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茜《在牛肚子里旅行》(三上10课)课堂实录及视频

黄茜《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堂实录及视频


一、教材原文



 二、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 聊聊假期的旅行,引出课题;

2. 板书课题,指导“旅”字书写,学生练习;

3. 齐读课题,引导提问。

二、初读课文,梳理路线

1. 出示学习任务一: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 检查词语认读:a.答应 一骨碌     b.吞进去 细嚼慢咽

                            c.胃 牙齿 眼泪    d.悲哀地  偷偷地  笑眯眯地

3. 把词语放回句子中,顺势指导带有生字的长句子: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4. 出示课文标段序号,集体订正。

5. 解答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梳理文章内容:蟋蟀怎么会跑到牛肚子里呢?最后的结果怎样?板贴图示:

6. 师:那么,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怎样的旅行呢?

7. 出示学习任务二:(1)默读7——17自然段,圈出红头去过的地方,在学习单上画出旅行路线图;(2)自己说说旅行路线,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关联词。

8. 学生根据学习单自学、圈画交流。

9. 展示“牛肚子剖面图”,抽学生讲述红头的旅行过程。

10. 相机教学“胃”字。

三、体会心情,角色朗读

1. 出示学习任务三:自由读7——11自然段,画出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体会当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 指名交流“对话”的句子,体会心情。

3. 出示红头的对话指名读,交流体现心情的句子,体会红头的害怕。

4. 出示青头的对话指名读,交流体现心情的句子,体会青头的着急。

5. 过渡:这些提示语、关键词语、标点符号都提示了红头和青头此时的心情。

6. 同桌分角色读,体会它们的心情。

7. 出示学习任务四:请同桌分角色朗读12——16自然段中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体会它们的心情变化。

8. 同桌自由练习,指名展示,交流心情。相机理解“贮藏食物”“消化”。

9.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12-16段。

10. 出示学习任务五: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7——16自然段,可以试着加上动作和表情。

11. 配上背景音乐和插图,分角色登台展示。

12. 师生合作集体表演读。

四、了解反刍,感受文体

1. 展示青头和红头的对话,发现科学知识——反刍。

2. 微课展示,进一步了解牛为什么要反刍。

3. 介绍作家张之路,引出文体——科学童话。

4. 结课:从哪儿可以看出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又怎样把故事讲好呢?下节课接着说。


三、听课感悟


1.紧扣课后习题,读中悟情。这节课上,黄老师借助三张指向朗读的学习单,通过圈画句子,分别感悟,同桌互读,分角色朗读,带动作朗读,配乐朗读,师生合作读等多重方式,层层深入落实了分角色朗读的指导。同时,学生在一遍遍朗读中也体会到“青头”和“红头”两个不同角色的不同心情,自然能够读出角色相应的语气。

2. 搭建学习支架,扶放有度。本节课孩子对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了解是一个难点。黄老师设计了学习单让学生自己先练习,又通过设计牛肚子剖面图让学生上台练习直观展示,这样的设计既是对教学难点的一个检测,同时也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次锻炼。而动物“反刍”的知识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老师也巧妙的运用一段动画视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 几点思考:(1)“旅行路线图”能否放手小组合作,在设计路线图的过程中突破难点?(2)学生明显已经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那么对课题的质疑有没有更好的表述方法?(3)分角色朗读的指导环节是否可以精简?(4)结课时的两个问题是否起到设疑引趣的效果?

四、教学视频(链接)

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教学观摩活动:

黄茜《在牛肚子里旅行》(三上第三单元10课)教学视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