句式美” “画面美” “情感美”的结构图式,让学生自主体验与立体感受诗歌语言的多种美感,既遵从学生个性化理解、个性化解读的鉴赏美学原则,又挖掘各小组中不同学生的集体智慧,有效地完成多维多元的文本细读,实现了从理解到鉴赏能力层级渐次递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2.关于情感场的建构。这首诗的情味独特,诗歌语言极具个性化特质,很难复制,所以调动多角度的各种变式的朗读既是深入理解与鉴赏品析的手段,又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语言,感G受语境,培养语感。“听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之美”环节必不可少,其中,老师通过范读来校准字音,学习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朗读基本的方法性知识;通过自由朗读,要求“把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让学生试着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通过齐读诗歌,要求“注意每个小节之间要作稍长的停顿,读出一种舒缓的语气”,再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以朗读的调度创设起温馨的情感语境。情感是诗歌的核心与灵魂,品味诗歌内容,其明丽的语言、柔性的风格、颂赞的主题本身就自带轻柔、灵动、愉悦的情感。这首短诗,作者用明丽温暖的文字,描绘出一派生机春色:架构起空间中的诸多景物意象,如四月天、云烟、星子、细雨、花朵、春燕等;注入了人间四月的诸多色彩,如绿、鹅黄、白、鲜妍等;徜徉在鲜妍、轻灵、光艳、娉婷柔嫩等拟人化的美妙“春光”里;向绿色深处寻觅句式的变化,畅快吟读诗意中的音韵。这些轻柔美好与灵动愉悦,又为我们创设了情感体验的多重语境,老师适时将一个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转换成一个个学习活动、一个个交互对话的细腻情感场。“文本—— — 教者—— — 学生”之间的共鸣与共情,将文本解读由表层推入深层,直抵文本的核心教育价值。多重语境的创设使师生的情感不断交互,在动态生成的对话过程中,葛婧老师不断调动学生情绪,适时变换对话者角色,既是一个倾听者,又是一个引领者,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思维不断得以碰撞,一次次的学习得以有效发生。3.关于方法性知识的学习。统编教材中, “双线组元”的编排意图要求自读篇目的学习既要把握人文主题,又要教会学习方法,并且得到实践应用。在一节诗歌赏析课里落实方法性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容易的事儿,审美情趣的获得要借助于方法性知识的学习与领会,方法性知识的学习要与审美体验相宜相生,突破“隔”的界限,融为一体,这需要老师极高的学养与教学艺术。葛婧老师做到了。本节课中,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朗读还是品赏进而是仿写,三项任务中皆有方法性知识的学习:先是能读懂,其次会鉴赏,最后精表达。怎样读才叫能读懂,如何做才叫会鉴赏,精表达要符合什么评价标准,这其中涉及到的阅读策略、阅读方式、阅读方法、要求步骤等都是方法性知识。葛婧老师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方法性知识,有意识地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作者、题目、注释、体裁特征、批注方法入手,解读诗歌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从作品感情基调、关键词语、句式结构、景物意象、修辞手法、人称变化、朗读要素、读写互补入手实施阅读策略;通过初步整体感知、细读品味语言、赏析精妙语句段等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实现多元化理解与领会文本内容,最终形成对作品意境、情感、思想的认识与评价,实现了方法性知识学习的目标。4.关于思维训练的定位。语文教学要通过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葛婧老师具有清晰的“训练”意识及准确的“训练”定位,即在张扬人文精神的同时重视“双基”训练,对听、说、读、写能力做了全面观照。课堂处处有训练,指向的都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写作这两种主要的语文能力的获得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实践,一方面要靠对语言的感悟。葛老师深得教学之法,用对知识的悟得和运用代替对知识的记忆和验证;用整体感知和独特感悟代替对诗歌的肢解和一元解读;用抒写真情和有创意的表达代替作坊式的技能传授。教师以读促学,以赏代教,以写促读,很好地处理了诗歌教学的整体性阅读这一教学难点。葛婧老师老老实实上了一堂常态课,很好地践行了语文学习的正道,那就是,知识的掌握要靠运用,能力的获得要靠实践,情感的萌生要靠感动,素养的形成要靠积累。当然,再思考的问题也是有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课型把握问题。2016 年起,统编教材陆续进入一线课堂,但是一线教师还是普遍存在着课型认识模糊与实践操作不当等问题。统编教材的新变化没有在实践中及时跟进,缺乏实质性探索。对统编教材的新理念和编者的编写意图不明晰;对统编教材的内容框架缺乏整体的把握;对新理念的关键性因素及对学科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研究意识。统编教材构建了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核心就是让学生多读书,自读课作为重要的一种课型,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建议的关键。如何衔接好教读与课外阅读,自读课型具有独立的探索意义。现今初中语文阅读课程,执教老师几乎都选用精讲的方式,用教读课的学习方法来组织自读课教学,导致文本功能开发单一,课文几乎都作为教读文本使用,学生读书少,阅读量小,整合能力、综合能力难以得到发展,文化底蕴和认知结构都难以提升到更高层级。葛婧老师的这节自主阅读鉴赏课或多或少也存在这个问题。主观上还是想多教,听说读写样样俱全,不敢取舍;主观上还是想精讲,教读与自读的处理上认知模糊。虽然在她的教学反思中对这个问题有思考,但缺乏阅读课程的整体架构意识,单篇的小改小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认知问题。=================================
特别推荐余映潮老师专著
《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