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玉林东路社区,通过引入社区合伙人政策,充分发挥在地经营者的作用,探索了盘活老街区活动动力的新途径。通过社区党委与在地经营者的紧密合作,他们成功挖掘了社区文化价值,为社区创新运营开辟了新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一款玉林小酒的故事成为了启示,展示了社区合作的成果和活力。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成都武侯区玉林路的杨金惠,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酒的故事。大概一年以前,有一个男人找到我,“我想请你帮我卖酒,社区抽点成给基金会。”,我就问他:“中国有这么多酒,社区为什么要去卖这款酒?你给一个社区卖酒的理由。”我还提两了个要求:如果你这款酒是玉林的酒,且这款酒能够代表玉林的韵味,体现玉林人的生活方式,让玉林人喜欢,那我就帮你卖。一年后,男人带着酿好的酒来了。我不会喝酒,但我提出可以组织一场玉林小酒的品鉴会吧,于是组了个酒搭子。那个男人就是我们社区的曹大哥。曹大哥是玉林东路社区的居民,也是国酒1573首席调酒大师吴晓萍的传承人,拥有来自泸州非遗窖池。我是谁?我不是杨金惠,我代表了玉林。我的玉林,是中国摇滚的发祥地;我们玉林小酒馆的老板唐杰,人称中国摇滚之母,所以玉林自带音乐艺术范儿,是成都青年消费的时尚场,更是成都市井烟火的课代表。
于是我们合伙,做了一款酒,用的是大师的味蕾,老窖的陈香和玉林的芬芳——这款酒是我们玉林的1573。这酒啊,不是贴牌的,是大师亲酿,还能做鸡尾酒,定义了新白酒,也找到了玉林的调性,淡淡的烟火味,让人欲罢不能。社区里的每一个玉林人,既是这款酒的销售者,也是消费者。这款酒要让玉林人成为玉林酒的代言人,传递玉林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玉林东路社区,以文化之本,零元成为这款酒的股东,通过合伙的方式让文化变现。玉林东路社区通过艺术社区、儿童友好、可持续递进及很多的小实验,让玉林东路社区具备了社区营造的基因,也有了自己的坚守——持续的赋能体系和对话尺度。但同时,社区营造太慢了,如何跨过很长的时间窗口,能否有个方式往前带一带。我们发现,社区营造如果不跟居民们的生产生活、生计相结合,社区营造的发生就很弱很慢,就会造成圈内很开心,圈外不知道我们在干啥。第二:社区里面存在的很多结构性痛点、难点、堵点,但还好成都拥有社区合伙制度,这个制度空间鼓励社区工作者大胆创新,有容错机制做保证,于是我们尝试做一点小的创新,合伙经营社区。我们可以做民宿、做巷子里青年的创想街区,把车棚做成艺术展览空间,现在要做昆虫馆。我们也有艺术空间,从童年秘密档案馆、成都双年展、到本地剧本杀,我们认为公益产品也要有商业逻辑。第三:二十大赋予全中国社区基层治理和资源整合撬动多元参与,党建引领促成国有、高校等签订共建合约,也用这种方式与居民探讨打开围墙兴办社区便民服务。每一个行动、每一个价值、每一个想法都可以合伙,我们尝试用经营社区的理念经营合伙。只要你做,社区就有无限的可能。我们会有专业技术、理论架构支撑,社区作为试验场,以及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每一个人去支持这个项目,做社区的行动。每一个社区做成一个平台,12个社区就会成为一个大平台,书写并汇成中国机会地图。谢谢大家,欢迎来成都的街头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