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混合办公:权宜之计还是未来趋势? | 新京智库

马亮 新京智库 2022-08-12

从混合办公的收益来看,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都有多元回报。▲资料图。图/新京报
| 马亮
疫情期间,员工无法到办公室工作,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等办公模式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一大批远程办公平台企业发展迅猛,有力支撑了大量企业的远程办公需求。 随着疫情逐步缓解,一些企业继续推行远程办公,或者采取混合办公模式,规定员工每周至少要到办公室若干次。 一些企业是疫情之下被迫如此,但是也有很多企业主动拥抱混合办公。特别是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对混合办公情有独钟,甚至不少企业宣布未来永久推行混合办公,哪怕疫情结束了也会继续坚持下去。 国内某互联网集团最早在话务员群体试验和推行在家办公,发现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员工流失率,并提高客户满意度。2022年2月,该集团宣布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员工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每周三、五在家办公,全面推广“3+2”等工作制。 如今,一些习惯了远程办公的员工,会因为不满企业用工政策调整,可能选择离职。比如,近日海外某公司机器学习总监Ian Goodfellow因为无法远程办公而宣布离职。这家公司在疫情期间推行了为期两年的远程办公政策,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则改为混合办工模式,从每周至少一天到办公室逐步提高到每周三天坐班。但是,Ian不愿意返回办公室工作,坚信“更多的灵活性办公是对我的团队最好的政策”。 然而,对于一些需要线下办公和现场操作的工作岗位,远程办公往往不现实。最近,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发给高管和员工的邮件中,旗帜鲜明地命令放弃远程办公,并规定下属至少每周在办公室工作40个小时。特斯拉是汽车制造业企业,装配工必须在车间一线才能完成工作,因此远程办公自然不切实际。 混合办公自出现以来就充满争议,而疫情之下的混合办公则同样面临多元观点的碰撞。疫情防控使混合办公成为企业不得不选择的工作模式,但是后疫情时代混合办公是否会改弦更张,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特别是一些因为疫情而被迫采用混合办公的企业,可能将其视为权宜之计。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富有远见,认识到混合办公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这是企业顺势而为的重要机遇期。

▲5月31日,上班族前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SOHO上班。图/IC photo

1


混合办公并非权宜之计
虽然混合办公在疫情之前就已得到大量尝试,但是新冠疫情显著加速了混合办公的到来。一些互联网企业宣布永久远程办公,大量企业纷纷试水混合办公。 完全远程办公或完全办公室工作这两个极端并非理想选择,在二者之间是混合办公的谱系,而企业有很大的空间进行灵活安排。 除了完全的居家办公、远程办公,混合办公提供了灵活的弹性工作制。比如人们可以选择每周在办公室工作和居家办公的不同天数组合:4+1、3+2、2+3、1+4等,这使未来的工作模式更加灵活多样。 但是,对于混合办公的认识与定位,人们却莫衷一是。一些人认为这是非常态时期的一时之举、非常措施,在疫情结束后就会恢复常态。但是,也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混合办公是后疫情时代的未来职业新常态,使混合办公从点到面在各行业扩散。 从混合办公的收益来看,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都有多元回报。 员工通过混合办公可以缩短通勤时间,采取灵活就业和弹性工时,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追求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企业可以推行共享工位并节省写字楼租金,而混合办公也使企业能够进一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打造低碳减排、关爱员工的企业品牌。 与此同时,未来的职场人士也青睐混合办公。首批“00后”在2022年正式步入职场,国内某知名招聘平台发布的《00后群体就业选择偏好调研报告》显示,“00后”更关注自身,对于不喜欢的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也没有用。他们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格外关注假期充足度、加班程度、通勤距离等条件。 “00后”在找工作时也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比如他们向往公平职场环境,一些人在面试时甚至要求老板“不可以对我发火”。毫无疑问,混合办公是他们的菜,而企业要想赢得先机,就应顺势而为,读懂他们的择业观,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给他们更多成长空间。 混合办公也带动多家在线办公平台发展,推出更加人性化和界面友好的远程办公系统。一些大企业自建远程办公平台,而中小企业则选择购买远程办公平台服务,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2


