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平《秋天的怀念》(七上5课)
课堂实录
【名师简介】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国培专家、国培方案评审专家、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评审专家,教育部语文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课堂实录】
一、预习交流
预习,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手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求知过程的良好开端,主要有三个作用:第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二,提高听课效率;第三,提高自学能力。今天,我们首先就看看,在座同学课前是怎么预习的?生1:我首先读两三遍文章,看看能不能大概了解故事情节;然后,我会上网去查资料,了解一下作者的相关背景,看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感状态下去写作的;之后,我会把这种情感带入进去,再读一遍文章,争取更好地理解文章。生1:先读文章。第二步上网查资料,第三步是以自己的方法对文章进行一个小总结。师:哦,非常好!我们把掌声送给我们这位同学。真是会预习!生2:我是先对字词进行简单了解,然后再带进去读文章。读文章的时候如果有问题,就针对这个问题去查资料。生2:教材每篇文章上面会有预习的点,需要再看一下。如果有问题就再问老师,或者问同学。师:你把这句话再简单地说下是什么意思?这一步是要做什么事情?生2:就是预习的时候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到学校问老师或者同学。师:带着问题问老师或者同学,也非常好!掌声送给我们这位同学!也很会预习!师:接下来请大家看第二个问题。(PPT显示:这篇文章“我”读懂了吗?)读懂了的同学请举手。师:只有两三个同学。那其他同学处于什么状况呢?似懂非懂,是吗?问你在屋里吗?没有。问在屋外吗?也没有。那在哪里呢?在墙上。这位同学刚才举手示意读懂了。那你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3:《秋天的怀念》首先是写作者瘫痪之后,脾气有些暴躁,后来他母亲逝世,他觉得有些惭愧,还有对母亲的怀念。生1:我读懂的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表达的东西,比如说作者最开始是暴怒无常,然后写母亲想带他去看菊花,后面写母亲逝世,作者对母亲很怀念。师:看来大家都读懂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请看下一个问题。师:我们很多同学是没读懂,或者说是有点儿懂,有点儿不懂。懂了的,会发现问题,没读懂的也一定有问题。那到底有些什么问题?生4:我不太明白,因为这篇文章作者没有用直接的词语来形容家里面的人物,我就不知道作者到底是想展现母亲或者妹妹等人什么样子的形象?师: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谁能回答一下她的问题?母亲是什么样的人?生5: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来,母亲是一个很慈祥的人,她非常疼爱她的儿子。我觉得是一个慈母的形象。师:是一个慈母的形象。那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呢?师:哈哈哈。不用出教室。刚才那位同学提出一个疑问:“母亲是什么样的形象?”有同学帮她解答了。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你解答吗?生6:我不懂的是,最后一段写他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这里有一大段对菊花的描写,我不懂它的作用。因为我认为作者的心情本应该是很沉痛的,但是这里把菊花描写得很美丽。我不懂这一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师:哦!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是不是?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师:多么好的问题啊!我看这位同学笑得很开心,你能不能帮他解答一下?生7: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有些不懂。当时在看的时候就发现他描写了很多颜色的菊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师:不懂这个问题的请举手。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这些菊花,还开得很好的感觉?师:看来这个是需要我们共同去解决的问题。那我们就等会儿在上课的过程中去解决,下课时再看同学们解决了没有。二、解释词语
