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宣布已经“平稳渡过感染高峰”,大家的实际感受如何?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河南重庆江苏浙江广东等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经“平稳渡过了第一波感染高峰”,发热门诊就诊数量迅速下降。情况的确是这样,北京市朝阳区最近去医院的人都说,发热门诊和急诊都已恢复了正常。
第一波高峰过去了,但能算是“平稳渡过”的吗?一些人质问:那些讣告怎么算,火葬场排队怎么算?这些争议不会消失,如果今天确实说不清楚,就让历史去评说吧。
把常识、理性、实事求是精神都摆到台面上来,老胡今天能够说的是:第一,去年12月以来,我个人听到的噩耗肯定比往年这期间听到的噩耗要多,更加集中。
第二,把我的周围圈子扩大一些,把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周围近来的死亡信息也加入进来,一个非常明显的情况是,那些噩耗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的。老人的死亡也非常令人悲伤,但是客观说,老人死亡情感之外的社会性冲击与青壮年人尤其是儿童死亡的冲击是不一样的,如果年轻人死亡增多,除了悲伤,还会产生强烈的恐惧。
第三,这波疫情造成了一段时间的药品短缺和医疗挤兑,还让人产生了有较多死亡的印象,但是社会面保持了相当的平稳。人们产生了针对医疗挤兑等准备不足和之前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很高说法的不满和质疑,但是这些不满和质疑并没有对冲掉公众对放开封控总体的支持,很多情绪随着感染潮的过去而逐渐消化了,向前看、期待放开后的中国能够更好仍不失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心态。
第四,随着感染高峰的过去,最困难的时候应当说也会逐渐渡过去。但如何评价去年12月的纠结会延续下去。中国接下来做得越好,我指的是不再出现新的大面积感染高潮,经济能够实现人们期待的强劲反弹,接下来社会舆论和历史对去年12月的评价也将越多些积极正面的态度。所以说,评价去年12月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中国国家力量的手里,但它取决于国家接下来创造广受期待的事实,而并非我们现在下什么样的断言。
老胡依然坚信,新冠疫情在中国造成的死亡率无论按照什么样的相同统计标准,都会远远低于欧美社会实际发生的死亡率。因为中国的最终感染率有可能与西方相当,都达到90%以上,但是中国人经历的基本都是奥密克戎,而美欧有约一半人经历的是原始毒株和德尔塔。奥密克戎感染者在最坏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出现高于原始毒株和德尔塔的死亡率,更何况那两种毒株肆虐时,疫苗还没有完全普及,抗病毒药物尚未投入使用。
我们经历了海啸级感染潮中的意外、困难和焦虑,有些家庭痛失了亲人。但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全貌上说,我们渡过这场危机的方式避免了社会动荡等雪上加霜的糟糕次生情况。中国迅速稳住了阵脚,这让我们接下来有很多机会思考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继续前进中不断趋利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