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供销社“回归”意在帮助农民,不应被炒作为特殊“风向标”

胡锡进 胡锡进观察 2022-11-04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供销社重出江湖”这个话题近日持续保持热度,触动了一些人对中国可能“重回计划经济时代”的担心。由头是湖北省的一则报道说,该省供销社基层社建设得到恢复,达到了1373个。另外有人在公务员招聘中发现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招的公务员,更有甚者,西安一个社区成立“国营大食堂”的消息也被拿来凑热闹,形成我们的社会正大步重回“供销社时代”的炒作。

其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这么多年一直都存在,是个正部级单位,只是由于基层社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不断减少、弱化,有些基层社名存实亡,供销社的整体功能大为减弱,舆论很长时间里忽视了它的存在。

重新振兴供销社的政策安排其实早就开始实施了,2014年就有四个省提出了改革供销社的方案,在国家批准后开始实施。2015年,国家正式做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去年7月,国家再次启动了对供销社为期两年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湖北省近日的报道应该就是这一波试点的成果。

重振供销社的目的是为了振兴现代农业,帮助基层农户以更加合理的价格采购农资,确保农产品销售,同时解决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这些目标的确针对了长期困扰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基本问题。大家知道,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促进了农副产品的产出,但是农民长期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农业生产利润低,农民受中间商的盘剥,农产品卖不出去等等问题广泛存在,重振供销合作社为的就是帮助农民,把他们以自愿的市场方式组织起来,共同奔更好的日子。

西安市安居建设管理集团作为他们建设社区的配套设施,开办了一些“国营大食堂”,方便住户用餐,“国营大食堂”这个名称受到关注并引发联想。

其实,这显然是西安那家企业的一种市场化经营安排。首先,“食堂”这个词在很多地方的街头已经能够看到,都是经营者在打怀旧牌,西安那家公司使用“国营大食堂”这个招牌,也应该是一种经营策略。传统意义上的食堂都是各个单位内部办的,不对外营业,因为是服务于内部员工,不少单位会搭上一些补贴,至少食堂的场地是单位的,没有房租,也不用向工商部门交税,所以理论上应该便宜些。但是在社区办所谓“大食堂”,是没有补贴来源的,开发商不可能往里面贴钱,他们不从中挣钱就不错了,所以这样的“国营大食堂”注定要受到市场的竞争,它们需要在社会的现有大环境中生存,而不可能由它们去重塑社会。

现在各地社区都在探索办各种“食堂”,比如共享食堂、社区食堂、老年食堂等等,它们很多确有便民服务的初衷,但总体上也都是按照市场规律开办的,在与社会上各种餐馆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些便民服务目的明确的食堂给予了政策扶持,但这种扶持是有限的,不会给它们兜底。

老胡想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坚定不移,无论供销社,还是“国营大食堂”,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长河中行驶的大船和小船,我们的这个认识切不可被一些炒作和带节奏给冲了。

同时我也希望,国家加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打消一些人对民营经济可能“受到排挤”反复出现的顾虑,坚定全社会对国家“两个毫不动摇”这一根本政策的信心。这样的宣传做得多了,那些奇奇怪怪说法和炒作冒泡、发酵的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

热文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