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悟竺语(十) | 抗战及抗战后的大学

求是创新的 浙江大学ZJUI 2023-04-12


缅怀竺老风骨,传承求是精神。恰逢浙江大学建校125周年,ZJUI学院依托UIUC校友、浙大老校长竺可桢这一两校文脉交汇点,将竺老精神融入学院文化建设,以竺老精神引领人、凝聚人、感召人,引领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在此推出“感悟竺语”系列,让我们一起学习竺可桢老校长的经典演讲和文稿,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教诲。


“感悟竺语”第十篇,让我们重回浙大在云贵高原深处办学近三年的那场毕业典礼,聆听竺老校长鼓励浙大学子志在四方、建设国家的教诲。



▲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学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合影(一排左二为竺可桢)



选段朗读






心得感悟



沈杨:

这段话是竺可桢老校长对于当年毕业生的教诲与警醒。竺校长指出,必须补充师资,扩大规模,兼顾留学生,以一切办法扩大人才的数量。因此,各位大学生身上的担子非常的重,为了强大国家的目标,一个人需要肩负起多个人的责任。竺老校长特别强调了毕业生们在毕业之后不能贪图安逸,留在家乡做清闲的工作,而拒绝去正需要大量人才的东北地区。竺老校长的演讲也是告诉正面临毕业的我们,要牢记自己浙大人的使命,努力并积极投身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孙扬清:

竺可桢老校长在抗战后的新中国大学建设发展中作出了不可摸磨灭的贡献,他提出了国家发展需要大学和大学生,而新中国在大学生人才比例上严重落后于英美苏等强大国家的观点,所以他希望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以此来解决国家人才匮乏的问题。他超前的思想观念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老校长对本校苏杭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人才不足的问题,他希望学生们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去参与国家社会的发展,一个人要担起六个人的责任,心中不能想着享福之事,而是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参与起社会进步发展的重大任务。竺老校长这样的一种舍小家为大国的精神必将被浙大学子传承,并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中奉献自我,不计得失。



原文学习(选摘)




▲ 竺可桢在遵义,摄于校长办公室前


抗战及抗战后的大学

(1943年7月8日)


本届毕业人数为十六届中最多之一班,凡三百五十五人,几五六倍于战前,盖坐于国家之需求,领袖眼光之远大。然此数字尤不足以应社会之需求,则以建国方在伊始也……依数目上所示,全国现有在校大学生六万人,六倍之为三十六万人,此数或以为多,然中国今为四大强国之一,其他三强国之大学生,英美占万分之七十二,英属占万分之十三,苏联占万分之十七,中国大学生若达三十六万之数,亦不过才占万分之九耳。办如此之大学,自多困难,如图仪之不足,教师之缺乏,但在战后,则可取材异国,假自英美。孙中山先生已于第一次大战中远见及此故设备一切,应无问题。而人才则诚困难,留学生固不失为办法,但仍须扩充各研究院,由中央研究院之会报中,可见各校研究院成绩之一斑。而亦以见全国做研究者之綦少。为作育大学教育之人才,势必将全国研究院扩充至五六倍至十倍,则是大学方面不能不立为设法,而三十六万大学生之培成,须十五万众年,比诸美邦,仍多不及,盖为世界第一等国,乃不得不尔。


本届毕业同学出校后之责任至大,一人须负六人职责,乃势不可能,但须各人尽其最大之努力。兹称及一点,所任工作与所在地点颇有关系,东北之失,论者责诸少数人,实则全社会应负其告。……

 

注:本篇演讲系竺可桢在第十六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节录,刊于《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刊第121期(1943年7月10日)“校闻·毕业典礼志盛”。




全文阅读:

https://zjui.intl.zju.edu.cn/sites/default/files/2022-11/%E6%8A%97%E6%88%98%E5%8F%8A%E6%8A%97%E6%88%98%E5%90%8E%E7%9A%84%E5%A4%A7%E5%AD%A6.pdf




供稿 | ZJUI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图片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 | 张旖 叶晨晨    责任编辑 | 张旖



推荐阅读

输入

1.ZJUI王宏伟团队获批2023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重大项目

2.感悟竺语(九)| 大学之使命

3.喜报!ZJUI三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23年度第一批“尖兵”“领雁”  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立项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全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