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UI少年说 | 是谁,力揽10所名校Offer?
点击蓝字关注ZJUI 关注工程交叉创新培养
16年6月
在杭州市第二中学完成了高中学业的他,
果断选择报考ZJUI,成为了ZJUI的开拓者
16年9月
浙江大学开学典礼后,
以ZJUIer身份“亮相”的他曾说
“期待我们的声音在‘浙’里越来越嘹亮”
4年后
笑容依然腼腆,
手握10所名校Offer却坚称自己“成绩平平”
他是李禾源,ZJUI首届毕业生
内敛谦逊,通达务实
星辰大海深纳于胸
“看山是山”的底气:
国际化教学模式与环境支撑
回顾近四年的大学生活,李禾源说,国际校区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浓浓情意,尽在不言中。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深度融合的师生群体,丰富多彩、国际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生活,美丽的校园以及一流的软硬件支撑,给大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信心与动力,使大家有了充沛的底气。
比如,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就为深造申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谈到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很多人脑海里跳出的就是外教或英文授课,但实际上,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涉及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教学评价等众多方面。
李禾源说,他在去UIUC交流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ZJUI教学的国际化。尽管相隔万里,但两地轻松活跃、交互性强的课堂氛围几乎如出一辙。课堂上老师会由浅入深地讲解知识点,对于原理案例的细致解读和阐释加强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遇到难点,老师会鼓励学生即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进行解答。“无论何时你都可以打断老师并提问,因为他们关心我们对知识的理解甚于一些繁文缛节,这使得ZJUI的课堂相较于普通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贴近一种学术探讨的氛围。”
轻松活跃 交互性强
鼓励提问 倡导探讨
过程评价 夯实基础
ZJUI的课程每周都有不少作业及若干小测验,配合多次期中考与最终的期末考,构成了完整的全过程评价体系。这不但确保了学习的持续性和连贯性,也让大家不再抱有侥幸心理,而是日积月累夯实基础。此外,每位老师每周都会有至少两小时的答疑时间,确保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有机会与老师深度探讨交流。李禾源提到,《The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Novel》课的Marilyn Holguin老师常常会给同学们提供英文写作建议,持续不断的英文写作能力锻炼,让他在写论文、准备申请材料以及申请面试时有了更多的笃定和自信。
又比如,类似地球村的校区,帮我迈出了跨文化沟通的第一步。李禾源频繁地用“温暖、团结、互帮互助”等词汇来描述他的大学生活。
International
Campus
在这里,你的同学、你的室友可能来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但是不妨碍你们一起看球或者一起讨论作业。教学的小班化、书院中公共空间的共享等,都使得同学之间更像是家人,和一群兄弟姐们一起上课、吃饭、运动、生活,每时每刻都能感到温暖。而语言伙伴计划、国际文化节以及其他各类面向中外学生的社团活动等,都是非常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锻炼平台,他强调,每一次聊天、讨论、合作,只要用心,就会发现很多全新的视角,是非常有趣的体验。此外,他还在校区支持下,于2018年暑假带队前往柬埔寨进行“讲好中国故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实践“,在当地开展支教和调研。走出国门,担任文化交流使者的李禾源回忆说“在观察和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与他们交流之后,我对总书记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在这样的国际比较中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国家发展的信心。
参加跨文化交流活动
“看山不是山”的勇气:
在科研训练和实践中找到并培养兴趣
李禾源一直强调自己能拿到十所名校录取信存在很大偶然性,说自己成绩平平,科研成果也不够亮眼,自己做的事大家也都在做。这就让小编很是好奇,究竟是什么让那么多世界一流名校明显对他青睐有加!直到几位给他写推荐信的教授提到,这小子做事很踏实,数学、物理内功扎实,并有很好的批判思维。
