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论有时会情绪化,但中国基层政府决不像一些人骂的那么差

胡锡进 胡锡进观察 2022-07-01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老胡想说几句话,不针对任何具体事情。

我想说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基本上不会有特别恶劣的警察局或派出所,不会有真的与人民利益作对、恶行乡里的基层政府。会有自私自利把事情做得让老百姓不满意的官员,但说某某基层政府就是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就是被黑恶势力控制了,这种断言决大多数情况下我相信都是对具体事情的夸大和演绎,中国的基层社会没那么黑。

中国有的地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比较严重,但那很大程度上是官员们折腾自己,比如没完没了的开会,不停写总结报告等等。当然也会有一部分表现延伸到社会上,落在老百姓身上。对这些情况,包括对各种工作不到位和疏漏当然要批评和抨击,但每每出一件事,一些人在舆论场上咬牙切齿地定性总是让我觉得他们另有来头。

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很多官员也是。但是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是白说的,它转化成了中国执政党十分真实的各种规章以及监督与鞭策。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反腐败相当于把整个官场用深犁翻了一遍,各种腐败和错误的动机受到了强有力压制。加上有互联网的群众性舆论监督,严重侵犯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一旦露头,很容易就被各个方向的监督力量交叉发现并锁定。


一个接触老百姓的基层政权机构在与人民群众对立方向上放肆、霸道地我行我素,这在今天完全不可思议。大家想一想,互联网上揭出的那些错误、不合理做法有哪一个坚持了下去,有哪一个是没有被制止,而是顶风得到了延续的?这些年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中国受到追责的各地官员恐怕比全世界被追责的官员加起来还要多。这不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没有错误,而是因为真正的追责只有在中国才落到了实处。

我知道一些人仍然认为中国的追责不够严厉,认为很多错误根本就不该犯。这样的声音我觉得都该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的社会需要习惯批评是有余量的,也习惯批评不是百分百都被采纳的,批评是社会前进的特殊动力,而且批评少了,社会就会失去平衡。所以说,不怕批评有些余量。但我们必须清楚,在我们围绕一件事情批评、愤怒的同时,舆论中会有一些最捶胸顿足的声音是感性的、发飙的,我们得保持一个基本的清醒:我们的社会以及基层政府没有那些人骂的那么差。




他们把一碗墨泼了出去,而这个世界比较差的时候也大都是灰色的。想想看,我们在生活中认识的片警,居委会大妈是不是大多都挺和蔼、热心肠的,怎么会有那么多坏人都跑到了互联网上,在我们的眼前张牙舞爪,破坏我们的心情?舆论的排序总是把最好的位置留给不好的事情,但我们需要有能力在舆论和现实感之间不断进行场景和心情的切换,那样的切换会让我们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对自己奋斗的时代背景形成更全面的把握。这就是老胡想跟大家说的。


热文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