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厅|携带着风暴,以及相机 by 沈劲风

沈劲风 Le Passage
2024-08-23

客厅SALON 

LEP为青年创意人士开辟的赛博展示空间。每月邀请一位好友,作为客座主人自由打造本栏目。以开放式面貌呈现生活切片、观点想法和灵感溯源。





 

我想要重新创造一种夜晚,使它从对时刻的概括漫延成更晦暗不明的关于处境的想象。在其中,人类的迷惑、震颤、恐惧、同情,大概是以另一种语言被讲述的。叙述的破碎与情感的破碎是一致的,它从不同的角落溢出,却回归到同一个疑问: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从黑暗中穿透彼此,并最终走向明天?


 

——特邀作者 沈劲风




有一起风暴一直在我脑海中的森林上空盘旋。它折断了许多树,从腐烂丰饶的大地上刮起一切。我站在当中,被摧毁的树枝与叶片穿透我的身体互相撞击、摩擦。不会再有人造的事物参与进来了,这是世界某处正在发生的独自的狂暴。


无论进入什么年龄和环境,风暴总在我体内涌动。从小到大我都循着「听话的学生」的成长轨迹行进,不敢犯任何可能断送自己读书生涯的错误。在那些乖乖上学的日子中,来自世界的信息却越来越致密和纷乱。


我好像早已开始了一种无因的期待,期望有什么东西可以把黏稠的四周击碎,但又并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





2017年末,在完成了一场关于摄影的展览工作之后,我开始学习去摄影。与其说是被观察到的创作者们所激励,更像是找到了一面镜子——我通过它看见自己。


之所以文字没有占据这样的位置,大概是因为它的颗粒太过细腻,几乎呈线性状态,这常常留给我太多修正的机会,我却无法再去面对自己在文字编排中的矫饰。摄影不大一样,在两张照片之间,存在着毫无形体的沉默。有时当照片出现,这种沉默也并不一定会被打破。


而有时,巨大的变异就在沉默之中发生。





每次看向取景框,我都像在观看一个白洞。物质的外壳之下是难以触达边界的深邃,我的感知与经历就在其中盘旋,通过平行于语言的通道交织。框定在取景框中的画面,凭借我的意识的活动被记录下来,并完成对我本人的观照。


这样一种戴着镣铐般的自我剖白,在每一次显现时都会给我带来快感。我好像抓住了来自自我的启示,身体反应、社会观念、道德坐标,乃至对图像本身的认识,都促成了这剖白的产生,再进入被我自己审视反思甚至攻击的境地。





在与精神和环境共同孕育的图像的拉扯之中,我努力进行对当下自我的确认,并为后续的探索找到突破口。直到下一张照片出现,我也无法完全确认我的思考是否有效,因为它的路径组织并非线性,而是形成了不太逻辑化的网状关系,牵涉着我的感官、经验、记忆、想象。这样一团混沌的由视觉衍生出的机构,推动着我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摄影。


我已经习惯了随身带着相机。无论在任何环境中,只要还可以让我开始拍照,就总会有从物质世界中打开精神白洞的可能。然而我不是高产的拍摄者,经常在对自己的批判中陷入停滞,又在重新开始的时候发现自己毫无进展。尤其是整理硬盘中的照片时,更容易对自己过去的选择和未来的方向产生怀疑。


我一般用两种措施去治愈这样的情绪,一是翻看志贺理江子的《螺旋海岸》;二是拿起相机硬生生地去拍,就像用一根钝针试图戳破皮革。但这种痛苦的过程好像正是我想要在其中寻求的,它为我创造了撕开现状跃入另一种叙事方式的针刺般的动力。


相应地,拍到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也让人振奋,可以使体内的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心跳加速浑身颤抖。这样的时刻足以覆盖所有驱使我拍照的理由,即使我对这样的正向反馈也常进行反思。





我非常清楚自己身上的浪漫主义毛病,同时又警惕长年所受教育带来的过分理性。每次拍摄都是冲动与逻辑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关于「夜晚」的感受与思考,几乎贯穿了我至今创作初期的所有作品。它越过了对于一段时刻的命名,成为我对人类所处境况的体验与指认。





自然地,没有任何文字可以完全精准地指向照片。最贴切的摄影文字,或许就是那些吻合了与图像的平行关系的部分。


而我想要获得的对人类处境的理解,并不只是「创作材料」,它更是我对自身状态的映照与锚定。被我拍摄的人,往往也脱离了原本的身份,成为我眼中「人类的一员」,代表所有人在照片中发出声音。


我的拍摄道路也不太会是「摄影术」本身的道路。它更可能取决于,我期待以怎样的状态加入人类,或是旁观。




 


特邀作者 沈劲风


目前喜欢拍照片,听音乐。

以有限搏无限,世界的无知者,

明日的新生儿。



撰文、图片 沈劲风编辑 阿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e Passag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