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学党史 | 岐黄书院学党史系列活动
百年潮已起
青春起而行
建党100周年
系列活动
中医184班党史学习活动
★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年。泱泱华夏,峥嵘岁月历历在目,欣欣芳华尚且可期!习近平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他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中医184班党史学习小组紧跟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开展了100周年党史学习活动,集体观看纪录片《百炼成钢》。
《百炼成钢》资料节选
01
第50集 《中美建交》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访问美国,实现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之间30年的不正常状态,为我国正在推进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更稳定、更有利的国际环境。基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中央开始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至198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37个。
02
第51集 《一国两制》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我国分别在1984年与1997年恢复了对香港、澳门的行使主权。同时在1992年11月,与台湾达成 “九二共识”。从此,“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也标志着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开启了新篇章。
03
第52集 《邓小平苏州考察》
邓小平在苏州考察期间,深入基层,切身体会老百姓的生活变化。苏杭之行验证了“小康”目标的可行性。也就是从这时起,邓小平开始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小康”目标实现之后中国的长远发展规划问题。而在1987年10月25日我国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应用了小康这一概念。此次大会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04
第53集 《打破“制裁”》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全国政治局面迅速趋向稳定,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思想战线出现新的转机。但在1989年7月,西方七国首脑决定对中国采取“制裁”行动。为扭转局面、争取主动,我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而我国在1990年9月22日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让世界再次看到了一个开放、文明、友好、自信的中国。一些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取消所谓对华“制裁”。到1992年,中国已同15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贸易、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05
第54集 《邓小平深圳视察》
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陷入低潮。在关键时刻,邓小平深圳视察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深圳视察时,他提出“三个有利于”。并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于是自1992年6月起,长江沿岸的5个城市陆续对外开放。此后,其他17个内陆省会城市及一些内陆边境城市也相继对外开放。中国由此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大格局。
部分同学的观后感
1
许思凝同学关于《小康目标》的感想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进行的,过去百年来,在多位共产党领导人的带领下,迎来了如今小康社会。小康一词是邓小平爷爷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见时提出的,他通过考察江浙一带地区,一路从厂矿企业到田地甚至到农贸市场,进行查看并且仔细研究其发展前景,12天考察苏杭农村的巨大变化也让邓小平爷爷对实现小康目标有了充足的信心。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确定了我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向小康目标前进。在一百年后的现在,证明当时的目标确实是可实现的、是正确的指导。
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我们仍然应该学习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精神,对真理的探索要通过实践来证明,事物发展的未来是需要根据已知实际去研究,而不可凭空想象而成。
2
尹莉亚同学在观看了党史纪录片《百炼成钢》之后,我感触颇深,尤其是第五十四集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一集主要讲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要问我为何对这集感触最深?作为一个曾去过深圳、珠海等地并且感叹于其繁荣的人,在听到繁华的深圳曾经不过是一个大工地后,我折服于邓小平先生的智慧,为党的正确领导而感到骄傲。南方谈话,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
3
成毓琦同学
上世纪末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了许许多多复杂的变化,新中国一方面要应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不断调整,建立适宜国际形势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要克服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摸索出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这样一个处处充满挑战的时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用尽一生为党和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与党的历史完全融为一体,在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引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富强。
4
普澳迎同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展开,争取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越来越成为全党的共识。针对国内外环境,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这样的看法:当今世界存在两个最根本问题,第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是南北问题。基于此,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对外政策。1979年中美建交;1985年3月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随着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中国外交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这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
5
张楚同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处于全新的发展阶段,开始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外,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寻求和平开放的国际环境;对内,毫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深化改革的同时紧抓精神文明和思想政治,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要谋求发展,绝佳的态度即为坚定信念、兼顾内外、顺应时代、和平开放、创新求变。
6
黄俊桦同学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批政治领导人的上台执政,共和国迎来了历史的新篇章。在以邓小平为领导的带领下,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
随着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飞快进展,我国的科学家们也越来越觉得必须要努力发展科学技术,邓小平知道中国处于严峻的科技压迫形势下,立即同意,并且拨款100亿元。后来这个计划方案对国家的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863计划。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央领导人紧随时代步伐,把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改革成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模式,包括军事,文化等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紧随时代步伐,能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改革的伟大政党。
7
黄莹同学
1982年,邓小平爷爷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这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在香港、澳门的回归上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在1992年11月, 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达成了“九二共识”。从此,“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而这标志着中国与台湾关系开启了新篇章。
当今我国与美国之间的国际关系持续紧张,同时美国对台湾蔡当局传递一些错误信号,让大陆与台湾关系进入紧张阶段。对此,我认为邓小平爷爷在香港回归的谈判桌上所说的:“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依然有效,希望台湾蔡当局能够看清事实,同时也希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本期党史学习活动暂告一段落,但我们学习党史的脚步从未停歇。广大青年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要使命,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摄影 | 成毓琦
图片 | 纪录片《百炼成钢》
文案 | 中医184党史学习小组
编辑 | 黄莹 张楚
一审 | 张小凤
二审 | 丛文俐
广药大岐黄书院
传岐黄薪火,扬中华文化
秉厚德之心,承济世仁术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