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教育面临最大挑战是什么?
人工智能使死记硬背成为无用功。
全球的科技与经济不断地往前推演,丰富、有创意的心灵与深邃的智能,才是人类真正进步的动力。
中国教育的部分优点在于知识的记忆,大家经常觉得国内教育基础好,但这一特点,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将成为最大的缺陷。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关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
我们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
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人类心智中最为复杂的两种能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被认为是人类最珍贵的资产。从美国到欧洲,提升创造力,几乎已成了全球每个人的共识。
“有些人总是过份重视智力测验,过于相信所谓“智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弊端。人的美好特质是多种多样的,怎能以一份智力试验定夺?尽管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智力竞赛中名落孙山,但在某一方面,你也许可以发挥你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力,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
创造性思维又要如何培养?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中国教育的部分问题,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学习知识,并局限在学习知识上。
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我们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想法,也是我们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说,“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
而且,很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知识机器会帮你查到。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
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
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
爱因斯坦说过两句话:“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我们学的知识都是有框架和设定的,不管什么知识都是这样。
在学习这些知识时,你的好奇心、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知识框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挑战是错的,因此受到打击和否定,客观上便压制了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有些辍学的学生反而很有创造力。创造性思维不仅取决于好奇心和想象力,还与价值取向有关,所以当我们讨论创新人才教育时,它不仅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的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比较急功近利的社会,盛行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对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害的。急于求成的心态、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导致更多的抄袭、复制,而较少真正的创新,更不太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
因为目前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多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为出发点和考核点,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多、不够深,学得不够实用、不够前沿。但是,如果我们更关心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更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那么我们的教育模式就应该有较大的改变。
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往期回顾:神秘最高佛塔竟关联国运,与皇朝同时消失