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1.9万亿美元大“撒钱”,中国企业最该注意什么 | 新京智库
对全球经济短期利好、长期有害,短期利好不能弥补长期风险的潜在损失。
文|新京智库特约撰稿 关不羽
美国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3月11日下午签署了总额1.9万亿美元的新冠疫情纾困法案。
1.9万亿美元相当于去年美国GDP的9%,仅次于去年3月份的2.3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然而,去年3月正值疫情暴发时期,确有稳定金融市场信心、保民生的必要。这使得2.3万亿美元规模病急用猛药的救急性质不存争议。
而这次的1.9万亿美元,并不存在当时的急迫性,是以“抗疫”之名行过度刺激之实。
1.9万亿美元刺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1.9万亿美元中,有1万亿美元用于直接救济家庭,这过于慷慨——前两轮“放水”已经制造了1.6万亿美元的居民过度储蓄,储蓄率创历史纪录。
也就是说,美国的个人和家庭已经在账面上获得了一笔“疫情财”,如今美国政府又用1万亿的“白条美元”锦上添花。这真的有必要吗?
实际上由于前两轮刺激充分,美国居民的商品消费受冲击较小,消费缺口主要来自于因疫情隔离造成服务消费下降。
图说:美国纽约市悼念超3万名新冠逝者。(新华社)
只有疫情得到改善,服务性消费的缺口才能补上,这不是再发1万亿美元的“疫情支票”能够刺激出来的。
这对疫情恢复阶段的复工速度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去年年底的9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前,已经有议员指出过高的失业补助不仅无助于复工,还会造成主动失业的现象。
本轮刺激的失业补助不仅没有逐步退出的计划,还提高了标准,能否达到降低失业率的效果,是很值得怀疑的。
很可能在本轮刺激方案截止的7月份之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难以改变,那就会导致复苏放缓。
美国金融市场对这轮“刺激”的心态值得玩味
这轮大规模刺激方案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很微妙。
短期内无疑会有货币效应的正向拉动,但是刺激效应能维持多久是很值得怀疑的。
前两轮刺激方案实施后的美股表现已经清楚地显示了,“印出来”的热钱无法维持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再出台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只会让热钱更热,沸腾出一堆泡沫的资本市场迟早在动荡后回调。最坏的情况是一次金融危机后,以极大的代价实现资产重估。
因此,尽管美国金融界和企业界主流公开表达对本轮刺激的欢迎态度,但是,1.9万亿美元刺激方案在参议院获批后,美国股市并没有对这一“重大利好”做出热烈的反响,观望气氛浓厚,这才是资本市场玩家们的真实态度。
2月23日美股一度暴跌,美联储出手救市才稳住局面,其中的市场心态有点微妙。
去年以来,刺激出来的泡沫已经清晰可辨,只能依赖美联储持续的宽松货币政策保持信心。资本市场的普遍心态是进退维谷、饮鸩止渴、风声鹤唳等兼而有之,很不健康。
追加1.9万亿美元的“蜜糖”短期“美味”,但副作用是不可避免地加剧泡沫化,最终将转化成毒药。
本轮刺激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美国国债十年期收益率的显著提高,年收益率1.5%的心理关卡已经突破,年底前将逼近2.0%大关。这可以视为一次变相生息,对国际资本市场和汇率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处于美国资本市场漩涡中的中概股
整体而言,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出台的后果,是短期偏正面、中长期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负面因素。这一趋势将会通过金融市场、货币体系扩散至全球。中国企业不可能置身事外。
首当其冲的是中概股企业。中概股企业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美国资本市场大势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和政策因素。
美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表现是“不可抗力”。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美股在大规模刺激之下,在短期内稳定乃至上涨是大势所趋,但越是临近1.9万亿美元烧完的7月大限,下跌压力会增加。这段时间内能有多少腾挪空间,取决于复工情况和是否有新的刺激计划。
正因为美国股市泡沫化的危机四伏,中概股企业受到美国政府直接打压的可能减小。只要存在加剧市场恐慌的危险性,急于追求经济政绩的拜登政府难免投鼠忌器。但这并不妨碍美国政府对一些个股的定点打击。
另外一个影响中概股企业表现的因素是,相关企业在国内的境遇,包括经营状况、政策风险等。这些和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形势相关。
当然,中概股企业涉及的行业驳杂,资本背景、股权结构、经营状况相差甚远。
淡化中美关系的政治影响后,股价走势主要取决于资本市场对相关行业的看法,“中国元素”的影响可能会起到放大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这在2月23日的暴跌风波中,已经表现得比较清晰了。
