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玲《行路难》(九上14课)教学实录

叶玲《行路难》(九上14课)

教学实录

(执教:叶玲,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点评:郑桂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第一部分: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学生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师: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很多的诗歌,也认识了很多的诗人。现在请在你的头脑中调取一个人—— 李白,说说你对他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了解。
生 1 :爱喝酒。
师:“自称臣是酒中仙。”很好!
生 2 :佩剑穿白衣的风流人物。
师:你说白衣佩剑,有出处吗?
生 2 :记得李白在诗歌里说他的剑术很好!
师:白衣很俊逸。咱们的校服也是白色为主,帅帅的。
生 3 :撰写浪漫主义诗歌的伟大诗人。
师:诗歌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这是他诗歌的风格特点,其实也是他的精神气质。
这是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 在头脑中构筑的李白形象。今天我们将通过《行路难》的学习,看看你对李白会不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同时也对 《行路难》所代表的诗体有一种新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齐读诗歌
师:大家看到前置学习单的三种任务。现在,我们就根据这样的任务一起来交流。
(生齐读全诗)
师:同学们读得齐整有力。正音:“塞” sè —堵塞、阻塞。双音节的时候读“ sè ”;“ sāi ”是单音节时的读音。本诗中倾向于读“ sè ”。
(三)声韵组任务
师:朗读时在音韵、节奏上有没有什么发现?请选择了这一任务的同学先发言,其余同学也要参与进来,可以补充。
( PPT 出示任务一:① 发现本诗在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② 设计本诗的朗诵方案并完成朗诵)
1.节奏
生 1 :2/2/3 的节奏。前边低沉,后边欢快。
师:全诗都是 2/2/3 的节奏吗?
生 1 :后边变成了 4/3 的节奏。
师:2/2/3 与 4/3 有没有本质的区别?你把“金樽清酒斗十千”连在一起读一读看看。
生 1 :(读完之后)其实是一样的。
师:诗歌的发展—— — 从诗经的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多一言,就多了排列组合的可能、多了变化。
师:还有没有地方不一样 ?
生 2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不一样,是三字一句。
师:句子长度有变化,节奏也有变化,你来研究一下。
生 2 :2/1 ;1/2 。
师:(做节奏小结)整体来说是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2/2/3+1/2 或 2/1 ,齐整中有变化。
2.押韵
生 1 :这首诗前四联押的是“ an ”韵 , 后两联又换了“ ai ”韵。
师:你对音韵的发现是正确的。有一个小小的纠正,请大家看注释一。“联”的说法适用于格律诗,而我们这首诗是乐府诗,所以不能用此术语。只能表达为“句”。
这首诗在押韵方面也是整齐中有变化。我们一起把押“ an ”韵的韵脚读一读。
这首诗韵脚“ an ”“ ai ”,有音韵的变化。读起来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3. 小结:声韵特点
( 1 )七言为主,杂以三言,乐府诗的节奏。
( 2 )押韵自由,灵活多变。
( 3 )错落有致,摇曳多姿。
4. 诵读
(1) 听读、跟读老师播放《朗读者》视频,学生跟读。
师:(提出要求)跟读出声,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创作。
(2) 诵读展示生
1 :我们设计的是前四句比较欢快,后四句比较悲愤,想要抒发自己的不平。
师:同学们有没有建议?如果没有,请你们完成一下。
(生展示)
师:同学们可以把他们的诵读留存在心里,等对文章内容情感有较深把握之后,再修正自己刚才的理解。
(四)意象组任务
( PPT 出示任务二:找出本诗的主要意象;发现这些意象的特点,体会其构成的意境)
1.找出意象,体会意象特点
生 1 :我找的意象有金樽清酒、玉盘珍羞、杯、剑、太行、黄河、冰塞川、雪满山。
生 2 :还有箸。
生 3 :还有云帆、沧海。
师:“风、浪、云帆”都应该是意象。我们把意象放在一起,进行大胆的设想,看看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老师提示一下,同学们以前学的诗歌里很多有“酒”的,“清酒”与“浊酒”相对。珍羞,指美味佳肴;金樽,是酒器里面最精美的东西。“太行”是我国东部地区很高大的一条山脉;“风”是“长风”;“云帆”是很高大的船帆。好了,请大家找这些意象的共性。
生 4 :我认为它们都是很极致的东西,而且成对出现。
2. 链接同类诗,体会意象创设的特点
师:真好!请大家回顾之前接触到的李白的诗,回想里边的意象,是不是也有这种极致的表现?
生:(齐答)白发三千丈。
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极致——  极大、极小。还有吗?
生 5 :“飞流直下三千尺”。
( PPT 跳转—— —左边:“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右边:“欲上青天揽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
师:有没有发现 PPT 所列诗句左右还略有不同?
左边是具体的形象、极致的形象;右边的是行为所构成的意境的夸张,是极致的行为,包含极度的情感。
板书、小结:
雄奇的想象 + 大胆的夸张
大胆的夸张:用语、造境
师:回到《行路难》,读出意境的夸张。
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康震老师说:“李白提升了整个民族的想象力,这是他对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贡献。”李白用这些极度夸张的意象,澎湃我们的一个又一个想象。意象是有所寄寓的形象。李白这些意象寄寓的是什么呢?
(五)思情组任务
( PPT 出示:你读出了本诗的情绪、情感、思想吗?还有哪些没读明白、没理解的部分?疑难点又在哪里?)
1.体味思情
( 1 )学生汇报本诗蕴含的情感
生 1 :惆怅、低落……
师:你的回答是属于结论式。能不能把你得出结论的过程说一说呢?
生 1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苦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惆怅……
师:苦闷和惆怅有什么区别呢?
生 2 :我认为苦闷是想做不能做;惆怅是想做做不到。
师:部分地解释了诗人的情感因由,很好。
生 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苦闷;“行路难,行路难……”是对未来的迷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对未来的希望。
师:同学们对此有没有补充或修正?
生 3 :“金樽清酒”和“玉盘珍羞”对比让人欢快的感情……
师:“欢快”一般指节奏。如果要形容感情,请换一个词,好不好?
生 3 :愉悦。他明明很喜欢酒,但是他对未来有些迷茫,看到美食下不了口,内心有一些苦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太行”是未来道路上的各种险阻、困难。他要面临,所以他又想到了尹尚、伊尹的遭际。又有了一些信心。但是突然回到现实,发现未来还是迷茫,感到还是有些惆怅。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去挑战困难。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略有不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第一位同学抓住了名句中的情感;而第二位同学试着将全诗的情境联系起来。而且她中间用了很多的关联词—— “但是”,这是她的口头禅,还是因为跟全诗情感有内在联系,所以才这样用呢?
( 2 )学生图示情感的转折变化
师:请同学们尝试着用箭头来体现情感变化。好情绪用朝上的箭头,反之用向下的箭头。看看本诗有多少次起伏变化?
生 1 :以“金樽清酒斗十千”作为基础感情的话,有四次转折。第一次转折是在 “停杯投箸不能食……”这体现了他在面对未来时的迷茫和苦闷;第二次转折是在“闲来……”他想到历史名人都受到了重用,就有了一些信心;然后“行路难……”他又一次面对现实,十分困难;最后“长风……”他为自己坚定信心,觉得自己在未来一定会取得一定成就。
师:非常好。这个同学把情感转折和转折的原因解说得更为恰当了。总体来说, 本诗情感复杂。把“基础情感”改为“情感起点”会准确一点。《行路难》旧题就是体现人世的艰难或离愁之苦。整首诗有急遽变幻、起伏跌宕的矛盾,以及复杂而强烈的情感。
PPT :


