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之后下边仍会干劲饱满,领导们最好别这么预期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但就全社会成员的平均情况来说,人们的最大愿望是能够多挣钱,生活越来越富裕。
过去两三年,由于疫情的冲击和惯性影响,很多人的收入停滞了,其中还有很多人出现了降薪。降薪的人员中包括不少地方的公务员和公职人员,当然更包括基层的劳动者。如今疫情结束了,人们对重新回到逐渐涨薪的轨道充满期待,而做到这一点也应当成为我们社会最重要且迫切的课题之一。
我有些担心,尽管我们的社会还有其他激励杠杆,包括思想教育、精神鼓励等等,但是随着一段时间的薪酬停滞和下降,不少地方基层人员、包括基层公职人员的工作真实责任心都容易出现某种下降。这种下降有可能是上一级领导不易察觉的,一些负责人会认为,如今工作不那么好找,多数人都会珍惜自己的饭碗,即使薪酬下降了,员工们也会努力表现,自我消化掉因收入减少而产生的情绪低落。
而我想说,这是误判。被降薪的人可能的确没有跳槽的选择,但降薪对他们的打击会非常大,它很难用其他激励方式消化、对冲,被降薪的人群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有“从此少干点”的强烈情绪。老胡也做过企业负责人,我很清楚基层员工对于收入的高度敏感。对一个具体机构和具体地方是这样,到了社会基本面上,我相信大逻辑也会是这样的。
所以,在包括公职人员在内发生了普遍降薪的地方,领导们需要有一种意识:他们那里基层的真实战斗力,那种把工作真正做到位的责任心很可能悄悄出现了下降。形式主义对这种下降做了最好的掩盖,基层人员可能看上去更加忙碌了,甚至加班更多了,口号也喊得更响了,工作的实际质量却很可能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打了折扣。很多人可能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应付上级上,而更少关注工作的实际效果,这有可能导致一些隐患增多。
所以给各个机构的员工们加工资,社会努力让绝大部分机构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全社会昂扬向上的根。去年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两会展开了全面活跃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保就业、保收入喊得更响了。国家的大方向如此明确,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如此清楚,诚恳希望我们的互联网成为国家今年全力搞活、做强经济的集体“啦啦队”。互联网上的舆论有必要调整聚焦,少找合法经营企业和企业家的麻烦,多批评消磨经济活力的那些障碍,从而与国家的工作大方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