今年中国出口规模稳中有升可以期待
中国外贸企业的处境相比中概股企业表现,更直接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对美出口乃至整个外贸形势的影响,值得关注。最主要是外部需求和汇率变化。
2020年,中国对美出口规模创出新高,而且增幅明显。值得一提的是,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增速惊人,和疫情之下的经济形势相背离。这其中一部分其实是对美的转口贸易。美国市场需求对中国出口企业的重要性,比直接数据所显示的更为明显。
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在短期内保证了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全球复工复苏迟缓的态势又让“中国制造”难以代替,对美出口的强劲势头将在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
但是,对美国经济复苏后的消费增量不宜高估。如前所述,这轮消费复苏主要是依靠服务消费的补缺,对拉动中国对美出口的作用有限。
从中长期看,对美出口回落是必然发生的,回调的幅度取决于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势和全球复工态势。对此我们应该做好准备,但也不必过于悲观。
经历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考验,中国出口企业的抗压能力已经有所增强,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开拓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全球复工必定和全球复苏的形势同调,本年度外需总体增长有利于出口的大势基本清晰,外需方面唯一要担心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动荡。
外需稳定,但汇率风险依然存在。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后的美元变相升息作用,会在短时期内支持美元走强,但是不可能持续很久。
去年以来美国在一年内三轮“放水”,密集投放了5万亿美元,美元贬值的压力是长期不可阻挡的。而且,保持宽松已经成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主要信心来源,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将会十分艰难。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对采取干预汇率的行动会十分谨慎。因此,中国出口企业仍然面临汇率风险的困扰,因汇率因素导致利润下滑的情况会持续。
因此,今年中国的出口规模不会出现大幅下滑,稳中有升可以期待。但是,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趋弱。
保护中国企业,就是保护中国经济
美国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势必影响全球经济体系。
对中国企业最大的潜在危害是成本压力上升。美元走弱会导致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是最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海外融资成本增加也是大势所趋。
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国债十年收益率将在年内保持上升势头,这不仅直接提高美元资金成本,还会间接提升全球金融市场对风险投资的收益率预期。中国企业将不得不面对海外融资成本上升,尤其是对受制于国内金融政策的房地产企业的冲击,会更为明显。
总而言之,拜登政府1.9万亿美元“大放水”是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其对全球经济短期利好、长期有害,短期的利好远远不能弥补长期风险的潜在损失。
这种印钞为疫情下的经济损失“买大单”的做法并不可取。如果印钞就能促进经济繁荣,津巴布韦之流的高通胀国家岂不早成了顶级发达国家?
疫情之下对经济的过度刺激让美国个人储蓄率和股指齐飞,这是背离经济规律的荒谬现象,终将喜极生悲。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用力过猛的逆周期干预不可能全身而退,滥用货币政策和金融手段的结果一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唯一的悬念是,市场的“报复”会以何种方式到来——是复苏延迟,还是金融市场动荡,抑或是削弱美元地位,甚至兼而有之。
最坏的结果是一场规模超过2008年的巨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巨大的经济代价完成一轮资产价值的重估。全球化的格局下,美国感冒,全球遭殃,无人幸免。但中国理应有更多的自信。
中国经济的优势在于最早走出了疫情阴影,赢得了充分应对危机、化解风险的时间和实力。有充分的信心,也要有从容的应对,宽松政策的退出不搞急转弯,稳定企业的经营环境,这些是正确的方向。
编辑:柯锐 校对:吴兴发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美国务卿布林肯最新演讲谈中美关系,这些倒退迹象值得警惕
今年美国经济“K型”复苏?但有一种倾向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