混合办公也面临争议


混合办公是一把“双刃剑”,除了有上述收益,也面临诸多争议。 从企业来看,混合办公让员工灵活了,但是企业如何管理员工并维系经营就成为现实问题。比如,企业担心员工的考核、监督、协作等面临挑战,害怕员工在上班时间“摸鱼”偷懒、工作效率低。 再如,家庭网络的数字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可能使企业面临信息泄露等风险。与此同时,混合办公引发的劳动者相关权益保护与法律纠纷凸显,亟待法律法规完善和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 从员工来看,很多人也会对混合办公心存担忧。比如,他们会担心居家办公无法拉近同事关系,如何让领导看到工作成绩并谋求职业发展机会就成为现实问题。再如,员工也会担心家庭与工作的界限模糊,好像居家办公就没有下班的概念了。与此同时,混合办公在重新定义家的概念,并可能影响家庭和睦。 毫无疑问,并非所有行业和企业都适合混合办公,但是混合办公的确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未来可期的发展趋势。 最近,某知名招聘平台和北大国发院联合发布的《疫情冲击下的远程居家办公:现实与展望》对招聘广告和求职者进行调研,发现求职者对远程居家办公的呼声很高,特别是互联网、数字化、单体化、知识型的行业热情高涨。 该报告认为,远程居家办公的转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疫情及防控措施则加快了一些企业的远程居家办公步伐。远程居家办公有望缓解上班族面临的通勤、住房、兼顾家庭等问题,而政府部门则应大力推动远程居家办公。

▲5月18日,在福建省南安市九牧高端灯塔工厂,自动化设备在流水线上作业。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的九牧高端灯塔工厂车间所有机械设备均由5G应用控制,实现产线人机协同,生产效率提高了26%。图/新华社

3


如何使混合办公成为未来趋势


对管理部门而言,要不要鼓励混合办公?如何规范和引导混合办公?如果说混合办公对企业、员工和社会而言都有助益,那么混合办公也应是管理部门鼓励的发展方向,并应采取更多政策措施加以推动。 混合办公是政府部门乐见的发展方向,毕竟它对旅游、降低碳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推动家庭生育等都有积极意义。比如,人们因为可以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那么短途旅游就会明显增多。再如,混合办公大大减少了人们的通勤距离和时间,对减少低碳城市而言意义重大。此外,混合办公使员工可以平衡家庭和工作,生育意愿也会有所提升。 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意味着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卫星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城市群的崛起会带来人才的职住分离、城市间流动与柔性引进,而混合办公则有利于加快城市群发展。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人们可以工作在A市,生活在B市,在时空维度更加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家庭和工作。 比如,今年发布的《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就提出要促进人才和科研资源共享,推动优秀人才跨区域跨所有制流动渠道,并支持三市企业间开展共享用工。正所谓铁打的城市,流动的市民,城市群有助于打破城市之间的行政边界,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就此而言,混合办公有利于助推城市群发展。 鉴于混合办公对实现“双碳”目标、国家人口政策和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意义,中央政府部门可推动出台和修订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解决用人单位对法律争端的后顾之忧。此外,对推行混合办公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奖补,鼓励更多企业拥抱混合办公。 对地方政府来说,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意味着职住分离将成为常态乃至值得追求的一种城市空间模式,在认可职住分离的同时加快畅通城际通勤,使人才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充分流动起来。地方政府不妨通过租购同权、城市群同权等政策,强化人们的制度可预期性,使更多人拥抱混合办公。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研究房地产政策调整方向,通过改善型住房等满足人们的混合办公需求。 地方政府可结合本地情况,出台鼓励混合办公的政策,有条件的可以出台地方性条例。这有利于吸引人才安家落户,保障女性员工权益,使城市在“抢人大战”中拔得头筹。 

特约撰稿人|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李潇潇

校对|赵琳

实习生|史笑妍

联系我们:

邮箱 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微信  jimi906


新京智库

新京智库是依托于新京报平台成立的新型媒体智库,我们着眼于自身立足北京的区位优势,服务北京、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在国家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城市案例研究和品牌传播等方面,生产具有高度专业化、全球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与研究成果,为政府、企业和行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力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