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门街道:“三个治理”探索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


为解决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罗湖区东门街道实施“全域联动、多元融合、共建共治”工程,探索以党建为引领,行政服务为依托,居民商家游客为主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方式,扎实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努力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NO.1

多维赋权,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引入社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公开选拔机制


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在社区党委的统筹协调下进一步将治理重心下沉到小区,对居民“赋选制”“赋规则”“赋权利”,激发居民参与社区议事、社区治理热情。

引入集体议事决策机制


通过选举产生社区意见领袖,开展居民议事会;在立新社区开展“小美赛”城市微更新设计,引导居民有组织有序化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构筑居民“生活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成立全市首个社区先锋讲师团


集成整合老兵、退休教师、医生、律师、社工等力量,公布全年授课计划,累计开展授课20场次,受益群众1087人,探索全过程民主基层实践之路。

该项目获2021年深圳市民生微实事十大金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58场,以党史学习教育传承东门红色基因,办理民生实事246件,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NO.2

党建领航,激活商圈治理活力

东门街道以东门社区“红色村”建设与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为契机,大力发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多措并举助力东门成为新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发挥商圈党委党建引领作用

依托商会平台,开展商家共治奖惩考评,从党建、诚信经营、安全生产、治安管理、环境卫生5方面考核商家,评选党员示范店,不断加强行业自律、业间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商圈党委联合街道企服部快速落实创业政策

主动上门为企业“送党课、送政策、送服务”,积极开展“青年见习基地”“粤菜师傅”培训等项目,助力企业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城东社区党委与新疆籍党支部结对共建

团结和凝聚在深新疆籍企业家,搭建互融互通桥梁,开拓经营思路,助力形成“拳头效应”。


组建快递行业志愿服务队伍

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鼓励快递小哥通过“随手拍”等形式发现安全隐患、市容乱象,发挥其在隐患排查、居民服务的“移动探头”作用。


街道与公安在商圈共建反恐专班

开展安全生产和反恐联防执法行动百余次,街区警情率大幅下降,促进维护街区的平安稳定。


街道与地铁集团共建老街地铁站便民调解室

设置全市首家地铁政务服务驿站,便于政务服务和纠纷处理,切实回应群众关切。



NO.3

服务升级,打造街区治理样板

认真办好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身边事”,坚持游客、街区从业人员、流浪人员等“一群体一方案”,分类施策,开展精准服务,打造有温度的街区。


组织关怀街友项目

为流浪人员设立“街友流动淋浴车”。

创建普惠型健康社区

发布《健康宣言》,在步行街内安装26台AED急救站,全面打造“黄金4分钟”急救网

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服务群众近8000人;

仅用4天时间建成老街临时接种点,日均接种能力达2000人次,促成社区免疫屏障构建。


开展多样化文艺活动

以思月书院、步行街文化广场等为“根据地”,举办62场民谣专场音乐会,5场黄梅戏专场、2场全国街头架子鼓大赛以及书画联展活动,其中东门街道主办的“2021深圳街头乐队大赛”,通过网络海选、初赛共有40支乐队进入复赛;

制作“东门故事”人文系列短片12部,以“人在东门”为主题,讲述东门故事,提升东门商业步行街影响力;


推进东门社区“红色村”建设

组建专家团队编制完成《红色东门 开放前沿》脚本初稿,全面梳理辖区红色资源,目前已搜集完成史志材料100余份,历史影像素材250张,影像视频3个,年谱村史资料7份,实物物证39个,组织召开2次专家论证座谈会,3次函评。


推进“三点两中心”红色游径建设

通过设置党史长廊、东门红色记忆图片展等营造浓厚氛围。2021年6月布展以来,已接待居民群众超6000人次。




内容来源:罗湖区东门街道

统筹整理:新罗湖心党建

运营服务:晶报社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