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愚公移山》(八上23课)课堂实录
肖培东《愚公移山》
课堂实录
(来自语文深深浅浅之间)
师:刚才,我们的钱老愚公已经把这篇文章当中的人物给梳理清楚了。现在我再来检测一下大家掌握了多少。来,说说小男孩几岁?
生11:七八岁。
师:你怎么知道是七八岁?
生11:“始龀”,刚刚换牙齿,指七八岁。
师:这个“龀”字特别难写,你到黑板上写一写好不好?(生11写)大家也一起写写。“公”是老头,“智叟”怎么就是老头子呢,你又从哪个字看出来?
生12:“叟”字。
师:这个“叟”字也很难写,你也去写一写好不好?(生12写)
师:五人的移山队伍中,还有这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那他去移山,他爸爸肯不肯的?
生13:他没有爸爸。
师:他怎么没有爸爸呀,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13:他妈妈是“孀妻”,就是已经失去丈夫的。
师:好,大家都已经读出来了。你再把“孀妻”的“孀”字也写到黑板上,好吧。(生13写)
师:刚才在钱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已经知道了,愚公也去了移山。这是通过哪个句子看出来的呢?
生14(读):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师:你翻译一下。
生14:愚公就带着三个能挑担的子孙。
师:你在翻译的时候,把“愚公”放在“遂率”前面去了,说明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对,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你看,又懂了一个句式。
师:山是那么的高,人是那么的少,在对待移山这件事上,大家的态度就有所不同。你们再读读,故事中有俩人说的话特别像,但态度是不同的。知道是谁和谁吗?
生15:愚公的妻子和智叟。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说的话。愚公的妻子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师:再来读读,智叟又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师:这两人说的话特别相近,你又从哪里看出他们是不同的呢?
生16:我觉得智叟是反对愚公去移山的,愚公的妻子还是赞成的。
(生16再读这两句话)
师:哪里不同?这两个句子不是很像的吗?
生16:一个认为还是可以削平这座山,一个则是认为连一毛都削平不了,别说什么土石了。
师:连一毛都削平不了,“一毛”?
生16:就是草。
师: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掉,你还能够怎么样!好,同学们再读读两人说的话。
生(齐读两人说的话):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师:这里有一个相同的句式“如……何”,哪个同学知道怎么翻译?
生17:把……怎么样。
师:两人都用“如……何”来说话,具体的话语中又有什么不同,大家细细比较一下这两句话。
生18:智叟前面加了个“其”,这个“其”加强了反问语气,表示蔑视的。
师:很蔑视,所以他要加上这个“其”,加强了反问语气。你读读,读出这样的语气。
生18(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读出强调、蔑视的语气)
师:再仔细读读,还有什么不同?
生18:一个对象是魁父这样的山,一个对象是太行山和王屋山。魁父这座山是比太行山、王屋山小得多的,要矮得多。
生18:愚公妻子说愚公不能削平魁父之丘,智叟认为的是不能销毁山上的一根草。所以这两个人对愚公的能力判断是有很大差距的。
师:从他能销毁的对象,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态度上的不同。所以呢,智叟是带着强烈——
生(纷纷):嘲讽、轻蔑的语气。
师:好,你读读看,把智叟话语中轻蔑的语气读出来。
生(几个学生轮流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个别同学还不能读出味来)
师:这句话,读的时候,哪几个词要特别重读的?
生19:“其”“如……何”,还有“曾”字。
师:好,我们再一起来读读看,把智叟对愚公的那种嘲笑、轻蔑的口吻全都读出来。
(生多次读,越读越好)
师:接下来再找,还有什么不同。
生20:智叟先说“甚矣,汝之不惠”,先是否定了他,你太不聪明了。
师:哦,智叟还多了一句话。这句话按照正常语序,应该是怎么说的?
(生20难以回答)
师:谁能帮助他解决?
生21:汝之不惠,甚矣!
师:汝之不惠,甚矣!这是一个倒装句。你太不聪明了,智叟一开口就在嘲笑他。好,还有没有?
生21:愚公的妻子在说话前是提出疑问,是带有问他的语气。而智叟呢,先笑了,然后再去说,智叟是完全在嘲笑愚公。
师:同学们,他抓住了两个动词,愚公的妻子“献疑曰”,智叟呢,是“笑而止之曰”。一个是献疑,一个是笑。你能在“笑”前面再加一个字,也组成两个字的词吗?
生(纷纷):嘲笑,讥笑,讽笑。
师:愚公的妻子是“献疑曰”,为什么是“献”?
生22:因为她是觉得愚公还是可以移山的,但有实际困难,所以她献疑,让愚公把计划想得更全面一点。
生23:还有对愚公的担心。
师:支持,担心,所以在读的时候,要读出作为妻子的关心、担心。
生23(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读出关心,读出担心)
师:谁还能具体说说吗?
生24:愚公妻子最后还问愚公把这些挖掉的土石放到哪里,妻子是同意移山的,但智叟是完全反对且嘲讽的。
生25:妻子并不是否决愚公移山,而是给愚公出主意。
师:哦,要为愚公出主意,这个问题非常关键,而智叟却是在嘲讽愚公连一根草都移不掉的。再想想看,他们说的话,还有哪些不同?
生26:妻子讲的是“以君之力”,比较有礼貌的,智叟用的是“以残念余力”,就是讽刺他老了,干不成事了。
师:“以君之力”,很有礼貌。哪个词看出她很有礼貌的?
生(纷纷):“君”字。
师:“君”!愚公的妻子对愚公称呼的是“君”,再看看智叟呢?
生(纷纷):“汝”字。
师:谁知道“君”和“汝”有什么不同?
生27:“君”是对男子的尊称,但是“汝”就没有尊敬的意思了。
师:“汝”是怎么用的?大家看看,课文当中还有没有用到这个“汝”字?
生(齐读):吾与汝毕力平险。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生28:愚公对子孙说的。
师:愚公对他的子孙说的,那能不能从这句话中想出“汝”的用法呢?
生29:“汝”,有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语气在的。
生30:“汝”,长辈对晚辈说的。
师:对,一般用在地位高的对地位低的,辈分高的对辈分低的。那么大家想想看,智叟跟愚公说话用了一个“汝”字,恰不恰当?
生(纷纷):不恰当。
师:称呼不同,还有没有不同?
生31:愚公的妻子是支持的,但有担心,所以她说“且焉置土石”,智叟是讽刺嘲笑,根本是竭力反对。
师:各种不同都在话语中。接下来考虑一下,如果你是愚公的妻子,这句话你是怎么说出来的?你是智叟,又是怎么说话的?
生(自由读):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师:好,接下来一起连一遍。先读妻子说话,再读智叟说话,注意语气语调。
生(齐读):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师:所以钻到文本的语言深处,就会发现,看起来差不多的句子其实还真的是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的。文言文好好学起来真是很有味道的。那么愚公移山的主张,家里其他人同不同意的?(生纷纷说“同意”)哦,都同意,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32:“杂然相许”,都答应了。
师:“许”,答应的意思。你还能从哪里读出小男孩对移山也是非常喜欢的?
生32:“跳”字。
师:大家都响应的移山主张,智叟却认为是愚蠢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愚公移山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下面由黄厚江老师给你们继续讲课。
特别推荐肖培东老师专著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