师:同学们真会预习。语文学习除了善于发现问题外,我们还要看看课文中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了没有。首先请大家来解释几个词语。(PPT左边显示词语:暴怒无常,好好儿活,诀别,烂漫。右边显示解释词语的四种方法)师:请大家先看右边解释词语的方法。第一个,语境推断法,就是把词语放到上下文的句子里来推断;第二个是经验汇兑法,就是用我们日常生活经验来理解这个词语;第三个方法,调换词语法,就是换另外一个词来理解这个词;第四个方法,拆解合成法,就是先把这个词语分开,一个一个地理解,然后再合起来理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这四个词语圈画出来。师:对,把词语找出来并圈画。非常好!同学们有很好的习惯。画出来之后,就想想,哪一个词语我能够解释,我是用什么方法来解释的。生8:我能解释“暴怒无常”。我是用的“拆解合成法”,就是把“暴怒无常”拆解成“暴怒”和“无常”两个词。“暴怒”就是非常容易发怒。生8:“无常”就是不定的,就是说没有发怒的准确时间点,想发怒就发怒。生:“暴怒无常”就是,很大程度地而且不定时地发怒。师:哦,不定时地发怒,而且发怒的程度还很厉害。那你这个词语是在哪里找出来的?师:你除了用“拆解合成法”,看看还能用什么方法把它解释清楚?生8:还可以用语境推断法。第一自然段,由“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可以看出来。师:哦,从这里看出来的,真能干!我们全班同学把这一句读一遍,你来起头,好吗?师:请注意,这个地方有一个句式,这两句话里有两个相同的结构,哪位同学能够把它提炼出来?生9:这个句子前面是“望着望着”,后面是“听着听着”。师:那“望着望着”后边用了一个什么词?能够跟它搭配的一个词。师:还有哪位同学能想想?注意这前后两个句子能形成对举句的结构,一致的结构,发现没有?生10:第一个分号前面是,“望着望着……我会”,后面是“听着听着……我会”。师:嗯,发现得好!请同学们在这个结构下面加上点,“望着望着”后面有个“会”,“听着听着”后面也有一个“会”。这个语言结构非常重要!好,现在全班同学再把这句读一读,请在读“望着望着”“听着听着”的时候稍微慢一点。预备起!生11:我解释的词是“好好儿活”,我用的方法是语境推断法,这个词是在文中的最后,前文说他母亲去世了,家里就只剩他和他的妹妹,所以他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生活,就是要好好地活着。师:所谓“好好儿活”就是用平常的心去看待生活,不能——生11:不能像他前文说的那样,以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师:好,不能消极地看待生活。注意一下,“好好儿活”这个词里的“好好儿”是什么意思呢?平常老师要求我们要“好好儿学习”,那“好好儿学习”是什么意思呢?师:哦,认真学习。注意,“好好儿”的意思有两个,大家看一下这里的意思是哪一个?第一个是“很好、完整”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是“努力地、尽力地、尽情地”。你觉得这个地方,哪一个意思更恰当一点?生4:我觉得第二个更加恰当。“努力地活着”比“完整地活着”更能代表身残志坚。师:努力地活,非常好!我们在用语境进行推断、判断时,对这两个意思进行了选择,非常好!还有谁能解释哪个词语?生12:我解释的词语是“诀别”。首先,我是用语境推断法来看的,“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诀别”应该是他和母亲关系间断绝的意思,这是第一层的意思。师:哦,诀别是断绝!那另外一种情形,比如说,他偷了我的东西,我跟他来个诀别,是一样的意思吗?生12:文中这种应该是因为亲人离去,所以是有一种悲伤的情绪在里面。生12:后一种的话,应该是含有一种愤怒的情绪在里面。生12:还用了一种方法,就是把这两个词拆开,先说“别”,是离别,“诀”单独翻译,应该是永远的意思,连起来是“永远的离别”。师:哦,永远的离别,你把前后连起来了。你运用了什么方法呢?师:哦,非常好。把第一个方法和第四个方法结合起来用。好,现在还剩下一个词语,谁来?生5:“烂漫”我先把这两个字拆开,第一个字“烂”是指花开得很灿烂,“漫”可以翻译为“浪漫”——但是它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花特别多,开得很灿烂、很美丽的感觉。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两点,一个是开得很灿烂,一个是开得很浪漫。你们同不同意?浪漫,这花开得很浪漫!生:我觉得这个“漫”应该是漫山遍野,形容很多的意思。生13:毛泽东的诗“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个“烂漫”就感觉是漫山遍野的花都开得十分灿烂、十分美丽。师:哦,十分美丽,“烂漫”,很灿烂,很美丽。还有吗?生4:我对这个词有一种感觉,就是它们开得肆无忌惮,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师:哦,开得肆无忌惮,那也就是灿烂。这样吧,我给大家说一下,看来有点难度。