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文斌《延安,我把你追寻》(四上24课)教学设计

李文斌:

追寻历史足迹,弘扬延安精神

——统编四上《延安,我把你追寻》

(来自统编语文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延、昔、笋”等七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重温单元人与事,营造“追寻”之意



1.播放《建党伟业》主题曲《追寻》的mv片段。(板书:追寻)


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首诗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

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颗心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过渡:我们曾追寻一句话体会京剧表演术家的民族气节!

“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梅兰芳


2.引出课题:追寻一段历史可知兴衰,追寻一腔志向可明其志,追寻一种抉择可感气节……这节课,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一起为那段历史拍摄视频,制作一份《“追寻”光辉的足迹》短视频。(补全课题:延安,我把你)


3.拍摄视频之前,我们需要走进那段历史,了解那段不朽的回忆!读题猜测,作者走进延安可能会“追寻”什么呢?(预设:事物、历史、人物、事件、地方、精神……)


(设计意图:以音乐的旋律,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结合情景朗读,感知“追寻”的含义,唤醒整个单元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语文要素,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诗歌词与句,体会“追寻”之韵



1.初读正音,感知诗韵。

(1)自由朗读,辨析词语词语:



(预设:“炕”后鼻音,“脊”读三声。释义“满目琳琅”也作“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设疑生思,发现诗韵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预设:诗中“追寻”的事物;每个词的都有相同的“αng”韵。)

(3)练习朗读,相机指导(预设:借助节奏划分,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适当突出每小节第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读书诗歌的声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关键词语,既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词义,又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全诗押“αng”韵,体会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文体特点。)






三、感知诗中景与物,融入“追寻”之境




1.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过程中,我的眼中发现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朗读圈画,汇报交流,结合景物变化,展开想象,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2.分享眼中的变化,触摸时代的变迁。

(预设:从破旧的茅屋,低矮的窑洞到一排排高楼大厦,一件件电器满目琳琅,说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物质生活的丰富;破车老牛的落后生产力到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等设备的日新月异,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一去不返。)


(设计意图:俗话说:眼见为实。外在的变化显而易见,学生容易从视觉“追寻”的表象入手,引发对翻天覆地变化缘由的深层“追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感知“追寻”的内涵。)






四、穿越诗境朝与夕,品悟“追寻”之味



  1. 合作探究,借助《“追寻”光辉的足迹》视频拍摄记录单,结合背景资料深悟“追寻”的内涵。



2.汇报交流,借助《“追寻”光辉的足迹》拍摄单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1)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板书:延河)

资料:延河被称为“中国革命母亲河”,当年革命者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救国救民的革命道理。

(2)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板书:枣园)

资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

(3)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板书:南泥湾)

资料:南泥湾是一条杳无人烟的溪谷。三五九旅奉命进驻这里,自制工具搞生产。他们以惊人的毅力,艰苦奋斗三年,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4)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板书:杨家岭)

资料:杨家岭是中央领导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曾召开过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毛主席在这里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名句。

(预设: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追寻延河,就是追忆与革命者并肩战斗的岁月;追寻枣园,就是紧跟党中央;追寻南泥湾,就是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追寻杨家岭,就是追寻伟人的足迹,遵照党的指导思想,建设美好的明天。)


2.师生合作,情景朗读体味朝夕变迁的不凡。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配乐朗读)



师:那“延河叮咚的流水”两岸不在泥泞,如今遍地繁华……

生: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师:那“枣园梨花的清香”依旧满城芬芳,这清香在述说……

生: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师:那“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崛起了斗志,崛起了新时代……

生: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师:那“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场景历历在目,点燃自力更生!

生: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过渡:孩子们,“我”从延河,追寻到枣园,从南泥湾,追寻到杨家岭。

其实,我也曾在长征胜利会师的吴起县追寻;也曾在党作战总指挥部王家坪追寻,更在顶天立地的宝塔山上追寻……甚至,把整个延安,追寻(板书:追寻)。

“我”追寻到底是什么呢?(板书:延安精神)

(预设:追寻伟人的足迹。追寻革命的岁月。追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延安精神。)

成果分享:短视频预设30分钟:借助记录单,分享“追寻”过程中,分配时间最长的部分,为什么?

3.回顾诗文,锁定“作者足迹”,借助资料,串联“事件意义”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足迹、意义)

(预设:借助板书概括诗歌主要内容;梳理概括现代诗歌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场。教学由扶到放,教师相机点拨,教在难处,教在疑处,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现代诗歌的空间。结合背景资料,层层深入思考“追寻”的意义,通过情景朗读生发对“延安精神”感悟。借助“锁定作者足迹,串联事件意义”的思路,给予学生概括现代诗歌主要内容的方法。)






五、领悟“我”心情与志,传承“追寻”之路





情景一:中国的航天历经14年不懈努力,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如今神州登月,蛟龙潜海,高铁纵横……中国科技的飞跃中,你追寻到“延安精神”了么?



情景二:中国女排,三十年拼搏不息,几代人热泪盈眶。在低谷中奋起,从不放弃,面对强敌出手,永不言败。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冉起……在中国女排拼搏里,你追寻到“延安精神”了么?



情景三:94岁的张富清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功勋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到偏僻的湖北来凤县默默奉献60年,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在老红军的身上,你追寻到“延安精神”了么?


结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孩子们,时代需要“延安精神”!它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融进血液里,刻在骨子里!


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怀揣感动与梦想,追寻“延安精神”的足迹,向着明媚的春光,向着火红的太阳,一路向前,齐读!(音乐:《我和我的祖国》)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事件,拉近学生生活情景,升华“延安精神”,扩大“追寻”的视野,从国家科学技术的腾飞,到女排自强不息的信念,到老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守……把“追寻”道路延展至诗外,传承到当代。将“延安精神”根植于心,内化于行。)

板书设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