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看待“江苏卖甘蔗老人遭强制驱逐”事件?

胡锡进 胡锡进观察 2021-12-18


江苏南通一卖甘蔗的老人遭到一群穿市容制服者的粗暴罚没,相关视频流出后引起舆论的强烈愤慨。南通市迅速处理了此事,事件发生地的官员登门道歉,归还了被扣的甘蔗。但是有人质问:这是被互联网曝光了,如果没有曝光,会有后续的这些吗?不能不说,这样的质疑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


12月7日清晨,一则“江苏南通数十名黑衣人抢光老人甘蔗”的视频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网友愤怒。视频画面透露的信息显示,在一条街道上,一名看上去至少七八十岁的老人,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载着一些甘蔗,一群身穿“静通市容”的黑制服把老人的甘蔗扫荡一空。事发地镇政府回应称,视频中身着保安制服人员属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市容管理公司,已对责任人暂停工作,并启动问责程序。


每当有弱势者遭到粗暴对待的视频出现,往往会触动人们的同情心,成为舆论爆点。我认为这是舆论场可贵的正义感。如果大家对这样的视频无动于衷,那就糟了。


不过舆论场聚焦注意力的特殊能力往往会带来“以微代著”的延伸效应,好像一个或个别城管有粗暴表现,全国的城管就都是那个样。因为城管是公权力的一部分,个别城管出问题,好像整个体制“也都一个样”。这样的认知误导值得警惕并纠正。


中国城市街头的秩序需要管理,这是毫无疑问的。依法依规管理,这是前提。然而具体执行的情况千差万别,在社会终端形成的执行面貌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执法者的水平和他们的其他个性化因素。这不是什么“体制问题”。


法律和规定都是严厉的,但人道主义永远都有存在的空间,对弱者的同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一席之地。法规和同情心有时会陷入对立,但公众愤怒的那些场景都非这样的两难情况,而是权力压倒性覆盖同情空间的冰冷。这样的愤怒往往是事件性的,哪儿出了人们都受不了,中国这样,外国也如此。


我想说的是,这在中国已经是共识,所以出了卖甘蔗老人被粗暴罚没的视频,几乎没有人为那些穿市容制服者辩护。事实上,近年每次曝光类似粗暴执法,舆论的态度大多都很统一,官方展现的也是同一价值取向。如果说有什么差别,那么在舆论中有一些声音主张无限反思,直至宣扬这是体制之过;而官方不希望看到舆论的引申发酵,希望就事论事,在事情相关的领域内举一反三。


老胡本人支持舆论针对具体案例发挥鞭挞作用,形成较大范围的警示。事实证明,舆论推动了一些必要的反思和反省。同时我不认为应当将基层具体事件的意义无限拔高,政治化地上纲上线。


我知道,理性的集体认知有时不是通过精确调控实现的,他们很多时候是不同声音碰撞的结果,是舆论多元生态的最终归处。老胡把这些过程和情形掰开揉碎,是想和网友们一起探讨我们的舆论场究竟在发生什么。



热文推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