ZJUI一直强调要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出发的主动探究能力,因此课程设置也极为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基本在大一就可以进入实验室,这在一般的工学类院系中是非常难达到的。李禾源 “正儿八经”的科研实习经验共有两次。一次是在2017年大一暑假,他进入了浙江大学资深教授/IEEE会士,同时也是ZJUI院长李尔平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微带线电磁特性的科研实习,和一大批研究生同吃同住,“提前享受研究生节奏”——一起探讨问题、一起上下班、一起每周开组会、集体住在研究生宿舍,有了一次完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初体验。进入这些实验室就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这些实验室或与工业民用有关,或与未来技术突破有关,实验室高大而神秘,像科技电影里的画面,仿佛人类以其智慧突破自然阻碍进行发明创造的辉煌历史跃然眼前,震撼人心”,和李禾源一起第一次进行科研实习的ZJUI首届工学生们在事后这样写道。
在李尔平教授实验室实习
而第二次令他记忆深刻的科研训练是在2019年暑假,加入了UIUC的Viktor Gruev教授的实验室,完成了一个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程序。“实习期间Gruev教授非常耐心地和我探讨并给予了一些有用的思考方向,引导我探索解决问题。他的实验室里有来自美国、中国、印度、韩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生。每个人都很包容,也乐于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在实验室紧张科研的闲暇还带我打乒乓球,参加生日派对。在我工作的最后一天,几位研究生还为我践行请我吃饭……这些小事都让我感到无比温暖。也正是这些紧张又温暖的经历,让我进一步下定决心要攻读研究生。”李禾源说道,正是老师、前辈的领衔、带路、扶持,给予了他在遇到问题时候不灰心不气馁继续向前的勇气和毅力。
在Viktor Gruev教授实验室实习
“看山还是山”的正气:
学以致用,助人助己
“如果不出意外,我会成为一名工程师”,这是很多同学在进入ZJUI之时就抱定的主意。似乎目标早已定下,可蓦然回首却发现工程是一个太过宏大的领域。既可上九天揽月,又可下深海探蛟,还能平铺一个繁华尘世——从船车舰楼桥等大型制造到纳米技术等毫微之末。就是在这纷繁的可能性中,李禾源毫不犹豫得选择要在生物医学工程方向深造。
说起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李禾源坦言是始于ZJUI胡欢老师指导的一次大学生科研训练(SRTP)的课题——研发驾驶员疲劳传感器。在胡欢老师指导的此次科研训练课题中,基于过往研究显示的心率和疲劳程度之间的显著相关水平,李禾源设计了一个心率检测器系统。通过一套模式检查心率算法来把电压输入信息转换成心率信息,并将其实时显示在液晶屏幕上。该模型最终可以应用到类似运动手环的载体中,帮助那些经常开车的司机们解决疲劳驾驶的困扰。在一次次的摸索试错中,他发现原来科研不一定是想象中的那么理论和枯燥,也可以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可以为人们更好的生存、生活提供更多助力。这令原本就乐于助人的他,进一步坚定了研究方向。
李禾源设计的心率监测系统
“如果可以用自己所学的工程的知识直接帮助到别人,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同学们、老师们眼中的李禾源,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四年中,校庆志愿者、海宁图书馆志愿者等不少志愿者岗位上都有他的身影。去儿童福利院,策划游园活动和晚会,为小朋友们带去了充满欢笑的一天。带领国际生一起赴上海一大会址学习考察,帮助国际生认识中国,探索讲好中国故事。内敛的他,一直用自己的点滴行动滋养身边人。
儿童福利院志愿者工作
“从零开始,埋头苦干,能在一片空白上挥洒出华彩图案”,李禾源一边回忆他创办的社团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一边感慨道,“除了课程学习之外,我们要把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感悟这个伟大时代的脉动,去了解整个世界发展的大势,并将自己置于其中,尽可能发挥绵薄之力。而选择生物医学工程这个方向也是这样,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继续踏实钻研,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帮助他人中,也希望有朝一日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带队赴柬埔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国际校区羽毛球社创始人
“咱们家”的学长有话说
——by禾源:
有想法,你就去行动。只要行动,你就会发现整个ZJUI似乎都在向你聚拢,你会有许多机会去尝试各种经历、去发现自己热爱的东西、去拥抱这个世界。我想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吧。希望大家某一天回头看自己这四年走过的路,那些曾经的泪水和汗水,都浇灌出了盛开的鲜花!
四年流光易逝
成长和蜕变总在不经意间
从不曾耀眼,却一直闪闪发光
他是李禾源
ZJUI首届毕业生
内敛谦逊,通达务实
“他”也是你
那个未来的你
又会谱写一段怎样的ZJUI?
推荐阅读
1.持续更新:首届毕业生深造情况 | Class of 2020 Placement Report
2.连续三年获大奖!ZJUI本科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M奖(一等/优异)!
图文 | 李禾源供稿 采编整理 | 吴行 张旖
本期编辑 | 张旖 责任编辑 | 张旖
为优秀的禾源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