注意,“烂漫”一方面是指明艳、美丽,就是“山花烂漫”,还有一种是指自然,不做作、不矫情。你们觉得这里哪一个更恰当一点呢?生14:我觉得应该是第二个,不矫情,因为作者已经瘫痪了,然后母亲去世前说让他好好儿活,这一段费了很多笔墨去写菊花,就是让他像菊花一样,不矫情,要坚强。师:嗯,对,不矫情,要坚强,不要去悲伤着自己的悲伤,悲伤着自己的残疾。平和、平淡,自然、不做作的意思。非常好!这里隐含了这个意思。三、复述故事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解释了这四个词语,紧接着跟这四个词语有关的任务就来了——复述故事。(PPT显示:复述故事。在复述时,用上以下词语:暴怒无常、好好儿活、诀别、烂漫)师:请大家先自己讲一遍。能不能把这个课文复述出来,并且用上这四个词语。生8:暴怒无常的作者和母亲诀别后,决定像菊花一样,烂漫,不矫情,和妹妹一块儿好好儿活。师:哦,你这个确实是复述,不过是非常概括的复述,能不能再稍微详细一点儿啊?师:这边这位同学,你来稍微详细一点儿地复述一下课文。生15:作者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叮嘱他好好儿活,并劝他出去看菊花,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实现,作者就跟母亲永远地诀别了,最后他跟妹妹一起去看了在风中开得烂漫的菊花,并很思念母亲。师:哦,好,掌声送给我们这位同学,好不好?复述得很好!很完整!也用上了我们这几个词语。四、学习读法
(PPT显示: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朱熹)师: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活动,难度就大一点了。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种读书方法。读书有一种总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读书之法”起……师:今天我们就要按这种要求读书。读书的时候,就要好像作者说的话就是我说的;思考的时候,就好像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我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大前提下,我给大家教一个具体方法——打开天窗法。天窗看到过没有?师:汽车上的天窗,一般都是从下边往天上看。那我们想一想,假设从那个孔里从上往下看,会看得怎么样,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师:天窗,其实农村有很多房子,人们都会在房顶用琉璃瓦做天窗,然后透光进来。透过天窗从上往下看,叫做俯瞰。我们阅读一篇文章,也可以这么做,从上往下看,抓住标题看这个文本的写作。今天给大家教几招。(PPT显示:第一招 倾听信息——你从标题中读到了什么)第一招“倾听信息”,就是通过这个标题来看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也就是你从标题中读到了什么。请同桌相互交流。生16:标题是《秋天的怀念》,首先我可以读到,“秋天”它是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季节。第二个词是“怀念”,就应该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师:我有一个问题,你从哪儿看出故事都是发生在秋天呢?生16:其实我不知道这个故事它到底是不是发生在秋天,但是我知道最后一段它说“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师:哦,你从最后这里“又是秋天……”,那说明前面是发生在秋天,那你再看看文本前边的故事是不是发生在秋天呢?生16:我觉得是。第三段第二句说“母亲进来了,站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因为后面说,菊花开在北海,并且是在秋天所开,所以我觉得他前面的故事应该发生在秋天。生16:嗯,我觉得应该是,“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师:哦,“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什么叫“北归”?师:到南方。非常好。我们从标题里面读到了这篇文本所写作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和作者的情感。好,这是第一招。(PPT显示:第二招 替换词语(1)把标题中的“怀念”换一个词语)请看第二招“替换词语”,我们在标题上替换词语。先看第一步,把标题上的“怀念”换一个恰当的词语。能够换一个什么词语呢?生14:我觉得“思念”也可以,因为怀念和思念都是表达一种……(犹豫)师:换成“思念”,就是“秋天的思念”,是不是?那,“怀念”和“思念”有区别吗?生4: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些区别吧。“怀念”一般指的是怀念从前,就是已经没有了的事物。