2. 对比探究
师:为什么矛盾?矛盾从何而来?
对比阅读,同样的题目,鲍照的《拟行路难》中的情感:

师:看一下,在强大的现实面前,鲍照是何态度?从诗中能看出来吗?
生:“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师:是的。“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 在强大的现实面前, 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握手言和。说白了,鲍照就自我放弃了。但李白没有,他在挫折面前一次次弹起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现实很强大,他的内心更强大。
3. 知人论世
师:结合下面的资料,你能从诗歌中读出李白的理想吗?

生 1 :李白的理想是出仕,为帝王、为国效力。
师:和本诗中的哪句诗完美匹配?
生 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师:理想是建功立业,功成然后身退。然而现实是天宝元年被诏入朝为官,却不得重用,仅为翰林供奉,点缀升平,最后赐金还山。
偶尔写写《清平调》,赞美一下杨贵妃的美貌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只做这些事啊!
唐玄宗身边的官员也不喜欢自诩才高不受约束的李白。玄宗也不喜欢他,但是出于对诗人的尊重,所以赐金还乡。
但是李白这次丢脸丢得有点大,因为天宝元年,李白因进京而发了一条点击率超高的 “微博”——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生齐读,读出狂放、得意。
师:当年立起了 flag ,但是结局却如此!在临别的酒席上,真情耿直厚道的朋友给他准备了豪餐。这种情况,大多数怀才不遇的人会有怨恨,要么隐逸,要么妥协。但李白没有,他没能忘却自己的志向,他仍然能以伊尹和姜尚来激励自己。他说—— 
生(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师:激励自己之后,他又低头一看自己的路,哀叹道—— 
生(齐):“行路难,行路难!……”
师:但是李白终究是李白,心中的信念和理想是不灭的。于是他又仰天—— 
生(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赏析意象“剑”,深味矛盾品思情
师:所以,整首诗情感急遽变化,跌宕起伏。但是情感的变化有一个“轴心”。前边有一个动作已有暗示“我是打不死的李白”,是哪个动作?
生 1 :“拔剑四顾”。从“停”“投”“不能食”看出他的苦闷,但是“拔剑”表现了他的不消沉,还想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
师:有多少同学想到了?真诚地面对自己,举手示意。
师: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如果他只想表达“茫然”,用得着拔剑吗?“起身四顾心茫然”。我们可以结合李白诗中的“剑”这个意象来分析,剑可能指什么?

