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论坛】李尔平:疫情下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未来浅析
疫情下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未来浅析
文/李尔平
(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院长)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引进融合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地位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正进入内涵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内社会认可度和国际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但是今年一月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跨境交流滞缓,使中外合作办学面临“进不来、出不去”的难题。面对这些方面的挑战,绝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联合各方力量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以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以下简称“ZJUI”)为例,浅析疫情下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未来。
一、办学现状:“进不来、出不去”
中外合作办学实质是教育跨境流动的一种体现,在疫情全球化、跨境流动几乎停滞的背景下,合作办学在队伍建设、教学安排、合作交流与科研拓展等方面面临“进不来、出不去”的困境。以ZJUI为例,外籍教师高达50%,在开学以后,大部分外籍教师仍在海外无法回到国内课堂进行授课。虽然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解决教学问题,但师生分布跨四大洲18个时区又给教学安排带来困难。同时原定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学生海外交流等全部停滞,大批进口科研设备采购放缓致使实验室建设进度滞后,给联合学院整体教学科研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计划中的人才招聘、入职等工作,由于存在必须到现场的一些环节,也存在一定难度。
二、解决途径:“坐得下、稳得住”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通过与国际高等教育领先者的合作,创新世界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必然进程。相校于传统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更加注重从跨文化的、全球合作发展的维度,在立足于本土的同时,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因此面临疫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首先要做好心态上的准备,坚定办学目标与办学理念。ZJUI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针,从2020年1月底2月初开始研判疫情发展形势,正视问题,定期与合作伙伴开展商讨,联合学院内部就存在的教学、人才引进、合作交流等问题研究对策,积极应对挑战,化威胁为机遇。
坚定信念,“稳得住”整体场面的同时,要能够“坐得下来”,抛开外在因素,就实际问题进行逐一开展研究,逐个击破。小问题击破了,大问题也就解决了。如针对外籍师资多、海外师生跨国交流导致教学安排调整等,ZJUI建立了稳定的在线教学模式。结合两校特点,以Blackboard、Webex、Zoom等为主要教学平台,国内外教师按照调整后的教学日历开展教学活动,最大化规避了网络拥堵、崩溃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推动大数据分析应用于在线教学,提升了在线教学质量。针对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现场召开有难度的问题,ZJUI创新了科研合作新形势。采用线上形式推动科研交流与合作,两校教师在线上研究交流会的基础上,共同撰写研究项目白皮书,推进下一步科研合作。对于学生科研,则通过线上全方位指导和部分实验数字模拟,以及线上实验等创新型方式开展。针对人才招聘面临学术会议、高校招聘会、宣讲会等线下主流宣传渠道受疫情影响都被延后或取消等问题,ZJUI积极拓宽了人才招聘线上渠道,除了将教师候选人面试都改为线上外,积极多次参加硕博网、UC Wide STEM等中外高校线上招聘会,多渠道多方位招引全球高质量人才。
三、办学未来:构筑“在地国际化”长效机制
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建立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与世界担当的引领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此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按照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要求,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就是要着力于探索建立在地国际化办学基地,提高在地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吸收国际办学优势与特长,与国内办学优势相结合,探索出适应中国教育的高水平在地国际化办学机制,从而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国际办学风险控制。
疫情是催化剂,加快了全球教育技术的变革,疫情也是粘合剂,增强了有共同教育理念的合作伙伴间的共识,为教育资源全球融合、教育科技全球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在疫情常态化的当前,虽然中外合作办学依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即机遇,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没有变,教育全球化的方向没有变。我们要紧紧抓住现下机遇,一方面全方位弥补已发现的不足,并制定相应措施预防潜在威胁,另一方面将自身优势放大放深,最大程度地结合办学双方甚至多方资源,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独特优势,持续扩大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原文刊载于《中外合作办学》2020年第2期
责编:郭玮
审核:梁秋莎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秘书处
东北财经大学跨境教育研究中心
本期编辑 | 张旖 责任编辑 | 张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