师:哦,那你觉得这个地方,我们课文里面是用“怀念”好还是用“思念”好?生4:我觉得用“怀念”比较好,因为母亲已经去世了,而且这篇文章其实是描写之前他在消极的时候母亲带给他的希望,但是带给他希望之后母亲已经去世了,所以我觉得应该用“怀念”,因为是过去。师:哦,是对过去的人、事的怀念,非常好。善于辨析词语,很好。除了换成“思念”,还可以换什么?生9:我觉得还有一种换法,把“怀念”换成“想念”。但是我觉得“想念”不如“怀念”好,原因是“想念”的程度没有“怀念”那么深。师:这篇课文里,除了对母亲的思念、怀想这样的情感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情感呢?生14:它最后一段写菊花烂漫,暗含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做人就是不要因为自己的一点点缺陷就消极,一定要坚强。生6:从情感来看,我们还可以看出惭愧、自责,还有一种悲哀的情感。生6:母亲生前,作者没有好好孝敬她,暴怒无常,让母亲都变得憔悴了,自然会惭愧、自责……师:你的意思是母亲在的时候,“我”暴怒无常,经常和母亲过不去,所以我就肯定有自责。你这是从生活常识进行推断的,能不能从文本里边找到证据呢?生6:我觉得就是第六自然段吧。文中说“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母亲的生活是很艰难的,而作者对母亲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他肯定会有点自责。生17:我觉得第五自然段有一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我觉得作者直到母亲已经病得昏倒了,才知道母亲的病原来已经非常非常严重了,所以……师:这位同学语感很强。好,我们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我没想到”,预备起——师:注意这里还有一个词,那个“竟”字,“竟”就是出乎意料的,竟然。“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了,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你看,“没想到”!“没想到”!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没想到当时是那样一种情况,你看,后悔啊,自责啊!一起再把这段读一读。“我没想到”,起——生14:第二自然段,说“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到了那步田地”。师:哦,“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如果是现在来看我已经知道,那之前就不会再对母亲那样了是吧。好,我们大家也一起把这里读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起——师:同学们看,除了怀想、想念母亲的这个意味以外,还有惭愧、自责的意思在里边。那我们能不能够把“秋天的怀念”换成“秋天的惭愧”“秋天的自责”呢?生11:我觉得不能换,因为“怀念”这个词不只是自责、惭愧,还含有一种对母亲的喜爱那种情感,如果换了的话就表达不了另一种情感。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辨析词语。我们在考虑标题“打开天窗”的时候,要去考究作者的用词。继续看下一个,我们能不能够把标题中的“秋天”另换一个词?(PPT显示:第二招 替换词语(2)把标题中的“秋天”换一个词语)生12:首先,秋天是一个充满意境的词语,秋天的意境特别带有一种比较悲伤、比较凄凉的感觉,就包含了刚刚我们所说的这种惭愧的感觉。其次,秋也是一种包含思念的意象,很多重要节日如重阳节、中秋节都在这个季节,也是古人寄托思念的一种情感。所以,这个词在标题中既包含了我们所说的惭愧,也包含了对母亲的一种思念。师:你的意思是没有什么词语可以换“秋天的怀念”了。你看,我们这位同学真能干啊,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把几层意思都告诉我们,结论是秋天不能换。那有没有同学偏要换一下呢,换成夏天?(一生举手)这位同学你想换成什么?师:“秋季的怀念”,那差不多呀。“秋季”好一点还是“秋天”好一点啊?师:哦,其实还是“秋天”好一点啊。那还有同学能不能够换?“秋天”在文中三次出现,那在文中还有没有多次出现的其他事物,也找出来。师:也就是说可以把“秋天的怀念”换成“菊花的怀念”?生19:不行不行。因为“菊花的怀念”听起来感觉像是在怀念菊花。师:不会哦,看来我有错觉。母亲为什么偏偏要想到让“我”去看菊花,而不是看牡丹花?生20:在以前古诗里面说,菊花是秋天唯一开的花。菊花就象征着坚强不屈的品质。生20:就是因为秋天所有的植物都已经凋零了,但唯独菊花还盛开。师:哦,秋天所有的花都不开了,它还要开,所以它很坚强。那还有冬天开的花呢?冬天有花开吗?师:对了,梅花还开在冬天呢,那更是能够经历寒冬呢。师:好,其实这还有一层意思,这涉及一个文化语境的问题。我给大家讲一下。传说中,鬼谷子有两个非常厉害的弟子,一个是孙膑,一个是庞涓。庞涓先出去到魏国当官,后来孙膑也准备出去。