生 2 :剑可能指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抱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展示了愿意为唐王朝挂帅出征的男儿志气。
师:来看 PPT ,左边的那些“剑”就是剑,是他建功立业的凭借;右边的“倚剑”和诗中的“拔剑”相近,多了一个动词,让我们想起李白仗剑出游的形象。有了动词就加进了自我,“剑” 的意象不仅是诗人的志向,也有诗人的自我形象。
PPT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余光中的这首诗很有水平。他把李白排名前三的意象都放在这里了。在李白的整个诗作里,按意象的出现次数,排名第二的是“剑”,占李白诗歌总数的10% 。“月”是排名第一的。“酒”是催化剂。
PPT :“剑”的意象—— — 建功立业的凭借、功业梦想的寄托,渴望功业、追求自由,永不言弃的自我形象。
师:茫然与失意是暂时的,正因为心中有“剑”,才能失意而不失志。永远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在理想的呼唤和宣言中定格。
师:我想采访一下刚刚发言的佳仪同学,你先前是把这首诗分成了两节,现在你要不要修正?
生:现在可以把它分为四个部分……
师:每四句一组,每一组包含一组矛盾。在箭头中我们也可以找到情感的起伏。邀请同学跟你一起朗诵一下吧。
(三位学生现场朗诵)
(六)深化本诗的价值
PPT :习总书记在 2012 年、 2013 年的讲话中,对本诗诗句的引用。



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坚定。能够直面挫折与失败,能够不被挫折所羁,这是自由灵魂对生命的呐喊。这也是一种精神自由的表现。
所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也正是我们学习《行路难》的价值之所在。
( PPT :诗歌的价值—— — 声韵美,抒情美,意境美,人格美)           师:正如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莫砺锋教授所说:“诗歌的价值可以有很多方面。”我们前置学习的分组其实也是源于此。同学们今后无论学什么诗,都可以循着这几个路径去探究。而我更希望的就是同学们能从诗歌中汲取知识的滋养,化育人格,塑造自己高大的、美好的人性。
(七)设计雕塑,深化李白形象
师:在课前,我们谈到了李白的形象。现在我们把诗歌和雕塑这两种凝固的音乐合在一起。
李白不仅滋养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古典文学,他也滋养了旅游业。只要是李白写过诗的地方、到过的地方全都有他的雕塑。老师选了几个,你们看看有没有符合《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的形象的?如果没有,请另行设计并为之命名。

生 1 :A 最像,因为有配剑。
师:除了外在,有没有内在形象上的相似呢?
生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有壮志,而 A 中雕像目光望向远方,可以看出他有远大的志向。
师:再看看雕塑所处的位置。
生 2 :雕塑位于山顶,酒更符合精神气质。
生 3 :C 更符合。“停杯投箸不能食”,手中举杯,右手指向远方。
师:不羁和呐喊也就在他的“遥指”里边。
生 4 :B 更符合。抬头往前看,表达内心的迷茫,也有内心的希望。船上的鱼竿和“闲来垂钓碧溪上”相符合。
师:这个雕像上的是摇船的橹,但是你自己可以把它重新设计成鱼竿,这样就妙绝了。
(八)总结李白形象,永远青春追梦
师:刚刚这个环节其实是通过对雕塑作品的设计,再次感受李白的人格美:永远天真,永不言弃。
同样都是遭遇人生的重大挫折, 苏东坡是在人生的废墟上重建一个妙趣横生的精神家园, 而李白则是背对人生的废墟,重新去描画一个理想的家园。
他像屈子一样执着地追求,像庄子一样精神自由。屈子、庄子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李白的浪漫主义,则是兼具了二者,永远不灭地追求,永远不灭地希望。失意而不失志,知难而不畏难,这就是浪漫的李白、永远青春的李白。
PPT :青春追梦人—— — 李白与《行路难》
(未完,见同日下一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