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线上教学|学院在行动

华理E教务 2022-06-09

商学院里的技术流:

线上“营业”也要因“材”施教

停课不停学,线上要开课,老师“被迫营业”做“主播”,让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老师们一下犯了难,不知从何下手。所幸,商学院里有一位“技术流”——上海市科学技术专家库专家、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马海英。从研究遴选合适的线上教学平台、创新线上教学方案到培训学院老师的线上教学方法技巧,马海英身体力行地践行了“技术流”里的一颗钻研心、分享心。

马海英老师






因“材”施教,

开启“混合”教学新模式


1月底,马海英早早就开始了各类线上教学平台的研究和测试。“雨课堂、钉钉、腾讯视频会议、腾讯课堂、ZOOM等多个线上教学的平台我全部进行了多次测试,最终,我选择了 ‘华东理工大学本研通录播点播’‘雨课堂’和‘腾讯课堂’。”马海英介绍道,“这三大平台各有特色,学校的录播点播平台针对校内师生做了带宽优化,在疫情期间各平台都面临巨大流量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学生的线上学习体验不卡顿;雨课堂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手机微信即可进入操作,不仅可以减轻师生技术上的负担,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多样的师生互动;而腾讯课堂的特点在于直播授课非常稳定,并且设有针对课堂教学的小工具,直播体验相对好。教学平台的‘混合’选用满足了不同场景下,有着不同教学侧重点的多元需求。”


除了教学平台的“混合”选用,马海英更是针对其为本科生教授《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信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导论》三门课程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开启了“混合”教学模式,为每门课程定制了详细的在线教学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导论》课程

部分线上教学资料

“比如,《信息经济学》这门课,理论性很强,学生独立学习的难度较大,因此我采用了‘预习+互动+直播’的方式来完成授课,学生们先通过学校平台的课程资料进行预习,再通过雨课堂互动,最后腾讯课程平台来进行直播授课,采取循序渐进的多样教学手段,保证了学生对于理论难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而针对相对容易理解的《管理信息系统导论》这门课,直接使用录播视频教学,再辅之以互动和直播答疑解惑、讲解个别难点即可。”马海英介绍道。






线上开讲,

“录播剪辑”多元能力全面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的一大挑战在于教室场景的缺失给师生双方带来的“疏离感”,老师如何利用这有限的25分钟录播课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成了保障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为了迎合线上教学的特性,马海英对教学课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原来咱们线下一堂课是45分钟,课件里穿插了很多案例的小视频及互动环节,现在线上教学时间短,小视频不适合再放了,互动环节也要迁移到直播中,需要用有限的时间将最精华的理论和知识讲透。”


“录播课程不是件容易的事,老师们对着课件说,把课件的播放和自己的声音同步录下来,这不同于对着学生讲,一遍就能过,自己对着电脑录,常常一段话要录上好几遍,总觉得哪里说得不太好,这么来回反复地录,一堂25分钟的录屏课,我得录上小半天。录完了还要剪辑、合成,保证一堂课的连贯完整。”截至日前,马海英已经完成了70分钟录播课程的录制,“这一趟下来,老师们个个都要化身‘全能主播’了。”马海英老师笑着说。

马海英老师为学院老师准备的各类培训资料

为了在全院尽快推广落实线上教学技术,马海英对各类录屏软件、视频剪辑软件、视频转码软件、浏览器软件进行了下载测试,为老师们遴选出最为简易操作的应用软件。2月初,马海英老师就开始了对全院任课老师的相关技术培训,定期为老师们开展体验式培训,并制作了若干视频教程。“文字教程老师们还得去阅读,理解了再操作,比较耽误事儿,我就自己录了视频教程,老师们跟着视频一步步操作,直观简明,效率也高些。对大多数老师而言,因为疫情,真正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它会在实践中日渐消除老师们对新教学模式的抵触心理,真正推动日后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推动高校教学走向混合学习的新发展方向。”

同心战“疫”,

化工师生正式上线

“隔离不隔爱,停课不停学”。当寒假已经过去,新的学期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与大家见面时,化工学院的师生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与新学期线上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化工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统一部署,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本科教学推进方案》,针对在线教学、毕业环节、各类考试等事宜作出详细部署。

化工学院开设的在线课程(部分)

3月2日是华理网上开学的日子。这一天里,化工学院有12门课程正式开启网络授课模式,30余位老师在线互动,选课学生人数超过2300人次。这些课程里既有已具备MOOC教学经验的国家精品课程《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也有网课录制初体验的专业课。“教在华理”氛围浓,“学在华理”效果实。我们来具体看看反应工程团队的老师们是如何进行开学前的准备工作的吧。






本学期,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团队9位教师承担了4个专业,共计10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我校《化学反应工程》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放运行了3轮,面向的学习对象是广大的社会学习者,考虑到与我校专业教学仍存在一定差异,老师们为此想出了不少对策。

《化学反应工程》在线课程

1

开展线上教学研讨

教学团队通过微信群讨论教学计划,共享素材,交流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方法和教学经验。

2

构建交流平台“多重保险”

开课前2周,任课教师建立了每个教学班的微信群,与学生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随后,向学生推送教学计划和平台网站手册,指导学生完成中国大学MOOC平台注册、认证,加入各自选课老师的SPOC。试运行以来,平台运行平稳,学生顺利开始线上学习。此外,线上答疑也将通过MOOC讨论区、SPOC讨论区和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实现。

教师在微信群与学生互动

3

网上教学也能小班化

老师们为每个教学班开设了“同步SPOC”课程,每个老师都可以通过SPOC体现不同专业学分的个性化教学。《化学反应工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也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4

小程序助力教学质量保障

为了及时检查学习效果,控制教学进度,3月2日开始试点“慕课堂”小程序,取得预期效果和使用经验后准备予以推广。

“慕课堂”小程序


【END】

华理E教务 精选内容


教学大家谈第1期:如何开展在线教学

教学大家谈第2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体会

教学大家谈第3期:语言文化探索混合式MOOC

“E”起防疫|本周师生教与学重点内容提醒

重要通知 | 线上教学第一课,一起聆听最权威专家声音


信息来源/商学院丁婉星、马海英;

化工学院

责编/潘紫灿

 

华理E教务

公众号ID:ecust_jwc

服务本科教学,为师生提供教务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