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年我们上紫金山48次

植南&墨楠 植南门市部
2024-09-07


Hello,我是墨楠。


目前居住在宁镇山脉下的南京,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做图书翻译、插画和手工。


近来最大的兴趣点是走进山野,观察自然(当然观察其实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开展),然后用手帐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一年来已经陆续进山50多次,记录了厚厚一本物种手帐。


最近让我关注的植物话题——算不上话题吧,是六月中旬南京强对流天气后造成的树木倒塌事件。风暴中,南京一条主干道上一棵一米多粗的梧桐树被连根拔起,重重倒在路上。南京是一座以梧桐绿荫而闻名的城市,这里的大部分梧桐种植于上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引进国外“林荫大道”概念,在“首都计划”中将梧桐(悬铃木)选定为主要的行道树,并于1929年前后在南京大规模种植此树。


南京陵园路的沿街梧桐树  / 来源:网络



时间过去近100年,南京的梧桐已经长得颇为壮观,现在如果行走在下马坊博爱园一带,回望陵园路,会看到远处一排整整齐齐五六层楼高的绿山墙,不了解的人可能以为那是一座长满了梧桐的小山,但实际上,那些高大的梧桐树已经有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完全无需用无名小山来垫脚。


那棵被连根拔起的梧桐树,与陵园路的梧桐年纪相仿,只是为了市政建设,树冠被修剪过,现在看着没那么高,但粗壮的主干还是透露了它的年龄。按常理理解,这样的老树必定根系繁茂。在南京,常会看到地下的梧桐树根将水泥路面顶起的情况,可见根系力量之大。如有这样强大的根系紧紧抓住地面,再大的风暴也难将梧桐吹倒吧。


而在短视频里看到的那棵倒下的梧桐,它的根似乎很浅很短,和它粗壮的主干不太相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在强风中被吹倒了呢?是昆虫破坏了根系?还是地面下的土壤结构开始有问题?不得而知,只有心疼。


Hiking Together  / 来源:墨楠



我开始关心植物似乎没有具体的契机或是时间点,留意植物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如果要说特别留意的时候吧,那一定是春天,毕竟这是植物们最“风骚”的季节,花红草绿招蜂引蝶,惹人驻足流连,继而产生好奇——这是什么花?


曾经有那么好几年,我对植物的兴趣浓度总是春天最高,继而随着季节更替逐渐减弱,到下一个春天,浓度重新上升,继而下降,如此反复,对植物的认知永远在原地踏步,叫得出名字的小花小草总是在春天开花的那么几种。


Hiking Together  / 来源:墨楠



2022年春夏之交,在南京紫金山吃到第一颗成熟的蓬蘽果实之后,我和朋友开始了一场为期一年的紫金山行走小计划:Hiking Together——这个项目很简单,我们邀请对自然和行山感兴趣的朋友与我们一同行山。


这一年中,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几乎每个周六都会上紫金山,走不同的路线,记录沿途观察到的各种生命。这一年下来,我们上山48次,每次记录物种30~60种。和只在春天看花不同,这一年我们见证了夏天无在初夏消失、薄翅蝉羽化、毛毛虫化蝶、野柿在初秋果熟、山胡椒在冬日酝酿新芽,看到植物的四季变化、候鸟的出现和消失、虫子的完整生活史,感受到每一个生命本身的丰富多彩。


<左右滑动查看>

四季流转,山中景色也随之变化 / 来源:墨楠



最近勾起我兴趣的是一种兰科植物,不算是什么新闻。这两周是兰科植物绶草开花的季节,在小红书里常会刷到草坪里的绶草——在南京从未见过的人好不羡慕。这些笔记大多会注明绶草是一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而有位博主在下面留言,表示绶草现在不是、也从来不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打开浏览器大查特查,结果真如那位博主所说,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于1999年初次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2021年的更新版本中,均没有绶草。


喜爱植物可以,保护植物也很重要,但是为搏眼球以讹传讹,挺没必要。





这个问题是个好大好深入的问题,我不是专家,只能说说自己在现有认知上的一些浅薄理解。


在没有人类出现之前,昆虫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亿年,它们早就和植物形成了一种或制约、或促进的动态平衡关系,毕竟把寄主植物统统吃光对虫子的繁衍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而植物有时候也需要虫子来平衡它们和其他竞争物种以及真菌之间的关系,更不用说让昆虫帮助自己来传粉了。


给植物打药,防治病虫害,这完全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行为。给树打药,虫子便不会把树叶吃光吃秃,公园绿地也可以保持完美无瑕的样貌迎接游客。给作物打药,是为了保证数量不断增长、消耗不断增加的人类有充足的口粮存活。至于虫子怎么想,人类似乎并不想管。





因为要在手帐里把植物画下来,所以一定会参考照片。但画几次下来就会发现,拍下的照片缺少对植物细节的关注,很多时候只是觉得美才去拍,等到真正要画仔细的时候,却发现有的照片连植物的基本结构都看不清。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在拍照片的时候也会更加注意记录植物的细节,比如花萼、花蕊,花瓣的具体结构等。所以记录和拍照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做手帐之前,我会根据这一天拍摄的照片整理所有观察到的物种,列出清单。这个过程涉及大量的识别和鉴定工作,我使用手头的物种手册,以及晓虫、懂鸟、行色、iNaturalist等小程序或应用来帮助识别。接下来我会根据这个清单挑选当期要放在手帐里的内容,这些内容会按一定的逻辑来组织,比如同一类大发生的物种——如春夏之交爆发的各种蚧虫,具有独特行为特点的物种——爱装死的甲虫,或是靠“黏人”来传播种子的植物等。最后才是正式的绘制工作。通常我还会简单记录当日天气,路线,同行朋友以及沿途发生的趣事。


在手帐中记录行山的日期、路线、同行伙伴,以及天气情况。

四月蚧虫大发生,系统地记录看到的一些不同形态的蚧虫。

三月堇菜属植物竞相开放,记录和对比了自己在南京看到过的一些堇菜。

左边的线圈本用来汇总物种观察记录,右边是今年年初启用的物种手帐本。

行山回来后汇总当日观察的物种。

*以上图片皆来自于墨楠





紫金山顶的流苏树。


和大多数树一样,不开花的时候你可能完全不会注意到它。


它长在头陀岭山顶北侧,只有在山顶的几个特定位置才能看到。据说已经有百年历史。不知道是前人特意栽种于此,还是小鸟的意外创作。总之,它无疑是南京海拔最高的流苏树了。


四月上中旬开花,花期仅一周。开花时恰如其名,满树白芳。风起时,流苏袅袅,浪漫极了。


紫金山山顶的流苏树,远处的山头是天文台所在地,更远处可以看到玄武湖。

流苏树的花开时有清香,果实可用来榨取芳香油。

*以上图片皆来自于墨楠




*记录于2023年06月




有鹿

1. 在你的画作里面常常出现各种植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将植物作为绘画的主题的呢?

2. 平时自己有在种植物吗?都种了哪些呢,好养吗?如果没有,打算种什么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植南门市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