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姜萍,网暴姜萍
更过份的,有人开始编造些下三滥的谣言,暗示姜萍人品有问题,跟数学老师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人性中的恶,有的时候,真的是超乎想象。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劳东燕发文提醒,“在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随意怀疑别人考试作弊,并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还是针对一个17岁的孩子,不知道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可能会毁掉一个热爱知识的孩子的人生吗?”结果惹怒了一些人,跳出来要起诉劳东燕教授,罪名是怀疑劳东燕教授“在诽谤这些质疑者”。
网络生态如此,也真是大开眼界了。
说实话,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姜萍参加竞赛时作弊的动机。
至于事后的一夜爆红,媒体的广泛报道,显然在姜萍的意料之外。
一些人咬定姜萍作弊,说她有功利的动机。但是,在这场流量盛宴中,姜萍有获得了多大利益?
反倒是各色人等,纷纷登场,捧的使劲捧,踩的拼命踩,用造神和毁神的极端话语,将一个17岁的女孩推到了舆论风暴眼上。互相对立的双方都吃得满嘴流油,然后让这个还未成年的女孩来承担所有,这不厚道。
想想这些年发生的一些悲剧:
一位在校园内被撞身死亡小学生的妈妈,因为妆容精致,衣着体面,遭遇网暴。几天过后,这位年轻的妈妈纵身一跃,从24楼跳下。
一位染红头发的女孩,在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赶到医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躺在病床上的爷爷,开心的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被网暴,被造各种下三滥的谣言,后来女孩因陷入抑郁而自杀。
每每想起这些逝去的生命,都会觉得心疼。在看到网络上种种莫名其妙的声音后,我很担心17岁的姜萍,不知道她面对现在的舆论,能不能坦然面对?
对一个社会来说,需要有质疑的声音。但是,质疑不是扑风捉影的猜疑。没有实锤,就以恶意揣测人,甚至是肆意造谣,这是一种恶。
更重要的是,质疑有强弱之别。对强势者对公权力的质疑,要大声说出来;对弱势者对个体的质疑,要慎重,更不应该发展到网暴的地步。
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弱势者个体就不能质疑,也不是认为强势者公权力就一定是错的。
而是因为,公权力有义务证明自己的行政行为合法,强势者往往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个人并无义务来自证清白,弱势者在应对网络舆论时也往往力不从心,很容易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酿成悲剧。
可是,总有一些人,对强势者唯唯诺诺,却又特别热衷于对个体,对弱势者的质疑,郑州的“雨衣爸爸”,穿着时尚的高考女生……一些人以一种逮住蛤蟆攥出尿来的精神,从各种细枝末节寻找“疑点”,即使事后被证实所有的质疑都是空穴来风,也死不认错。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