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备课|| 五上《月迹》(何捷老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孙老师的小花园 Author 孙莉
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目标解读:
1. 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2.体会:写的如何?欣赏怎么写成?搭建支架。
3.阅读课文。三个问题:月亮出现在哪里?有趣的地方?细腻的感受和动人描写?
1. 板块一 从字词入手,品读月之趣
1.板题,理解“迹”。出示“迹”在字典里的义项:脚印;行动留下的痕迹。
2.找一找,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些地方(窗帘、穿衣镜、院子、桂树的枝头、瓷花盆、小河、眼中)
3.月亮的足迹出现在这么多的地方,你觉得最可爱、最有趣的是在哪里?
(1)学生自由说。
(2)教师重点指导:
第一处:第四到第十八自然段。
这处对话特别有趣,老师要指导读好。如何操作呢?学生任意说其中一处,老师都要停下来指导。这地方不分角色,老师可以这样引导:你们看,多好的对话呀,听老师来读一读。
第二处:看插图,梳理出来顺序的词语:先……再……渐渐……末了……写月亮的移动太虚、太快。
欢乐的时光飞逝,寻找月迹线索的时候,体会有趣在哪里?(体会到静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月亮位置在变动,是一种动态的描写呀!)
第三处:
第21、23自然段格外有画面感,骄傲地喊一喊。
板块二 体会文中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说明:此处要体会特别精巧的构思、有趣的灵魂,集中在第2、3、8、23自然段。
1.接下来,我们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很细腻呢?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师:月影太生动太调皮了,它的足迹在哪些地方出现?
(1)即使这样调皮,也被作者捕捉到了,因为作者太细心了,作者用眼、用心、用笔跟踪着月迹,它先……再……渐渐……末了……
(2)指导学生用批注方式圈画出关键词,老师和学生合作来读。
3.品读第三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作者运用叠词表达出意境美。
4.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8、23自然段也有这样细腻感受和动人的描写的语句,请你圈画下来,做批注,然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
5. 升华主题。
(1)每一次都有一条线索在指引着孩子去寻找月亮的轨迹,这就是奶奶。读文章,找出奶奶说的话。
(2)是奶奶在指挥,月亮真的是有行踪吗?月亮的行踪谁知道呢?奶奶是怎么知道的?(奶奶未卜先知,从小到大都在看,她是来看着孩子长大的,也引着孩子看月亮。)
(3)这是一种传承,作者写的是中国人一种温暖的传承,对美好生活的追忆。月是中国人心中共同的家园,中国人心中永恒的图腾,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