走之前,鬼谷子就给这个弟子说,你去随便拿个东西来,我给你占一卦。孙膑就顺手从花瓶里把一支菊花折断,递给师父。师父一看,菊花折断,但菊花仍然不落。就是说,你的命运跟它差不多,你将来也会受到千般磨难,但是你也会顽强地、坚强地走下去。所以,菊花这个意象代表着坚强,有顽强的文化意蕴在里边。所以,母亲让我去看菊花,其实是希望我能够像菊花一样,坚强,顽强。但又为什么不能够用“菊花的怀念”呢?刚才这位同学说像是怀念菊花,还有没有其他原因?生9:我觉得“秋天”跟“菊花”的区别在于,“秋天”是可以有多层意思的,第一个可以是这件事发生在秋天,第二个是“秋天”可以抒发一种情感。但是“菊花”就不能起到这种作用。师:“菊花”不能抒发这种情感,但最后一段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呢?这就回到上课开始同学们的问题,为什么要写菊花?还写这么多的菊花,开得这样好呢?生4:第三自然段,史铁生描写自己消极态度的时候,说“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最后写菊花却是开得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烂漫”,我觉得这个代表了母亲留给他的新的希望。师:哦,新的希望。那“我”这时候是在母亲的希望当中,还是“我”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样子了?生4:改变原来的样子了。他原来是“我可活什么劲”,现在是“我俩在一块要好好活”,要坚强地努力地活下去。师:哦,要好好活,要坚强努力地活下去。非常好。你看最后一段写菊花,就写“我”受到母亲精神鼓励之后,懂得了母亲的话,要像菊花这样坚强地活下去。那好,我们大家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出“我”的感悟,读出“我”的领悟。“又是秋天……”,起——五、迁移训练
师:这节课除了解释词语、复述课文以外,我们还学了一种方法,在标题上做文章,倾听标题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把标题的词语换一换,再走进文本中去理解理解。这样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我们就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我给大家留了一个课后作业。这个作业已经发给同学们了,就是单子上的两篇文章。请同学们给这两篇文章分别加个标题,然后交给老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了,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启发和体会。我们请两三个同学发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生11:我的收获很多。一开始预习方法的交流是我第一个收获;第二个是把自己预习到的知识带入到文章中,理解文章;第三个,就是“打开天窗法”这一部分,替换词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个词语为什么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然后……生11:第二点的话就是启发了,就是以后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学习语文,怎么去深刻了解语文。收获启发说完了,最后就是一个总结性的说法。生11: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根据这种方法了解语文,或者了解一些更好的方法学习语文。师:哇,掌声送给我们这位同学!(掌声)太厉害了,收获是“一二三四”分列,还有启发,最后还给总结一下,你太能干了!还有其他同学想说说吗?生21:我这节课有很多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本来开始的时候,既没有不懂,也没有特别的懂。生21:下来了。帮助我“下来的”就是我可以解释一些比较重要的词语,这样可以帮助我理解文章。师:哦,非常好,你看,终于从墙上下来了,这也是一大成功。生4:我最大的收获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文中词语意象的选择,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写这些必须字斟句酌。第二个收获就是,当一个词语有两个解释的时候,可以把它带到语境中,结合前后文去理解。比如说“好好儿”,第一个意思是“完整的”,第二个意思是“努力地,尽力地”,我觉得第二个明显比第一个好很多,而且一下子就帮我理通了这篇文章的脉络,就是说母亲让“我”要努力地活。师:哦,你看,懂得这一个词一下子就懂得了整个文本。非常好!我们今天时间有限,无法让每一个同学都说。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在这张单子下边的空白部分写下你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